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肖晓

8月25日晚,“我爱你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在青岛举行,北京卫视、湖南卫视等一线卫视、优爱腾等视频网站同步直播,宣告剧集“最红百天”正式拉开帷幕。市场上,“话题制造机”《小欢喜》《加油你是最棒的》等都市题材也在三集连播的“加更”中跑步收官,如约让路献礼剧。

“正能量,大格局,可回望历史,可展望未来”,高满堂如此定义此次献礼剧,而他以父亲为原型创作的《老酒馆》也成为献礼建国70周年的首轮大剧。目前该剧已经在北京卫视、广东卫视、腾讯视频播出,作为高满堂和陈宝国六度携手的大作,也是《老中医》“跌倒”后的高调回归,《老酒馆》自带关注。

闯关东 陈宝国 高满堂再闯关东(1)

收视层面,CSM35城1.227%、CSM59城1.088%的成绩让该剧高居同期献礼剧榜首,而随着《小欢喜》等的收官也有望再攀新高;口碑层面,豆瓣700余条短评让其在开播三日尚不足以开分,但老戏骨演技、剧情好看风格醇厚等四五星好评仍然占据了多数,可以预计该剧或将成为市场又一个高口碑剧。

前景甚好,不过作为46集的硬核年代剧,该剧能否保持高开高走也成为市场观望的重点,尤其是在年代剧的市场好感度不断被透支后,虽然其中不乏老戏骨的加持。基于此,一点剧读也在媒体看片后对话编剧高满堂、导演刘江以及主演陈宝国,进一步挖掘剧集创作背后的故事。

高满堂、年代剧和《老酒馆》:一个“关东大汉”的情有独钟

高产出、高品质,是在电视产业摸爬滚打近40年的高满堂留给大多数观众的印象,善于以小人物视角去刻画时代风云、以及他作品中那份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朴素情感、台词中的耿直一针见血,都是他的个人特色,《闯关东》《温州两家人》《家有九凤》皆是如此。而这些也让他在难啃的年代剧创作上颇有心得。

“我对年代剧情有独钟。我们都知道中国近代史极其复杂、极具灾难性,我愿意把视角集中在这个年代里,年轻观众应该回溯我们走过的路程,勿忘那段历史和那些人”,高满堂直言。《老酒馆》的历史背景正是1928年到1949年这样一个时代交替的混沌年代,满清遗老、日本军寇等各方势力割据,各色人物登场。

闯关东 陈宝国 高满堂再闯关东(2)

不过他并没有让年代剧承载的责任和使命,沦为空谈,而是附着在他的故土情怀中,进而传递给观众。“从1894年甲午海战后,整个东北尤其是大连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这段历史不该被遗忘”。《老酒馆》中闯关东来到东北的陈怀海(陈宝国饰演)开酒馆谋生计,落脚点正是高满堂的家乡大连。

据刘江导演介绍,该剧在拍摄中还参考高满堂的记忆,并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斥资搭建了大连商业一条街,以期最大程度的还原历史风貌,而这也就是剧中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大连好汉街。所以《老酒馆》也在看片现场被媒体解读为高满堂“写给大连的一封情书”。

闯关东 陈宝国 高满堂再闯关东(3)

该剧贯穿的线索酒馆及酒文化,亦是高满堂对东北民俗文化的“致敬”。“任何一个剧作家在解构一部戏的时候,一定要找到一个兴奋点,一个叙事的切口”,酒文化正是他口中的兴奋点和切口;而老酒馆也成为一个时代舞台,以陈怀海代表的关东汉子和南来北往的各色人群汇聚在这里,组成时代的缩影。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陈怀海的原型正是高满堂的父亲,而老酒馆的设定亦是他小时候关于父亲的重要记忆。“真实生活中的父亲和艺术形象,肯定有相当大的距离,我崇拜我父亲,但我更崇拜剧中的父亲(陈怀海),因为他是我理想中的父亲形象,他的那种境界、胸怀、为人处事,我可能永远达不到”,高满堂解释道。

大连是故土、酒文化是民俗文化、父亲是具象人物,以此填充下的年代剧逐渐丰满,也为故事的铺陈和各色人物的登场奠定了基础,“酒味浓烈、故事浓烈、情感浓烈”,而这背后高满堂一个关东汉子内在的“侠骨柔情”也正在打开。

年代剧如何做出新意?《老酒馆》背后的“三个男人”

和故事里的陈怀海以酒会友一样,《老酒馆》的背后亦是一群老友的聚集:高满堂和刘江曾合作过豆瓣8.9的《满堂爹娘》,看片会上两人更是直言“相知相认到相惜”“三生有幸”;而高满堂和陈宝国六度携手,打造了《老农民》《老中医》等多部大剧,陈宝国更称其为“生命中的贵人”。

这也让他们在剧集创作和认知上保持了高度一致。作为年代剧,《老酒馆》的底色无疑是厚重严肃的,剧中陈怀海经历的妻离子散、家国大义选择更显沉重,如何让观众接受但并不纯粹的渲染苦难?换言之,如何将年代剧作出新意尤为重要。

