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时值“三夏”,麦收正酣,但在峡山区的麦田里却见不到几个人在田间劳作,只见自动收割机正在麦田中精准作业,田埂上,无人机腾空而起,在麦田上空来回穿梭。眼下,又是一个丰收年。

荒废的土地能种些什么(峡山区以大田托管破解土地)(1)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钱从哪里来”制约着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峡山区以大田托管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破解农业发展难题,农民不用出钱出力,收入与村集体分成,收成分发到户,让“闲田”变“忙田”。

广袤沃野土生金。目前,峡山全区已达成土地流转意向23335亩,预计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60余万元。

荒废的土地能种些什么(峡山区以大田托管破解土地)(2)

难题:

种地的人少、收入低

村集体收入低

郑公街道依峡山水库而设,42个行政村里有36个移民村,整体搬迁村16个,移民数量占全街道总人口的45%,在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村,每人还分不到一亩,最多的也不过二亩,加之种粮收入偏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打工。全街道4.07万人口,留在家里的只有2万人左右。

在人均耕地少、年轻人少、种地收入低的现实情况下,土地流转成为农业规模化经营、社会化参与和市场化运作的必由之路。但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拿到手的土地转包费并不高,村集体的收益也少到可以忽略不计,这就导致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难以开展,给农村的各项工作带来了挑战。

“原先我家里有四亩多地,我跟着孩子在城里住,地就包给别人了,每年每亩200元钱一亩,很少。”“我年纪大了自己种不了,也没有生产工具,孩子不在家,地一直包出去,十年多了。”“原先村民只是把土地转包给本村或者邻村的农户,不仅价格低,而且租金也很难保证及时到手。”6月25日,烈日炎炎,在峡山区中岭村,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聊着过去。

中岭村党支部书记崔联君说:“我们村1297户人,村里大部分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已经种不了地了,自己侍弄几亩地也挣不着钱,而年轻人又不想回来种,所以村里这些地原先基本都是200元钱一亩包出去,收入很低。”如何带领农户和村集体增收,成为村“两委”的难题。

荒废的土地能种些什么(峡山区以大田托管破解土地)(3)

破局:

党建引领,集中流转土地

引入企业规模化种植

撬动一地发展,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支点。峡山区探索“大田托管智慧服务模式”——各村党支部成立合作社,集中流转全村土地,引入企业通过规模化种植实现控本增效,粮田还没有收获时就先行付给村民下一年度的流转费,收获后再根据收成分别给村民和村集体分红。

“过去每亩地收入200元,现在900多元。除了每亩600元流转费,打了粮食每亩还有保底200元的分红。”中岭村村干部崔继忠把家里的六亩多耕地全都流转了出去,领到了3750元。不止村民能领到分红,村集体也可以领到一定的分红。

“大田托管智慧服务模式”是因地制宜的有效探索,峡山区前期多次邀请农业农村部调研组来峡山指导调研,精准解读大田托管政策依据,确保政策明、方向清;多次到周边县市区观摩学习大田托管经验做法,找准比较优势,明确发展定位;成立工作专班,深入田间地头、农宅民院,走访座谈党员、群众1000余人次,理清土地经营现状,为制定大田托管实施方案提供详实资料。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区、街、村三级成立大田托管工作领导小组,各级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靠前抓,全区整体推进。

峡山区党工委、管委会把大田托管工作列入全区2022年度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实行台账化管理,制定三年攻坚考核办法,对各街道进行量化考核。峡山区还把大田托管工作进展纳入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重点内容,每季度开展一次观摩点评,并与村干部工资待遇、评先树优等挂钩,对大田托管成效明显的村给予奖励,村党组织书记年度考核直接确定为优秀等次。同时,区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村集体经济增收明显的街道实行奖励。

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动员优势,由村“两委”负责土地流转,广泛吸纳村民参与。各村每月主题党日召开联席会议,由村党组织书记召集,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参加,社区党组织派人列席,集体研究涉及大田托管的重要事项和难点问题。在党委推动、支部带动下,激发党员先动。村“两委”干部签订责任书,带领党员创办合作社,党员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在面上形成了示范效应,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以中岭村为例,目前村民参与大田托管的超过70%,数量还在扩大。

荒废的土地能种些什么(峡山区以大田托管破解土地)(4)

共赢:

土地“活”起来,集体“富”起来

乡村“兴”起来

“现在村里共610亩连片土地交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集中,再由被委托合作社管理,村里每年每亩地托管收益200多元,扣除费用,其余可以进行村公共事业建设。”崔联君介绍。

一位村民则补充道:“最重要的是,把我们家的劳动力全部解放出来了。我在当地干点建筑活儿,每个月至少也有六千元的收入;我老伴在城里一家超市干点零活,每个月也能赚3000元;儿子一家也有固定工作。我们全家虽没有种地,但地也没撂荒,我们外出挣钱,流转土地的收入基本就够了家里柴米油盐的开销”。

村民获益,村集体增收,谁来实现产出效益呢?潍坊市峡山区忠信农机专业合作社主任黄德忠介绍:“我们是被委托管理土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2万余亩大田全程耕种收销管理,我们熟悉当地土质、墒情,包括病虫害发生规律,拥有成熟现代农业技术,中岭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代表土地委托一方带地入股,与合作社对接,双方权利、义务明晰,执行有力,可以放手专业操作,夏秋两季粮食收入中每亩可产出2500元到2800元的收入。”

此外,针对农户劳动力不足、不懂种植技术等情况,根据农户耕种需要,托管企业提供劳务、技术、农资等菜单服务供农民选择,经测算,亩均种植成本下降12%、粮食增收10%,化肥、农药分别减量30%、20%,有效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

被委托方需要预支给农民托管土地收益,加之大田管理的先期投入,启动资金需求大怎么办?

“是由省农担公司协调解决。”郑公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建军说,“省财政厅下属的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保障土地托管等农事资金借贷,这种贷款利率优惠、政府贴息。”

以大田托管的模式转变农业经营服务方式 ,为粮食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王建军说,“我们考虑街道所有村子的土地,要拿出六成多连片易耕作土地种粮食,以政策吸引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荒废的土地能种些什么(峡山区以大田托管破解土地)(5)

三农工作的要素在于人、钱、物。现在农村的年轻人都往城里走,在“人”这个要素上,农村没有优势。如果村集体再没有集体收入,工作就很难开展,也谈不上带领大家致富。峡山区立足农村不缺的“物”——土地,盘活土地资源,带来源源不断的溢出效应。

“我们在土地集体流转过程中,把农户的增收和村集体的增收捆绑为一个整体,这样就能有利于发挥村党支部在基层的组织作用,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解决了基层组织和群众联系不密切的难题,还推动了土地规模种植的进程,这种托管模式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大面积推广,为乡村振兴做有益的尝试。”峡山区农业农村和水资源局副局长李联河说。

盘活农村资源、激发农村活力。峡山区以大田托管破解土地“怎么种”“谁来种”难题,实现了农户、承包经营者和村集体的多赢,为破解农村基层治理难题做出有效探索。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石莹/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