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村走出11个博士:王明勇原创王家老庄村的(1)

王家老庄村的“三位中学生”与“五名博士群”

文/王明勇

在国家下大力气以教育立法的方式,深入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贯彻落实的当下,“中学生”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家常便饭。但在“完小毕业”(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毕业)即为基层公务员队伍之中的比较少见高学历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学生”却是难得一见的凤毛麟角。毫无疑问,王家老庄村在这个时代就读中学的王连碧、王树宗、王明道等三名先学前辈,就是这样的难得一见的凤毛麟角。

我于1976年9月入读寿光县马店乡(现为寿光市文家街道)老庄小学时,王连碧、王树宗、王明道等三名先学前辈早已不是中学生,而是成名已久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讲不完的传奇故事,每个人都已活出人生精彩的大学毕业生。跟就读老庄小学的其他学生一样,我也是在入学之后不久,即已对王连碧、王树宗、王明道等“三位中学生”的大名耳熟能详,虽然没被挂像宣传,但他们的光辉形象却早已镌刻在王家老庄村的男女老幼,以及曾在王家老庄村工作生活过,以及工作生活虽与王家老庄村并无直接交集,但其内心深处却对王家老庄村耕读传家的好家风有着深刻印象和高度认同之士的心底,这“三位中学生”的美誉度与知名度并驾齐驱,我等后学晚辈均须仰视才见。

在王秀川、王敬武、王东峰、王素香等本村民办教师,以及汤明经等驻校公办教师的一次又一次提及这“三位中学生”时的慷慨激昂与眉飞色舞的熏陶感染之中,我们这些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将王连碧、王树宗、王明道等“三位中学生”不仅是村民骄傲,更是学生楷模的价值观根植于胸,并在自觉不自觉中树立起做人要做王连碧、王树宗、王明道这样的可以光宗耀祖之人的远大理想,就像南朝范晔所著《后汉书·皇后纪》中记载的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初到京城长安求学,看到器宇轩昂威武雄壮的执金吾大将军和国色天香倾国倾城的美妙女子阴丽华后发出的关于人生理想的无限感慨与美好向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需要澄清说明的是,“三位中学生”这个称谓并非我之发明。在我印象中,这个“三位中学生”称谓的由来,转述于王家老庄村曾经的党支部书记、此前的解放军战士王明亮。记得那是在我高二下学期的一天晚上,在我二叔王光景组织的一次家宴的酒至微醺时节,王明亮三哥借着三分酒意七分醉,指着挂在我叔堂屋后墙上的一幅墨竹图,让我大声诵念那墨竹图两边各有一行的“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念之前,我还天真地以为王明亮三哥只是因为酒眼昏花不能认全其中的字,所以才请我帮忙,哪知道他在参军入伍之前也曾做过老庄小学的语文老师,直到念完之后看到王明亮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和满怀期冀,我才突然醒悟这是明亮三哥在借机敲打我呢,劝勉我在任何时候都要“有节”和“虚心”。此时,我仅系寿光一中的一名普通高二学生,有无发展前途以及日后能否做出一星半点儿值得村人引以为豪的些许成就尚不确定,但明亮三哥却已在对我用心培养,让我知道“有节”和“虚心”永远都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公道而言,王明亮并非我之亲哥,论辈分亦在十服开外,但其却以对亲弟弟的姿态劝勉我“有节”和“虚心”,仅此一点,即可看出王家老庄村民对于耕读传家的好村风传承,永远都是主人翁精神的自觉担当。

毫无疑问,在向我介绍“三位中学生”称谓由来的时候,王明亮也跟其他村民一样地心怀敬仰,一样地慷慨激昂,一样地眉飞色舞,一样地像是在讲述自己的“过五关斩六将”。让我心头为之一振或者说心潮澎湃的是,无论我刚上小学时的“三位中学生”故事讲述者如王秀川、王敬武、王东峰、王素香等本村民办教师,还是我叔叔这次家宴上的故事讲述者王明亮,居然都是一样地激情澎湃,一样地责任担当!王家老庄村之所以能在“三位中学生”之后,又雨后春笋一般地生机盎然一个“五名博士群”,原因大概就在于此吧。

在三十多年前的那个“有节”与“虚心”的言传身教家宴上,王明亮三哥除了煞费苦心地劝勉我要“有节”和“虚心”,还机缘巧合地向我讲述了“三位中学生”称谓的由来。他说王树彬五爷(yē,据说1958年之前曾用名王树茂)每当应邀到外村坐席(吃酒),都会在酒酣耳热之际与人一争高下的时候,骄傲自豪地高声大嗓:“恁村这算啥?!我们王家老庄村有三位中学生!”

