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介绍的古城,无论是在正史还是在演义上都非常有名。

在《三国演义》第五回中,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讲到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是关公的成名之作“温酒斩华雄”。东汉末年,董卓废黜少帝刘辨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联军共同讨伐董卓,董卓帐下都督华雄在汜水关抵挡联军的进攻,并偷袭了联军先锋孙坚的营寨,大败孙坚军,并斩了孙坚部将祖茂。后来诸侯联军又先后派出俞涉、潘凤两员大将与华雄交锋,但二人均又被华雄所杀。正当诸侯们惊慌失措之时,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马弓手关羽自告奋勇出战华雄,曹操为其温酒一杯送行,关羽却先不喝,出帐提刀,飞身上马,须臾间便提着华雄的人头得胜归来,曹操为其斟的酒尚温,这就是著名的“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关羽从此名震诸侯,开始了自己的封圣之路。

楚汉争霸与真实历史(楚汉争霸的转折点)(1)

温酒斩华雄

第二个故事同样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回,就是著名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董卓听说华雄被杀,便亲率兵马屯兵虎牢关,派义子吕布迎战诸侯联军,吕布杀入诸侯军中如入无人之境。危难之际张飞率先冲杀上去,与吕布连战五十回合难分上下,关羽、刘备也先后上阵,三个人把吕布围在当中,走马灯般轮流厮杀。吕布虽勇但也难敌三人,渐渐难以招架,遂拍马撤退而去。刘关张三人自此也名满天下。

楚汉争霸与真实历史(楚汉争霸的转折点)(2)

三英战吕布

可惜的是,上面两个故事虽然精彩,但却只是演义小说,而在陈寿所著的正史《三国志》中,作为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历史的权威资料,对此战毫无记载。

这两个故事一个讲的是汜水关、一个说的是虎牢关,但在地理位置上,两者其实位于同一个地方,只是不同时期的不同叫法而已。

在现在的虎牢关村口,立有一个现代修建的关帝庙,屋顶牌匾上书“山西夫子”四个大字(有人讹传为“山西天子”),之前该庙为三义庙,也为纪念刘关张三人,可能还是当地百姓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过重所立,并没有过多深究演义和正史的区别。在关帝庙的西南角,则立着一块雍正年间的石碑,上书“虎牢关”三个大字,现在被玻璃罩保护着,是古城附近为数不多的文物遗存。

楚汉争霸与真实历史(楚汉争霸的转折点)(3)

雍正年间(1731年)石碑

虎牢的意思就是关老虎的地方。《穆天子传》里记载:“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请生捕虎,必全之,乃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而畜之东虢,是为虎牢。”同样来自于该典故的地名为郑州市区的关虎屯,传说也是关周穆王所擒老虎的地方。

而我们今天介绍的古城就是位于虎牢关的成皋故城,位于汜水河汇流黄河的入河口西侧。

楚汉争霸与真实历史(楚汉争霸的转折点)(4)

汜水汇流黄河处

成皋故城在春秋时期属于郑国的制邑,也就是郑庄公时期郑庄公的母亲姜武为共叔段争取的封地,但郑庄公以制邑属于郑国和周王室的交界之地而拒绝,转而将共叔段封到京城(今荥阳京襄城遗址)。后来到郑文公时(公元前656年),应齐桓公要求,把虎牢封给郑国大夫申侯。郑申侯在这里大兴土木,兴建此城。公元前571年,晋悼王会诸侯于戚以谋郑,用孟献子“请城虎牢以逼郑”之计,也曾在此地筑城。这样算下来,最早的古城距今已超过2600余年。

战国初年,郑国被韩国所灭,虎牢转归韩国所有。韩国处于秦国和魏国两个大国之间,不断受到两国的侵袭。韩国当时在山西上党一带还有一块飞地,而其都城新郑到上党只有一条不足百里的通道,为了保护这条通道,韩国在通道两侧各建一城,这就是东边的荥阳城(今郑州市古荥镇)和西边的成皋城,成皋之名是取山岭高矗,濒临黄河之义,成皋之名由此诞生。

