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琐记

——去远方之五

文/梁陆涛

梁陆涛作品集(梁陆涛作品去远方之五)(1)

太湖大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是久蓄于心的。初夏,中国建设银行企业形象推展培训班在苏州举行。听课之余,蒙东道主盛情安排,匆匆走马,历览苏杭胜景。苏杭乃吴越故地,往事如火如荼,今犹遗迹斑斑,随处可见。人在画中游,时有古人身影晃动于眼前,舟车之中,馆舍之内,不免情动于心,感慨系之,随手记来,歌之吟之,自得其乐也。

(一)

苏州园林甲天下。然而,看惯了北方气势恢宏,瑰丽辉煌的皇家花苑,再看苏州园林,便觉得这未免有点“小家子气”。虽然有“雨打芭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文化韵味,可我觉得那不过是古代有钱人的附庸风雅,调动不起我欣赏的情致。心里急煎煎催我去看的,倒是另一个所在。

苏州是历代旅游胜地,古代文人墨客无不在此纵情泼墨。仅唐代诗坛圣手李、杜,便都有诗作留下。然而遗憾,苏州诗作中得于传世至妇孺皆知的,倒是那位名不见经传的张继。一首《枫桥夜泊》,加上今人杜撰的一曲《涛声依旧》,将本不闻涛声的苏州的名气推向了极至。游苏州,可以不去看拙政园、留园,但绝不会不去看枫桥,绝不会不去听寒山寺钟声。

题寒山寺忆张继

姑苏城外寒山寺,

名扬四海赖张继。

夜泊枫桥留华章,

钟声悠悠警万世。

梁陆涛作品集(梁陆涛作品去远方之五)(2)

(二)

吴越相争逞霸中原的故事,从小即耳熟能详。由此也便知道了那个卧薪偿胆,“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忍辱苟活,终于吞灭了吴国的越王勾践,知道了那个悲剧女子越女西施。勾践为了复国,竟可以当面吞食吴王夫差的粪便而取悦于斯,可以将国中珠宝连同倾国美女西施,送于夫差以麻痹于斯。夫差不知是计,专门在太湖之滨灵岩山上修建了馆娃宫,与西施日夜厮守恣意取乐。而距馆娃宫不远的虎丘山上便是夫差的父亲先王阖闾之陵寝。阖闾鱼腹藏剑杀了王僚夺得王位,才有了吴地的兴盛。后人多把西施视作误吴的祸水,甚至灭吴的越人亦皆以为意。越胜之后,夫差自刎,西施当荣归故里,然却被勾践夫人缚巨石沉入淅江水底!悲夫,西施!由此一节,那灵岩山便成了我心中的圣地。只是行程安排太紧,无暇登灵岩观西施夫差之遗迹。当车去太湖大桥,行至灵岩山下时,导游以手告之。我仰望良久,浮想联翩,默默吟哦,遂成四句。

车过灵岩山

灵岩秀景一宫藏,

美酒丽人醉吴王。

鱼腹剑刻古人事,

覆国焉是一娇娘?

(三)

灵岩山下,太湖之上,苏州吴县市人民集资上亿元新建了一座太湖大桥。大桥蜿蜒起伏,犹如一条银链,将长沙岛、叶山岛及西洞庭山与本土连成一体。驱车桥上,但见湖水茫茫,帆影点点,清风徐来,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太湖大桥远眺

谁将玉带落太湖,

三岛从此变通途。

昔日西施香浴处,

吴人纤手绘新图。

梁陆涛作品集(梁陆涛作品去远方之五)(3)

水乡周庄

(四)

游苏州,不可不去周庄。

周庄古名贞丰里,宋时周迪功郎舍宅为寺,易名周庄,乃苏州平原一小村庄耳。庄内四条“井”字形河道流贯,港汊纷歧,湖海联络,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民宅枕河而建,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桥楼相接,古色古香,“轿从前门进,船在家中游”,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西市街口贞丰桥畔有一小楼,20年代南社革命者柳亚子、陈去病等人曾在此长住。那小楼主人乃一寡妇母女,女儿阿金年方二八,温柔可人,美艳绝伦,柳亚子等为其倾倒,写诗作赋,赞其美貌,时人皆称之为“迷楼”。后有《迷楼集》刻印出版,迷楼因此名闻天下,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一睹阿金风采。如今楼上亦有吴女,顾盼流离,风情万种,开了窗看,引得游人纷纷驻足翘首,赞羡不已。

游 周 庄

水乡最美数贞丰,

桥阁厅堂绝古今。

吴女阿金安在未?

迷楼依旧醉游人。

(五)

辞别苏州,与友人七位,戏称“八仙”,乘船去杭州。京杭大运河上,舟楫不断,往来繁忙。友人会聚于厅中,饮酒谈笑,歌之舞之,夜半方歇。一觉醒来,方见雾锁杭城。杭州市同仁陪同游龙井村,观虎跑泉,登六和塔,看西湖景,谒岳王庙,拜灵隐寺,行色匆匆,乐此不疲,恨不得将杭城美景尽收眼底。二日同游感情甚笃,时常想起,恍若昨日,遂口占七言一首,权作鱼雁,略寄相思。

梁陆涛作品集(梁陆涛作品去远方之五)(4)

西湖晚霞

寄同游杭州诸友

漫天雨雾锁钱塘,

半夜笙歌下余杭。

龙井泉内观龙须,

飞来峰下赡佛光。

西子湖水濯善恶,

岳王坟草识佞良。

八仙惜别云游去,

留得长忆在梦乡。

199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