现如今,这“三位中学生”中的王连碧老爷(yē,比我爷爷王树谷还高一辈)早已驾鹤西去,而王树宗三爷(yē,与我爷爷同辈)和王明道大哥都已八十开外,属于耄耋(mào dié)之年,但其励志故事却是毫无例外地常讲常新,在我看来,王连碧、王树宗、王明道等“三位中学生”早已成为我们王家老庄村的陈坛老酒,历久而弥香。

不得不说2022年10月27日是一个吉星高照的大好日子,我甚至以为这一天完全值得载入史册,因为在这一天的傍晚掌灯时节,我居然通过青医附院年轻有为的医务处长(原妇产科主任,也是我出类拔萃的年轻漂亮的寿光一中小师妹)纪玉芝女士的引荐,联系上了虽神交已久但却从未谋面的王明道大哥的千金小姐王艳霞博士。更加令人振奋喜悦的是,王艳霞博士居然在与我建立微信联系之后不久,不辞辛劳地连夜沟通联系王家老庄村的其他博士,并于2022年10月27日晚上8点零9分组建了共有五名博士参加的“王家老庄博士群”。建群之后我才发现,只有区区八九百口人的王家老庄村,居然已经出了2名医学博士、2名法学博士和1名物理学博士,而且都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成绩,我认为这可不是一般地牛,所以值得写书以记盛世。

为了验证我的牛气冲天判断,在“王家老庄博士群”于2022年10月27日晚上建立的第二天一早,我就请教见多识广并且助人为乐的寿光市文家中学校长梁东升:“梁校长您能否告诉我在整个寿光市范围内,有多少个自然村的博士研究生人数已经超过3名?”没想到东升校长的回答一如其人,掷地有声并且嘎嘣脆[gā bēng cuì]:“大哥,具体数字我不掌握,但肯定不多!”由于弟弟王明荣在离开教育系统去做法官之前,与梁东升校长是非常要好的同事,加之弟妹桑海荣老师目前就在梁校长的手下做事,他们之间的彼此默契与深厚友谊也使得我与东升校长从来不拘小节,所以当即命令指示:“再探再报!”

三天后,东升校长向我传达来源于更加见多识广的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风景摄影师、寿光市文联委员和影视协会副主席梁仲胜先生的更为准确信息:“据我所知,除周疃和桥南李外,在寿光市境内,一个自然村就有超过3名博士研究生的情况并不多见!”毋庸置疑,梁东升校长和梁仲胜先生向我传达的以上信息,足以让我对王家老庄村建立起可以傲视群雄的文化自信。

另需说明的是,在“王家老庄博士群”建立的当晚,我即抑制不住激动兴奋,电话联系了对我而言堪称“忠厚长者”的王明忠姐夫,在向其通报喜讯并与之沟通交流思路看法之后,时针虽已指向深夜,但我还是不管是否会因此打搅到王敬堂大爷(yē,与我爷爷王树谷同辈)休息,连夜向其通报已经联系上了王明道大哥的女儿王艳霞并由其牵头组建“王家老庄博士群”的特大喜讯。我之所以会在第一时间向王敬堂大爷汇报思想、请示《村志》编撰工作,是因为王敬堂大爷虽然由于养家糊口的现实需要而失去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但其却是王家老庄村读书人中的承上启下者,不仅博古通今,而且大医精诚,不仅帮助身有残疾的父亲撑起了一片天,且以相对有限的收入资助妹妹王莉老姑(她与我爷爷同辈,所以我得叫她老姑)读完大学本科,使其成为王家老庄村有史以来的第一对大学生兄妹,所以备受我辈尊重崇敬。在“王家老庄博士群”建立当晚,我与王敬堂大爷沟通交流的核心要义,就是由我主笔撰写《王家老庄村的“三位中学生”与“五名博士群”》,并争取让其成为《村志》的一个序,以此记述王家老庄村的耕读传家与厚积薄发。

最后,还需说明一点:对于王连碧、王树宗、王明道等“三位中学生”的学术领域和各自成就,由于我本人不够专业和他们的事业需要保密的原因,我在此不作任何评说,但是对于他们的榜样力量和楷模作用,尽管我虽不才,但却不敢稍吝笔墨。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在《论诗五首》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想,在王家老庄村的耕读传家历史长河中,曾经引领无数读书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行和奋发向上的堪称光辉伟大的“三位中学生”王连碧、王树宗、王明道,以及如火如荼于当下的青年才俊王明学、王艳霞、王晓玲、王岩等五名博士,都将无可避免地成为历史,而那些如同冉冉升起的明星一样的后起之秀,也必定会为王家老庄村的耕读传家续写新的辉煌。

(2022年10月28日晨构思于青岛)

一个山村走出11个博士:王明勇原创王家老庄村的(2)

【作者简介】王明勇,男,山东寿光人,曾服现役30年,工学学士、军事学硕士、法学博士,资深律师、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任潜艇全训副艇长、海军北海舰队军事检察院正团职主诉检察官(四级高级检察官)、海军北海舰队法律服务中心主任,2016年12月退出现役后牵头创设山东水兵律师事务所并兼任律所主任、党支部书记,2011年被中宣部、司法部表彰为“2006—2011年度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被解放军四总部表彰为“2006—2011年度全军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