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坚守是否让你动容:正是他们的坚守(1)

他们的坚守是否让你动容:正是他们的坚守(2)

他们的坚守是否让你动容:正是他们的坚守(3)

他们的坚守是否让你动容:正是他们的坚守(4)

他们的坚守是否让你动容:正是他们的坚守(5)

他们的坚守是否让你动容:正是他们的坚守(6)

他们的坚守是否让你动容:正是他们的坚守(7)

他们的坚守是否让你动容:正是他们的坚守(8)

年过完了,大家今天又开始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开启新的一年的工作。这个春节,当你与家人团聚的时候,不少一线劳动者却不得不放弃与家人团聚,选择坚守工作岗位。正是他们的坚守与付出,才有了我们安心、祥和的春节,感谢他们!

一个大家庭拥有12名环卫工人,其中3人过世,5人在岗。这个春节,在岗的5人扫马路、管公厕,将大伙儿过年的生活垃圾运出去,各有各的忙,7天下来,始终没能聚到一起吃一顿像样的团年饭。

新中国成立前,陈子霖、张桂英这对浠水夫妻带着1个儿子和4个女儿来到武汉。新中国成立后,陈子霖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环卫工。1998年,这对夫妻同年去世。儿子陈宏忠退伍回来后,来到江岸区环卫汽车修理厂当修理工,与环卫女工王云英结为夫妻;而4个女儿中的3人陈莲花、陈大双、陈菊梅先后进入环卫系统,其中,陈大双还与环卫工江维新成了家。

1973年初,陈宏忠在一次执行环卫任务中遇到车祸不幸去世,年仅33岁。陈宏忠去世后,二儿子陈伟和小儿子陈勇也进入环卫系统。

多年来,这个环卫家庭不断发展壮大。陈莲花的儿子彭刚、陈菊梅的儿子黄海也加入环卫系统。这个大家庭的第四代也接过“环卫接力棒”,彭刚的女儿彭静雯17岁便当了一名环卫工。目前,陈莲花、陈大双、江维新3人已退休,而这个家庭的第三代、第四代中的陈伟、陈勇、彭刚、黄海、彭静雯都奋战在环卫岗位。

今年春节长假第一天,黄海率先缺席。除夕夜,他带领职工拾捡路面垃圾,直到很晚才到家。

他的表兄弟陈伟也是“迟到早退”。江岸区有10个垃圾转运点,45辆垃圾运输车连轴转,每天要将全区1100多吨生活垃圾运到新洲陈家冲垃圾填埋场、汉口北垃圾焚烧厂。陈伟就是这45辆垃圾清运车的“管家”。正月初五,从外地回来的哥哥安排大家补吃年饭,陈伟匆忙陪着母亲吃了一顿热菜热饭后,就早早退席回到垃圾转运台一线。

资历最浅的彭刚走进环卫队伍才8个月,之前一直是一名司机。这个春节,开车、洒水、清运垃圾他样样都干。

(记者黄师师 通讯员易先云)

过年难得吃顿

像样年饭

6号线上施工人员

初一地铁工地上

埋头干活

我叫周鹏,湖北黄冈人,今年32岁。我是地铁6号线香港路项目部副经理,负责现场生产。自从去年9月开工,我就没有再回过家。

要我讲述我的一天,有些困难。因为,我们的每一天其实都挺乏味的,日复一日,做着基本相同的事情。

但这两天很特别,因为到了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除夕,晚上工人们都来到我们项目部,32个人,4桌饭菜,我们也过了个年。

大年初一,大家继续埋头干活。工人还是按照平常工作时间早上7:30-下午5:00。

这一阶段,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是挖土方。在这个春节过完之前,我们要挖出1万立方米土方,这样年后土运出去,才能继续施工。这些天我们已经挖了4000立方米。

大年初一的进度跟前些天差不多,大概挖了800立方米-1000立方米。8台设备在8个师傅的手里,游刃有余地作业。

另外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做防水。这个你应该可以理解,这么一个地下工程,做防水是很重要的。我们也尽可能地尝试更多更有效的工具,这不,大年初一有一种工具很多工友都没有使用过,我便一一跟他们介绍怎么调试,让他们都能用好这种新工具。

说完我们这些“枯燥”的工作,想跟大伙介绍我的工友,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湖北的,安徽的,上海的,四川的。为了让家人有更好的生活,他们也从开工就没回过家,到了春节,依然坚守在工地上。

我的妻子在汉孝城际铁路项目上,她也很忙,很累。我这边也完全走不开,真的是一天都不放心走开。所以,我们的伢一直由我母亲照顾。

说心里话,其实挺想她的。新的一年,希望我们一家都健康幸福。想对孩子说一句,在家要乖,爸爸想你!