成皋建城以后,构成了虎牢关的立体防御体系,成为东方六国与秦国往来的主要通道之一。从地理位置上看,成皋城北临黄河,南接嵩山,西侧为洛阳盆地,东侧为广袤的华北平原,控东西交通要冲,进可攻退可守,且可防备敌人渡过黄河,易守难攻,成为洛阳东边最重要的门户和关隘。虎牢关东侧为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几乎无险可守。成皋故城从西汉开始,历经两汉、三国曹魏、西晋、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和隋朝,始终作为县、郡、州的治所,长期成为地方的行政和军事中心。但因受黄河以及汜水长期侵蚀影响,加之城内水冲沟不断增多和加深,唐朝初期,成皋治所才从成皋故城往东南迁徙到今汜水镇附近,不过其作为军事关卡的作用始终长期存在,一直到20世纪初。

楚汉争霸与真实历史(楚汉争霸的转折点)(5)

成皋位置示意图(西汉初年)

如此重要的关卡,注定了在历史上会发生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我们抛开传说中的和小说中的事情不说,只说正史里有明确记载的,先聊一聊发生在这里的最著名的战争之一——楚汉成皋之战。

公元前204年,项羽攻破荥阳(今古荥镇)后进而围攻成皋,刘邦急从成皋北门逃出渡过黄河,整备了韩信的军队,在黄河北岸深沟高垒,坚壁不战,成皋则被项羽所攻破。但楚军被汉军阻挡在巩县(今巩义)而无法继续向西进攻,汉军也难以渡河攻下成皋,形成对峙的状态。

楚汉争霸与真实历史(楚汉争霸的转折点)(6)

成皋之战示意图

这时刘邦派兵协助彭越袭击楚军的后方梁地,攻下十多座城池,楚军的补给线被切断,项羽被迫率领大军向东进攻彭越,委任大司马曹咎驻守成皋。项羽临行前安排曹咎只守不战,等他击败彭越回来后再与汉军开战。

项羽走后,曹咎最初遵照项羽的命令始终坚守不出,刘邦则下令在成皋城边设台,每日派人在台上咒骂羞辱楚军,一连骂了五六天,原本性格沉稳的曹咎终于沉不住气了,率军渡汜水与汉军开战,渡到一半时汉军出击,楚军大败,曹咎无奈在汜水河边和长史司马欣一起自刎而死,成皋最终又被刘邦夺回,并开始在敖山(广武山)与项羽隔着鸿沟进行对峙,鸿沟西侧为汉王城,东侧为霸王城,也就是著名的鸿沟对峙。

楚汉争霸与真实历史(楚汉争霸的转折点)(7)

成皋故城卫星地图

因为成皋位于汉王城的后方,且有敖仓的粮食为军队供应,夺取成皋,使刘邦可以高枕无忧的与项羽在鸿沟进行长期对峙,成皋得失也成为楚汉对峙的转折点之一。自此之后,刘邦逐渐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开始从战略防守转为战略进攻。

到了唐朝初年,这里又发生了一场唐朝统一天下的关键一战,史称武牢之战(武牢即虎牢,李世民祖父名虎,唐代为了避讳,改虎牢关为武牢关)。公元620年7月,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郑帝王世充。李世民采用了先扫清外围再攻洛阳的策略,经过八个月的作战,唐军攻克回洛城(今河南孟津县东),并占领虎牢,河南50余州相继归降。李世民率军进逼洛阳,经过一番激战,将其合围。王世充困守孤城,缺乏粮草,民心颓废,几次派使者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得知洛阳危急,怕唐灭王世充后危及自己,决定先联合王世充攻击唐朝,然后找时机灭王世充,最后夺取天下。于是率兵十余万(号称三十万)西进,连续攻克管城(今河南郑州)、荥阳、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进到虎牢的东面牛口渚(今荥阳牛口峪)。

楚汉争霸与真实历史(楚汉争霸的转折点)(8)

虎牢之战示意图

李世民深知虎牢关的重要性,亲自带领3500精兵占据虎牢关,以阻窦建德西进,切断了窦与王世充的联系。李世民据虎牢关之险,且有兴洛仓、洛口仓等的粮食作为供应,所以闭门不出,与远道而来的窦建德打起消耗战。另外又悄悄派一支部队截断窦军粮草,随后牧马黄河北岸,装出已无粮草的迹象,引诱窦军发动最后的进攻。窦建德果然上当,在汜水东岸摆开二十余里阵势,欲与唐军决战。殊不知李世民还是让军队闭门不出,等到窦军疲惫不堪失去斗志的时候,猝不及防地杀出。李世民派遣骑兵冲进敌阵,反复鏖战四五次,最后大败窦建德大军。窦建德被枪刺中,逃跑到牛口渚,被唐军的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活捉。在此之前,窦建德大军里头就传开童谣说:“豆入牛口,势不得久(全唐诗中也有记载)”。窦建德走到牛口渚,心里非常忌讳,果然还是在牛口渚被唐军俘虏,后被押送长安斩首。

