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语文学科本质和核心素养的关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意义)(1)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将核心素养分为跨领域或跨学科的素养和特定领域的核心素养,让其既与跨学科素养有内涵上的关联,同时又凝炼了学科内在育人价值。

语文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让课程目标更明确。教师可以明确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来讲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落实到语文课程之中,对于教学具有直接指导作用。

第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让学习内容更具体。语文教学应该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审美能力,让学生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

第三,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让学习方式更加多样。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共同被提出,学习任务群是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组织课程的综合方法,涵盖学生生活、学习和日后工作需要的各种语言活动类型。除着力培养语言运用基础能力外,还充分关注跨文化、跨媒介等语言文字运用的新视角、新手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参考书籍:郑桂华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教师指导-语文》,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