(记者耿尕卓玛)

黄海(右一)与同事商量节日工作

周鹏向工友介绍新的防水工具

我叫陈艳军,1989年来到武汉动物园,今年已经是第27年。

大熊猫“伟伟”是我的小伙伴,和它相处一年整,它是动物园的小明星,今年9月就要满11岁了。

2008年6月27日,“伟伟”和它的好兄弟“希望”从卧龙地震灾区到武汉来寄养。2013年,“希望”回了老家,“伟伟”留了下来。

大年初二,和平常一样,8时30分开始打扫它的笼舍。然后,马上开始我们的小游戏。

每次我扫完参观道,就会隔着笼子,跟它玩折返跑。我的速度不快,我往左它就往左,我往右它就往右,它认识我,它知道我是它的伙伴。打扫完,就进入它最喜欢的时间了——吃饭。

“伟伟”的食物主要是竹子和窝窝头。它的食量可不小,竹子得吃60-70斤,窝窝头得吃4斤。窝窝头是用黄豆粉、玉米粉、大豆粉做的,还会加入适量竹粉、少量微量元素。

大熊猫吃东西时是最乖的时候。知道你快喂食了,它就会等着,两手抓着笼子,张着嘴,呆萌地看着你。喂的时候,可以摸摸它的手臂,很有趣。

大年初二,动物园的人特别多,当它爬上架子,游客们就会欢呼尖叫。当游客一激动,它就会怪不好意思的,爬下来,躲到角落里默默继续吃东西。

大年初二,每个景点的游客都很多,我们所有工作人员中午都没有休息,吃了盒饭就继续巡岗。

这27年,我和同事们从来没有年和假,别人休息的时候,就是我们在动物园忙活的时候。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游客来了能玩开心,他们开心了,我们的工作也就有了价值。

也希望通过这个机会提醒游客,不要乱扔食品给动物们,这样很不安全。最后祝愿大家新年快乐,欢迎大家常来动物园!

(记者耿尕卓玛)

动物园饲养员

和大熊猫

一起迎游客

餐饮店店长春节只休息一天

除夕晚上8时

送走最后一名客人

我叫谢凡,是一名普通的餐饮人。

春节是万家团圆,合家欢乐,家家户户最热闹的时刻,大年夜看春晚吃年饭,丰盛的食物摆满桌,那热闹想想都开心。

但今年的除夕,我却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坚守在岗位。

除夕早上8时,我和十几位同事开始忙着收货,忙乎一上午才把一天需要的菜品挑选好。为了保证顾客在春节期间吃得放心舒心,我们对店面又进行了里里外外的打扫。

虽说是除夕,但还是有不少顾客来店里就餐。商场会在晚上6时打烊,但我们一直等到晚上8时多才送走了最后一个客人。

今年春节,我只有初三一天休息,想想确实亏欠家人不少,但是作为一名餐饮人,为了千家万户的团年饭和那一张张满足的笑脸,我们就得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刻,享受那份看着客人快乐的孤独。

我来到凯威武广这个大家庭10多年,刚来到这里时是一名迎宾,每天对着客人迎来送往,忙忙碌碌,简单而开心。第一次不能回家过年是领班的安排,当时小还没有觉得不开心,只是觉得可惜,但初一早上接到家人打来的电话,瞬间泪崩那种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第二年,我由于工作突出就当上了组长。当时我想身边还有新同事,我就把机会让给了她们。

再后来随着职位的提升,我必须把先回家的机会让给更需要回家的同事。一年又一年,现在我已经从小女孩到为人父母,从迎宾员到了店长,这么多年,家人对我不能陪伴他们过年已经习惯。虽有抱歉,但我更是心怀感激,感激那些陪伴我坚守岗位的同事和同事的家人,是你们的支持让我们安心工作。更感谢那些给予我们肯定,耐心等待就餐的客人们,是你们的支持让我们对自己的付出更有成就感。(记者张维纳)

