文:白马晋一

在西游神话的诸多谜团里,神秘的六耳猕猴身份恐怕是绕不过去的。甚至在研读西游的作者里,自发或被动地衍生出了两大偏门流派。一者,认定六耳实为孙悟空所幻化,一切皆为猴王自导自演的局。二者,认为六耳在灵山集会上棒杀了悟空,取而代之,完成了取经大业。也就是我们常调侃的,大师兄早死在取经路上。

本篇,我们倒也先来谈谈第一种类别,即六耳是否确为孙悟空的分身?

其实,从唯心的意识流角度,分身的断言似乎无懈可击的。真假美猴王事件之前,唐僧、悟空二人因三观不合,已经产生激烈争执,甚至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对立。作为团队的唯一领导,唐僧拥有一票否决权。绝对的权力,往往衍生不公平。造成的结果,即孙悟空被清除取经队伍,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而孙悟空当初为何心甘情愿加入取经团队?除却可排解五百年山刑之苦的因素,还有一点很关键,即是可修成正果。这个正果,其实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体制内正式编制。看得出来,悟空骨子是还是想吃“公家饭”,当然,这也逃不脱妖精传统意识形态的拘囿。

看吧,这是多么完美的一个案情重塑啊。

但必须提及的是,我们在系列解读里,一再强调原著作者的构思里奉行着朴素的唯物思想,原著脉络里,一定要有逻辑资料贯通的。西游不是单纯天马行空的神话故事。也就是说,凡事都得讲证据。没证据的分析,那都是瞎说,那都是伪鸡汤,那都是唯心主义一系。甚至我们还可以再大胆一点,取经五人组(含白龙马),其实是一个人(玄奘或他人)的精神表象。唐僧代表信念、悟空代表是进取、八戒代表惰性、沙僧代表保守、白龙马代表坚韧。当然,这只是一种象征手法的意识流,是跳脱了逻辑之外的自我精神爱抚!

孙悟空和六耳猕猴的未解之谜(真假美猴王之谜)(1)

(用唯心论解读,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取经其实只是一个人的南柯一梦……)

那么,问题来了。原著可有明确证据指向呢?

依悟空分身说的论断,至少要满足一个前提,即孙悟空究竟是如何塑造一个能风骚地上天入地的分身呢?

这个问题可以再简单一点,悟空会施展分身法术吗?答案几乎可以是清脆响亮的,会!

不仅在我们所熟悉的老版西游剧集(即主题曲“丢丢丢、噔噔噔”那版),常见悟空拔一根毛,呔一声,一个活灵活现的山寨猴就出来了。但看原著,也多有描述。

第八十四回。

当时取经团途径灭法国,该国国王有个乖张的癖好,即看和尚的秃头不爽,见一个,咔嚓一个。于是,孙悟空趁着宫中府中众人熟睡之际,玩了一个恶作剧。

“那国王正在睡浓之际,他使个大分身普会神法,将左臂上毫毛都拔下来,吹口仙气,叫:变!都变做小行者。又将金箍棒取在手中,掂一掂,幌一幌,叫声:宝贝,变!即变做千百口剃头刀儿,他拿一把,吩咐小行者各拿一把,都去皇宫内院、五府六部、各衙门里剃头。”

很明显,悟空对于分身术的研习,是娴熟的。变法的工具,即是猴毛。而法术的学名,也给出了明确的注释,叫做“大分身普会神法”。

同理,倒翻至原著第五回,当时孙悟空尚未归化,曾大闹一场天宫。面对前来剿杀的天兵天将,“(孙悟空)即拔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碎了喷将出去,叫声:“变!”就变了千百个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

可见,分身法在技术层面上是没有问题的。那么,上述罗列的证据,是否坐实了六耳猕猴或是孙悟空的一根毛?

似乎对,但一定也不对!

孙悟空和六耳猕猴的未解之谜(真假美猴王之谜)(2)

当然,为了进一步论证,我们还得搬出原著。

第二十五回。

当时取经团因人参果分配纠纷,打砸了果园,为镇元子所擒,并实施鞭刑。夜半时分,孙悟空设计脱逃,即使了分身法,取四根树桩,“一根变作长老,一根变作自身,那两根变作沙僧、八戒,都变得容貌一般,相貌皆同,问他也就说话,叫名也就答应”。值得一提的是,此处孙悟空用树桩而非猴毛,全因树桩厚实,比较耐打。

施法完毕,师徒四人赶马西行。

这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嘛!很好的分身法教学案例。

但看后续推进。翌日,镇元子对四个分身实施鞭法。“小仙轮着鞭,望唐僧道:打你哩。那柳树也应道:打么。乒乓打了三十。及打到行者,那行者在路,偶然打个寒噤道,不好了!打我的化身,所以我真身打噤,收了法罢”。

以此案例,倒可以勘示分身法的特点。

其一,分身之相,自主性语言能力薄弱,只能完成简单的应答,甚至可以做出推测,分身距离主体者越远,机体协调性越差。

这在原著三十三回,当时悟空于平顶山处,为骗取小妖精细鬼的葫芦宝物,却诈以装天之术,“这行者将一个假葫芦儿抛将上去。你想,这是一根毫毛变的,能有多重?被那山顶上风吹去,飘飘荡荡,足有半个时辰,方才落下。”

这里有两个重要信息。

一,毫毛虽可变化,但质地较轻,山寨品嘛。

二,猴王对猴毛的控制力和距离成反比,譬如假装装天,猴毛心中呐喊“我要飞得更高”,飞得高,也就不太好控制了,“飘飘荡荡,足有半个时辰,方才落下。”

其二,分身之相,若受到外力袭击,或将痛感信息传递至主体。主体会因条件反射,做出相应反应。反之,但主体受外力击打,法术将失灵,分身会恢复“出厂设置”,即原状。

假设六耳猕猴为悟空猴毛所变,做个比对。

其一,孙悟空为唐僧所驱,行至南海观音处诉苦,根据原著资料,大概有四日时间,均侍立姐姐莲花座处,而六耳猕猴(假定为分身),却处距离遥远的花果山。直线距离长,按理论相应遥控能力差。但看原著,沙僧行至花果山处讨说法,六耳猕猴言语伶俐,声情并茂地朗诵文牒,面对沙僧的问诘,也应对自如。可见,实非遥控所致,而是一位独立的个体。

其二,真假猴王莫辩之际,唐僧曾给出一个主意,祭出紧箍咒。紧箍咒这个大杀器一出,本体一定是受到极大物理伤害的,假设六耳为分身体,此时会相应恢复成原相,譬如猴毛等物。但事实证明,此法不通,六耳依然是六耳,还学着悟空在地上打滚。亦证其为独立个体。

此外,原著里还有一个有趣细节。

五十七回。

沙僧前来花果山砸场,弄死了几只山寨的猴精。且看假猴王的表现,“也不来追赶,回洞教小的们把打死的妖尸拖在一边,剥了皮,取肉煎炒,将椰子酒、葡萄酒,同众猴都吃了。”悟空可以自私,可以有小心机,甚至可以粗暴地对待异族。但这般残害同胞的行径,是无论处于何种精神状态下的猴王,断然也做不出的。

综上所言,我们大抵可以得出结论,孙悟空虽有分身之法,但要长时间、长距离遥控分身之相,技术还存在极大瓶颈。因此,六耳猕猴绝非其心魔所驱所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