闯关东 陈宝国 高满堂再闯关东(4)

在创作层面,高满堂为《老酒馆》加入了诙谐元素,让“严肃题材情趣化”。“现在的年代剧过于深沉和古板,年代剧也可以有很多种写法。现在的年代剧就是缺少情趣。加入谷三妹、小晴天的元素,我是故意而为之的,当然它的前提是必须符合逻辑、符合人物身份”,高满堂解释道。

不过由于这两个人物登场较晚,观众买单与否还有待观望。但是目前来看,率先登场的贺家父子的搞笑互动已然承包了观众的笑点,贺老爷更是被网友调侃“民国版苏大强”,受欢迎度可见一斑。

“剧中融合了喜剧、爱情、悬疑等多种元素,它并不是一个线性结构,而是一个伞性结构,家国大义是伞把,陈怀海是伞柄,他是剧的核心。”刘江对剧中多元素表示了肯定,并强调道,“它不是简单的强情节大剧,而是一个内蕴丰富、格局很大、文学性很强的剧,那种荡气回肠不是简单的线性故事情节能给到的”。

而作为《老酒馆》的核心,陈宝国在陈怀海的饰演上同样下足了功夫。“到了我这个年纪,陈怀海这个角色是我的运气,生命让你感悟到的东西都对理解这个人物有帮助”。据了解,他不仅为人物做了四五个月的案头工作,还为拍好一场复仇戏在原始森林中待了20多天,更是贡献了从业以来最大量的哭戏。

闯关东 陈宝国 高满堂再闯关东(5)

“拍了40年戏就哭这一把,这也是人物需要的,也可能是这几年对生命的感悟”,陈宝国表示。刘江也进一步解释道,陈怀海这个人物哭戏较多,主要是源于故事太过丰厚,“每个人物带来的每个故事都是相对完整的,每个故事都有一个特别强劲的情感包袱、悬念包袱,不哭都不行”。

除此之外,在俘获年代剧既有观众的基础上,刘江在拍摄过程也进行了大量创新试图将更多年轻观众纳入受众群。“在保持整体质感的基础上,加入年轻人更喜欢、更熟悉的方式”,他解释。比如在服装上有所改变,基本高于生活;造型上参考《荒野猎人》,但是又不到雷人的地步等。

现实题材频陷“磁悬浮”?一个老艺术家的创作自白

作为一部业内著名编剧、实力派演员加持的大剧,《老酒馆》身上体现的对于年代剧的创新仅仅是它带给业内新思考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其中体现的老艺术家们对创作、表演最坚定的追求和初心,而这才是当下略显浮躁的市场上年轻一代从业者所亟需的。相比陈宝国的独善其身,高满堂显然保持了一份“耿直”。

“只有到生活里去经历去感受去历练去触碰,才有创作的冲动”,谈及当下剧集市场现实题材多被质疑“悬浮”的情况,高满堂直言不讳。当然这一点也贯穿在他创作的始终。在人民网发布的《剧作家高满堂:执着的淘金者》中,就曾列举了他在创作中体验生活的案例:

“为写《法官谭彦》,他九下开发区;为写《午夜有轨电车》,他坐了半个月的有轨电车;为写《远岛》,他在远岛上呆了8天,险些丧命,下岛回家,黑得连妻子都不敢相认;为写《突围》,他只身一个人跑到嫩江3个月,在盲流村,他一住就是半个月,那是他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日子……”

闯关东 陈宝国 高满堂再闯关东(6)

不难想象,也是这份坚持才让他的作品始终贴近生活、充满时代的气息。“他(年轻编剧)太相信自己、抖机灵,很多素材从网络上一下载就有了。但是你要记住,这些素材跟你没有感情,它是客观的。只有深入生活、接触那些鲜活的人、事,所有的故事必须在坚持的生活基础上”,他强调。

而对于年代剧,高满堂则主张向历史去追问、去找素材找故事。同时他还强调,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为一个成熟的剧作家,在写东西的时候要警惕创作的“惯性”,而这就需要停下来寻找新的表达、新的叙事手法、新的人物关系,从另一个情感逻辑和生活逻辑上去梳理。

这份在创作过程中的不断反思和自我警醒,也让高满堂在剧作家这条路上走得始终稳健。刘江亦在采访中多次盛赞《老酒馆》中的创新,“高老师的剧本是充满新意的,他有很多事情都是头一次涉猎的,包括一些民间传奇的感觉”。事实上,这种创新还远未停止,高满堂还透露自己正在筹备“触网”,成为“网剧新兵”。

而回归《老酒馆》,好戏刚刚开场,而它能否如愿打响献礼剧首战,为逐渐拉开帷幕的剧集市场“最红百天”迎来开门红,还有待观望。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部被誉为高满堂“压箱底”之作、陈宝国坦言“掏心掏肺演出来”的剧,已然俘获了第一批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