工作中的陈艳军

除夕,谢凡仍在店里忙碌着

大年初四早晨7时,姚望玲在家胡乱吃了碗泡面,就匆匆赶到单位,参加每天早上8时准时开始的全国天气会商视频会议,会议30分钟结束,作为当天值班的首席预报员,她必须参加。这天是姚望玲春节值班的第三天,今年也是她来武汉气象局工作的第20年。

武汉市气象局有三位首席预报员,姚望玲是唯一一名女性。一年365天三位首席预报员都要轮流值班,作为值班首席,要根据数据、模型等资料,对当前及未来3至8天的天气形势作出判断并进行把关。今年大年初二至初四,是姚望玲值班,年初一就不得不从老家孝感赶回武汉。

早上8时的全国天气会商,是对全国范围天气的关注,哪个省份出现重大天气事件,负责人就要发言描述。这段时间武汉的天气还不错,姚望玲也就相对轻松一些。

会商的视频会议结束后,姚望玲开始分析武汉天气实况、全国卫星云图等气象资料。由于分析的资料多,值班室里4台显示屏一起工作。偌大的值班室里就只有姚望玲和值班员两个人,偶尔交流,大部分时候是一片安静。

上午11时,值班员把自己写好的未来三天天气形势分析,拿给姚望玲。作为值班首席,她必须对所发布的天气预报进行最终把关。

中午12时,姚望玲可以回家吃顿饭,因为春节期间单位食堂关门;而另一位值班员则早有准备的带了碗泡面做午饭。今年春节姚望玲把妈妈接来武汉,回家正好可以吃上妈妈做的饭,顺带也可以帮忙照顾自己正在读高中的孩子。

下午,姚望玲除了继续做天气形势分析,还有可能接到媒体电话采访,了解未来的天气形势。这段时间武汉连续的大晴天,让姚望玲觉得压力相对较小。但如果遇到重大的天气形势,就要随时关注、待命,家里的事就完全顾不上了。

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完整的节假日,姚望玲的亲朋好友也都习惯了。

(记者蔡欣星)

气象首席预报员

遇到连续好天气

压力小很多

警花朋友圈里分享故事

过年主要工作就是

给居民送台历

我是王群,是武汉市公安局汉阳区分局洲头街派出所副所长,也是去年的“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得者。

这个春节我的主要工作是给社区居民送台历。赶巧,2月的月历正好是我。

之前集中送了一批,每个居民还配合我照了相,有夫妻合照的、母子合照的、有摆夸张造型的……送了一圈,一路欢笑。

居民杨永婆婆拿到中国结福挂历激动地说:“祝汉阳人民平平安安……”我当时觉得这场面特别好,就让杨师傅稍稍改一下,再说了一遍,“祝我们建港社区平平安安!”录了小视频然后就发到了朋友圈。

还有专门回家换衣服的。她叫王丽霞。我遇到她时,她穿着睡衣,特意上楼换衣服下来拍照,她开心。

王燕萍是我的“特殊居民”,在警务室对面的盒饭店打工。社区独居老人的饭,每天由她送。领了台历,她也特别高兴。

台历送完了,还有居民要,关键时候有位居民叫黄琼,是医药公司代表,她把我拉到她家里,指着一箱“中国结福挂历”,让我自己随便拿,我又把这些送给了之前没有拿到台历的居民。

回来再整理居民的照片,拼在一块,还特意配了恭喜发财的背景发了朋友圈。朋友圈又引来了好多居民要台历,于是我回所又找了几本,联系居民一一送出。

初一白天我在归元寺做保卫工作,晚上又联系居民。其中有个居民在做手机生意,总是很晚回,那天给她留言,问她在哪,她说在家,我让她在家等着,我马上送台历。

等我跑到警务室拿回台历,她已在楼梯口等着我。两人借台历谈了好多私房话,并相互鼓励做好自己。

回到家就看到她发的拜年红包,我也给她发了一个,然后我又发了朋友圈。平时发的消息好多人点赞,这条明显人少,我估计有人担心收居民红包有问题。这说明社会风气还是挺正的,但我心里非常敞亮,也非常开心。

