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如何每天都能读到这样的历史故事?

回答:点击上方“关注”小编头条号即可!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一首《满江红》,将岳飞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表露无遗。岳飞19岁时投军抗辽。开始了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岳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被冤枉四个字后的反应(岳飞背上这个字被读错几百年)(1)

但事实上,岳飞背上不是“精忠报国”四个字,而是“尽忠报国”。这是这么回事呢?

"精"指专一、深入,比如精诚、精忠。"尽"指全部、竭力做到,比如尽心、尽忠。两字在用词上都没有问题,但岳飞背上的刺字,的确是"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明确记载: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可见,历史上岳飞背上四个字确实是“尽忠报国”而非“精忠报国”。

在那个封建帝制时代,皇帝御赐的字,当然比岳母刺上去的字影响力更大。所以就这样“尽忠”被“精忠”的巨大影响力覆盖了。以致于清朝初年钱彩的《说岳全传》,都误用了“精忠报国”。书中钱彩这样写道:"(岳飞)就将衣服脱下半边,安人取笔,先在岳飞背上正脊之中写了'精忠报国'四字,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

由于《说岳全传》评传精彩曲折,流传甚广,使岳母刺字的故事妇孺皆知,也让错读的“精忠报国”深入人心,直到现在,很多影视剧、评书、戏曲中依然如此。

岳飞被冤枉四个字后的反应(岳飞背上这个字被读错几百年)(2)

小编在一些网络社区,普及岳飞背上“精忠报国”本来是“尽忠报国”,很多网友反映太意外,根本没有想到会错读。所幸的是,在如今的杭州岳飞墓前,用的四个字是如假包换的“尽忠报国”。小编认为,无论是尽忠还是精忠,岳飞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都将永远被铭刻在民族的精神脊梁上,被铭记在后世无数人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