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8月2日,一个高大的中国老人前呼后拥地出现在英国伦敦街头。与普通的中国人不一样,此人头戴三眼花翎、身穿黄色马褂,看上去威风凛凛、不怒自威。他所到之处,英国民众纷纷脱帽致礼,欢迎这位尊贵的中国客人。

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晚清重臣李鸿章,当时他的身份是头等钦差大臣。

李鸿章为什么会出访英国呢?说来话长。

李鸿章访问英国走哪里(李鸿章访问英国二十天)(1)

在1894年—1895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在陆战和海战中都败给了日本,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赔款割地,丧权辱国。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回来后,被解除了位居25年之久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闲居在贤良寺。

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在莫斯科举行盛大的加冕仪式,邀请清朝派员参加。此前,沙俄联合法国和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清朝出于“联俄制日”的考虑,派遣李鸿章以头等钦差大臣的身份前去沙俄,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仪式。

李鸿章在沙俄期间,不但参加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仪式,还签订了《中俄密约》,议定中国与沙俄结盟,共同对付日本。

欧洲各国得知李鸿章出使沙俄后,纷纷向他发起邀请。李鸿章后半生致力于洋务运动,也是朝廷里少有几个对西方事务较为熟悉的大臣。可是,李鸿章对西方的了解,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别人的转述,他自己从没有出过国。何不趁这个机会,到欧洲瞧一瞧、看一看?

李鸿章访问英国走哪里(李鸿章访问英国二十天)(2)

于是,就有了横跨三大洋、历时半年、行程9万多公里的欧洲之行。期间,李鸿章除了沙俄外,还访问了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等7个国家。在这些国家里,英国之行格外引人注目。

因为英国是第一个大规模侵略中国,将中国带入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的国家。英国侵略中国的次数最多,几乎是无一不与。同时,英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英国洋枪队帮助清朝剿灭了太平天国运动;英国人赫德甚至担任了清朝海关总税务司,掌管中国的钱袋子;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第一批舰船就是从英国购买的。

更重要的是,这次李鸿章来到英国,还承担着一个任务:请求增加关税。

有读者问:一个主权国家增加关税,为什么要征求另一个国家的意见?原因很简单,早在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里,中国就放弃了关税自主权。对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清朝不能自行决定,须与英国商定。

清朝之所以想增加关税,是因为中国关税长期维系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即5%。这导致了两个恶果。一是导致大量外国货物进入中国,形成倾销,阻碍了民族产业的发展。二是导致国家财政紧张,入不敷出。尤其是中国在刚刚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赔偿日本2.3亿两白银,这笔钱从哪里来?想来想去就只有增加关税这一招了。

李鸿章访问英国走哪里(李鸿章访问英国二十天)(3)

鉴于问题的紧迫性,李鸿章于8月2日抵达英国,于8月4日就与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进行密谈。在增加关税问题上,李鸿章开门见山地提出,既然英国允许日本增加关税,那么请英国允许中国将关税从5%增加到10%。

此前,李鸿章访问沙俄与德国时,两国都同意清朝增加关税的提议。不过,英国才是中国进口货物的“大主顾”,英国货物占到中国进口货物的80%。英国人的态度,才是增加关税成功与否的标志。

没想到,索尔兹伯里明确拒绝了李鸿章的请求。他说,英国贸然提高日本关税,已经引起了英国商人的不满,不能再次增加中国关税。不仅如此,索尔兹伯里还要求清朝进一步开放内地市场,以便英国商人倾销货物。

对于索尔兹伯里的强硬态度,李鸿章很不满。他抗议说:“惟知贵国之让日人,不闻日廷之谋琼报也。今贵国不肯移待日之道以待敝国,又惟知英人之歧视东土,而任华人之憾抱向隅也。”李鸿章批评英国歧视中国人,任由中国人陷入绝境。

然而,“弱国无外交”,李鸿章的抗议,并不能打动索尔兹伯里。密谈最终不欢而散。

李鸿章访问英国走哪里(李鸿章访问英国二十天)(4)

当然,谈判虽然谈崩了,既定的日程还得继续下去。带着一丝伤感,李鸿章来到英国港口城市朴茨茅斯,参观英国皇家海军演习。演习时,停泊在港口的“维多利亚”战舰鸣炮19声,向李鸿章致礼。李鸿章看到各舰船行列整肃,军容雄盛,不禁感慨万千:“余在北洋,竭尽心思,糜尽财力,俨然自成一军。由今思之,岂直小巫见大巫之比哉?”

随后,李鸿章参观了朴茨茅斯皇家海军造船厂。造船厂里各式各样的舰船,给李鸿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英国期间,李鸿章还受到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接见。1840年,正是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上发表演说,支持向中国发动战争,从而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我想,李鸿章前往奥斯本庄园觐见维多利亚女王时,心情一定很复杂。

李鸿章访问英国走哪里(李鸿章访问英国二十天)(5)

不过,维多利亚女王给予李鸿章极高的礼遇,并赠予他“维多利亚头等大十字宝星”勋章。这还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这种勋章授予外国人。

李鸿章在英国呆了20天,堪称风尘仆仆、马不停蹄。他应邀参观了英国议会,考察英国政治制度;他参观了英国的造船厂、枪炮厂、钢铁厂、电报局、银行等,观摩先进的科技和机械化生产;他参观英国国家银行、邮政总局和商务总局,了解英国金融机构运行规律;他参观英国电报公司时,口述68字的电报发回上海轮船招商局,25分钟后就收到了盛宣怀的回电……

8月22日,李鸿章结束了在英国的访问,乘坐游船横渡大西洋,前往美国访问。虽然这次英国之行,李鸿章没有达到增加关税的目的,留下遗憾,但还是颇有收获。特别是李鸿章本人,几乎就是一次“洗脑”之旅,让他顿发“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叹。

【参考资料:《李鸿章传》《李鸿章的英国之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