(记者耿尕卓玛)

工作中的姚望玲

台历上的王群

我叫王川,是一名武昌驻区特警。这个春节要参加武昌火车站安全保卫工作,所以独自一人在武汉过年。大年初六,是我的第三个值班日。

早上7时20分,我从家中出发,赶到武汉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武昌驻区大队驻地,与另两名同事一起,做好上岗前的准备工作。

早上7时55分,我提前5分钟到达了武昌火车站西广场。佩戴好警用装备后,我与夜班同事和岗亭内站前派出所、警务站民警打了声招呼,便开始一天工作。

8时30分起,我们一队3人小组持枪从火车站西广场出发,从广场一直巡逻到地下空间,与铁路警方特警相互呼应,这样就覆盖了火车站站前、站内的主要区域。

武昌站站前有4个巡逻岗亭,分布在4个重要区域,巡逻的线路将4个岗亭串起来,每走到一个岗亭,我们就要签到一次,这样的部署,能保证旅客多的地方都能看到我们在他们身边。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反恐和处置突发事件。相比除夕,初五、初六的旅客更多,而人一多,我们必须更加警惕,盯着广场上的人来人往,及时发现可疑人员。还好,这个春节,武昌站平稳如常。

上午11时30分,终于可以吃午饭了。我们一路小跑穿过西广场,来到位于东广场的站前派出所食堂。草草扒拉两口盒饭后,就又回到西广场岗亭,午休也只能简单在亭子里的椅子上休息片刻。因为午休时间正是广场上人变多的时候,我们要更加集中精力。

站前广场站满排队进站旅客,为确保春节期间火车站安全,许多民警不能休假,在岗位上过年。

下午,刮起大风,我和同事继续开展例行巡逻,之后轮换持枪站岗。下午4时,8小时执勤结束。但我的工作并未结束,按照武汉警方春节安保计划,我将继续前往户部巷值守,直到晚上。(记者岳源)

特警保卫火车站安全

别人休息时

更需要提高警惕

急诊科医生

接诊贴窗花

意外受伤者

农历除夕,万家团圆的日子。在武汉绝大多数医院,急诊科都是24小时接诊。除夕当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市三医院急诊外科,通过这扇窗口,记录医护人员在节日中的奔忙。

早上8时到晚8时,市三医院急诊外科的朱威医生值白天。刚过8时,一名62岁的女患者就找到朱威。这名女士在家中做清洁,不慎摔倒,肩膀疼痛难忍。朱威看到她左臂无力下垂,经拍片检查,发现她的左臂肱骨骨折。

朱威说,这种情况,可以保守治疗,在门诊打石膏固定,也可以住院。经过沟通,女患者更愿意住院,朱威把她转到骨科。

10时左右,一名中年男子来到急诊科,原来他在家里把凳子搭在桌上,站到高处贴窗花,谁料不慎摔了下来。朱威安排他拍了片子,发现肋骨两处骨折,伤情较重,当天有胸外科医生值班,朱威帮这名患者联系好胸外科医生后,把他转到了胸外科。

中午,除夕工作餐有一些特别。每年除夕,医院都会为在工作岗位上的医务人员以及住院治疗的患者,提供免费的饺子。朱威和护士们吃着热饺子,称味道不错,心情也不错。

午饭没不久,一名左手血淋淋的39岁男子就冲进急诊科。“医生,快看看,我不小心剁到指头了”。原来,这名男子中午在家剁排骨,准备晚上年夜饭,却一刀不慎,剁到了自己的左手食指,当即血流如注。

朱威赶紧给他清理伤口、消毒、包扎,朱威发现患者伤口很深,出血量较大,安排他到手术室进行缝合,更安全。缝合完成后,再回到急诊室,注射破伤风针。

平时一天班,朱威大约要接诊40多名病人。除夕这天,到下午2时前,朱威接诊了7个病人。“已经很轻松了。”朱威说,也祝愿大家过年多一份小心,平平安安。

(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汤漪)

王川正在站岗

除夕,朱威仍在坚守岗位

本版照片均由本人提供

责编:朱曦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