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21年末,全国流动人口增加了885万人,达到了3.85亿。这3.85亿人的孩子,留在老家的是留守儿童,带在家长身边的则是流动儿童。根据有关统计,流动子女过半不能与父母共同居住。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则成为了全社会棘手的问题。(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关心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1)

留守儿童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流动儿童则是新问题。流动儿童实际上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代,每个流动儿童的家庭,都有家长们的无奈。

最早一批流动人口是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打工人的子女,那时大家对于留守儿童没有什么概念。进城务工人员,没有机会获得城市的户口,理所当然地只能把孩子放在农村成长、升学。当农村犯罪率和不良少年等等问题,指向“留守儿童”群体的时候。那一代留守儿童都已经十多岁了。

关心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2)

这时打工赚到钱的农民赶上了房地产发展的时代,在老家附近的县城买了房,落了户,离开了土地,成为了真正的城里人。可是,城市化的脚步有些超出大家的预料。在老家有房的新县城人突然发现,自己周围的城市,人口处于流出的状态,待在县城并没有很好的工作机会。

于是,他们不得不又离开自己落户的城市,进入省会、经济特区市、甚至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工作。这一代的流动人口不一定像上一代那样没有学历,靠出卖体力工作。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甚至是高学历、高收入。只不过,大城市的房价太贵了,卖了老家的房也买不起。

这一代人是知道留守儿童会影响孩子成长的,也努力让孩子不成为留守儿童。可是带上自己的孩子,挤在大城市城中村的小出租屋里,仍然很难解决大城市的户口、学籍等等问题。这使一部分流动子女被迫返乡,再次成留守儿童。

关心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3)

在现在这个时代,流动人口已经不是农民工的代名词,流动人口的子女也不再等同于农民工的子弟,在惯性思维里,城里的土著想当然地认为,城市开办了那么多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流动人口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那里去读书。

但是,更多流动人口家庭他们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足够的钱在大城市里买房落户,毕竟现在这个时代,敢生孩子的家庭,穷是不会穷到哪里去的。他们面临的往往是两害取其轻的选择,比如:是让孩子待在自己身边,读大城市里的差学校,还是让孩子返回老家去享受优质的学区?是让孩子在深圳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里面接受竞争,还是返回老家享受更低的高考分数线?

一边是更高的收入和流动人口子女的身份;一边是忍痛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打赌孩子不出问题;又或者是夫妻分离,让其中一方回老家陪孩子。其实这些无奈的小城人,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凭自身的能力是解决不了这么大的社会问题的。一切的问题都是围绕着他们孩子的教育。

如果我们的社会没有办法让产业生产重新回到县城,那么很可能,开放更多的大城市教育资源,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有利于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