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创作背景也是了解诗歌的一扇窗户。而且很多诗歌必须要了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今天聊聊这首《匈奴歌》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这首民歌读起来苍凉悲壮,不拘文法,类似口语,短短四句,直抒胸臆。仿佛看到一群即将远离家乡的人,边走边在吟唱着对家乡的眷恋与不舍,对失去故国的伤感和哀叹。

汉代的配乐诗歌(诗歌背后的故事之匈奴歌)(1)

焉支山公园

焉支山通胭脂山,相传胭脂山北面生长一种红花,可作为制作胭脂的原材料,匈奴妇女世代采摘这种花,制作胭脂。

汉代的配乐诗歌(诗歌背后的故事之匈奴歌)(2)

祁连山草原

祁连山就是现在的天山,匈奴把“天“叫作“祁连”,祁连山山麓下由于雪水融化,水草丰美,是天然的牧场。匈奴人常在这里放牧。

整体的意思就是:失去了焉支山,从此我族的女人再也没有用来画妆的胭脂了;失去了祁连山,从此我们的牲口也无法繁殖生长了。这首歌是以男人的口吻说的。男人最重要的就是女人和事业。使我妇女无颜色伤害了我的女人,六畜就是代表了生产,匈奴人放牧而生,牛羊等六畜不繁衍生长了,就难以生存了,就是伤害了我的事业。从此一无所有。

那么为什么匈奴人会失去自己的家园,发出这样悲凉的感慨呢?

这就要说起汉朝和匈奴的恩怨情仇了。

汉代的配乐诗歌(诗歌背后的故事之匈奴歌)(3)

我们知道汉高祖刘邦与项羽灭秦,后因不敌项羽,辗转巴蜀,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最终夺得天下,成就霸业。汉高祖作为开国皇帝,手下又有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

然而即使这样,刘邦御驾亲征,讨伐匈奴却被匈奴围困,险些丧命。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登之围!堂堂开国皇帝被围困七天,无法脱困,还是陈平献计贿赂匈奴首领的女人让其求情,才得以脱困。并且之后还与匈奴和亲,下嫁公主,每年还要送粮食棉布丝绸给匈奴。所以说汉朝始终对匈奴憋着一口气。咽不下去。

汉代的配乐诗歌(诗歌背后的故事之匈奴歌)(4)

刘邦

汉高祖不行,后面由于百废待兴,采用黄老之术,休养生息,韬光养晦,所谓潜龙勿用,积蓄力量。经历文景之治,汉朝才越来越强大。慢慢展现出一种盛世的气象。

然后就到了汉武大帝刘彻。这可是一代雄主,心想我这暴脾气我可受不了这么憋屈。堂堂一代皇帝还要靠嫁女儿来维持和平,算什么男子汉!我就不信我干不过匈奴。我偏要试试。

汉代的配乐诗歌(诗歌背后的故事之匈奴歌)(5)

汉武大帝刘彻

试试就差点逝世。匈奴真不是盖的。人家人高马大,特别是当时匈奴的马匹确实又高又大,跑得快,汉人的马匹追不上也干不过。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武器装备跟不上。

好在后面出了个霍去病,再加上寻得了良种马匹,才最终打败匈奴。说这霍去病曾越过焉支山一千余里,大败匈奴。匈奴浑邪王损兵折将,浑邪王和休屠王,投降汉朝。也就是此时匈奴人唱了这首《匈奴歌》。

汉代的配乐诗歌(诗歌背后的故事之匈奴歌)(6)

名将霍去病

后来霍去病又率军北进两千余里,越离侯山,渡弓闾河,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史称“封狼居胥山”。真可谓是一代神人。

所以说一首短短的小诗,背后的故事确是精彩无比。有时候读诗是一种享受,了解背后的故事又是一种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