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十族说开始,是出于《野记》:“文皇既即位,问广孝谁可草诏?广孝以方对,遂召之数往返,方竟不行,乃强持之入,方披斩衰行哭既至,令视草,大号,詈不从,强使搦管,掷去,语益厉,曰:“不过夷我九族耳”上怒云:“吾夷汝十族”左右问何一族?上曰:“朋友亦族也”于是尽其九族之命而大搜天下为方友者杀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方孝孺真说诛十族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方孝孺真说诛十族吗(方孝孺十族说)

方孝孺真说诛十族吗

方孝孺十族说开始,是出于《野记》:“文皇既即位,问广孝谁可草诏?广孝以方对,遂召之。数往返,方竟不行,乃强持之入,方披斩衰行哭。既至,令视草,大号,詈不从,强使搦管,掷去,语益厉,曰:“不过夷我九族耳!”上怒云:“吾夷汝十族。”左右问何一族?上曰:“朋友亦族也。”于是尽其九族之命而大搜天下为方友者杀之。”

但是,祝枝山在写书的时候,也在开头有所说明,“允明幼存内外二祖之怀膝,长侍妇翁之杖几,师门友席,崇论烁闻,洋洋乎盈耳矣。”

文中多以记录民间杂文野史以及鬼神故事,有乡人王宾仲身死而不舍其母,方希直梦黑衣老妇,武陵人冷谦得异人授奇术,传他南宋五祖张伯端悟真篇。

以野记的内容作为十族说的依据,那肯定是不行的。

明成祖实录则记载:“时有执方孝孺来献者,上指宫中烟焰,谓孝孺曰:此皆汝辈所为,汝罪何逃。孝孺叩头祈哀。”

“执奸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至阙下,上数其罪,咸伏辜,遂戮于市。”

记录简单,基本一扫而过。我认为成祖实录中,关于方孝孺的这部分是不实的,所以,我们继续看。

后来满清主持明史编纂,方孝孺传载:“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

并未有十族记载,再看成祖本纪。

明史·成祖本纪载:“壬申,葬建文皇帝。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坐奸党死者甚众。”

也没有记载。

但是,从开始记录建文遗臣的人,则是明代成化时人,宋端仪了。明史称他:“端仪慨建文朝忠臣湮没,乃搜辑遗事,为《革除录》。建文忠臣之有录,自端仪始也。”

其著作,《革除录》记载:“孝孺不屈,系狱。遣人谕旨,终不从。寻诏天下,广孝举代草者,曰:“必须方孝孺。”召出,自狱斩縗而见,命草诏,曰:“有死而已。”遂就戮。”

同时,在宋端仪另外一部记录建文遗臣的著作之中,则是详细记录了被抄扎的相关人等,“今校南京锦衣卫镇抚司监簿,除前编缺坏外,所存簿籍载正学宗族抄扎人口有八百四十七人,族叔文度、文恭、海、敏,族侄谅、经、良,族弟希定、希崇、希用、希善,族侄孙起宗、起成、起庄、小荀、居安、渊胜,族孙崇俭等。”

而抄扎一词的出现,说明这些人未必是被诛杀。

到此后,至于明万历十三年,万历皇帝则将前建文遗臣后人大多赦免。

如明神宗实录:

“上曰:革除被罪诸臣除齐泰、黄子澄外,其方孝孺等,连及罪累者俱令查勘豁免。”

“释革除年坐忠臣方孝孺等谪戍者,浙江七百一十三人、江西三百七十一人、福建二百四十四人、四川四十一人、广东三十四人。”

如果从这来看,说诛十族,恐怕也就谈不上赦免了。

不过到此以后的文人记载之中,则多数都肯定于诛十族了。

比如,明崇祯时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钱士升曾言:“孝孺十族之诛,有以激之也。愈激愈杀,愈杀愈激,至于短舌碎骨,湛宗燔墓而不顾。”

黄宗羲《文正方正学先生孝孺》中言:“文皇亦降志乞草,先生怒骂不已,磔之聚宝门外。年四十六。坐死者凡八百四十七人……况先生未尝当国,惠宗徒以经史见契耳。又以先生激烈已甚,致十族之酷。”

清代夏燮《明通鉴》:“孝孺投笔哭骂,上怒叱曰;‘汝焉能遽死,朕当灭汝十族。’后系狱,籍其宗支及母族林彦法等、妻族郑原吉等,示且胁之,执不从。上怒甚,乃收朋友、门生廖镛等为十族,诛之,然后诏磔于市,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外亲之外,亲族尽数抄没,发充军坐死者复千余人。”

清代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曰:“诏天下,非先生不可。”孝孺大批数字,掷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文皇大声曰:“汝安能遽死。即死,独不顾九族乎?”孝孺曰:“便十族奈何!”声愈厉。文皇大怒,令以刀抉其口两旁至两耳,复锢之狱,大收其朋友门生。”

就整体而言,个人认为,存疑部分还是很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