李世民通过虎牢关一战,俘虏窦建德部五万余人,也使盘踞洛阳的王世充失去了最大的支援,继而使洛阳的王世充投降,扫清了唐王朝统一全国过程中的最大障碍。同时这场战役也让李世民积累了足够的军事和政治资本,为后来玄武门之变当上太子以及最后登上皇位奠定了军事基础,大唐盛世呼之欲出。

楚汉争霸与真实历史(楚汉争霸的转折点)(9)

唐太宗李世民

唐贞观十年(636),已坐上皇位的李世民为了纪念开国战争中曾骑过的六匹战马,令画家阎立本先画出六骏的图形,再由雕刻工艺家阎立德复制刻于石上,由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询将唐太宗亲自撰写的赞美诗书在原石上角,刻成后放置在昭陵北麓的祭坛之内,被称为“昭陵六骏”。六骏中的“青骓”、“什伐赤”和“飒露紫”都与平定窦建德和王世充的虎牢之战有关,可见虎牢之战对于李世民以及大唐王朝的意义。“青骓”和“什伐赤”的石刻现存于西安的碑林博物馆,两匹马都是身中五箭的形象,而“飒露紫”石刻则现存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前胸也中了一箭。

楚汉争霸与真实历史(楚汉争霸的转折点)(10)

现在成皋故城遗留下来的仅仅只剩下南面一部分。根据汜水县志记载,成皋城城址北濒黄河,东临汜水河谷,西、南临深渊大沟,平面呈不规则的梯形,北宽南窄,面积约60万平方米。城墙依山就势,凸凹曲折,很不规则。现存西城墙走向大体为西北—东南方向,南北长约700米,南城墙在西南角向北内收后转为东西走向,东西残长约600米(含被农民修窑院挖去部分),东、北城墙不明(可能已被河水冲毁和建筑民宅时挖掉)。现存城墙以西墙最为高大(俗称跑马岭),最高处10米以上,一般2—5米,宽一般20米左右,最宽处约40米。夯层明显,厚度在0.06—0.13米之间,夯窝圆形,底有圆、圜2种。城里已是沟壑纵横,大部分为水冲沟,平整处大部分都已植上果树,沟下则为窑洞,原来的村民已迁居他处,已找不到太多城里之前的遗迹了。

楚汉争霸与真实历史(楚汉争霸的转折点)(11)

成皋故城(西部)

楚汉争霸与真实历史(楚汉争霸的转折点)(12)

成皋故城(东部)

在成皋故城西城墙最北端紧邻黄河处,有一个十余平米的高台,是目前成皋故城的制高点,上面非常平整,有非常明显的人工夯筑的痕迹,被当地人称为吕布点将台。这个名字肯定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事实上,这里是成皋城的西门位置,点将台南侧为西城门,西侧就是深沟(可能为护城河),北侧是黄河,再往北的城墙已经被黄河冲塌在河道里了。

楚汉争霸与真实历史(楚汉争霸的转折点)(13)

点将台(左侧为西城门位置,右侧为黄河)

站在点将台上观黄河,西边是黄河之水天上来,东边则是奔流到海不复回。点将台原本有一条小路可以很轻易的爬上去,但受到郑州2021年“720”暴雨的冲刷,小路已坍塌大半,现在爬上去有一定的风险。原本以为沧海桑田是很遥远的事情,但经历了“720”暴雨之后才知道,沧海桑田其实并没有那么久远。如果再经历几次这样的暴雨,点将台可能就不复存在了。

楚汉争霸与真实历史(楚汉争霸的转折点)(14)

跑马岭(西城墙遗址)

成皋故城如此,其他的古城也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在“720”暴雨之后,我还分别去过郑州境内的荥阳故城、汉霸二王城、京襄城、华阳故城、新密古城寨、苑陵故城等遗址,除了苑陵故城因为修成了遗址公园而受损较小之外,其他几个古城均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坍塌损毁,部分城墙惨不忍睹。比如霸王城遗址,南城墙部分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坍塌(比如南城墙下的原侵华日军工事已被坍塌掩埋),如果保护不力,在再次下暴雨的情况下,随时都有再次坍塌的危险。

楚汉争霸与真实历史(楚汉争霸的转折点)(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