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聊,读到辛弃疾《摊破浣溪沙》词,忽然兴趣大增,顺手步韵了一首。步韵古人作品其实不难,现将过程进行分析,与大家共享。

古人唱和别人诗的方法(如何与古人酬唱)(1)

摊破浣溪沙(宋.辛弃疾)

总把平生入醉乡。大都三万六千场。今古悠悠多少事,莫思量。

微有寒些春雨好,更无寻处野花香。年去年来还又笑,燕飞忙。

摊破浣溪沙.中年自况

总把他乡认故乡,中年恹恹戏逢场。谋稻生涯多少梦,细思量。

春雨况怀晴正好,杏花何处酒生香。转觉檐头红又堕,燕巢忙。

古人唱和别人诗的方法(如何与古人酬唱)(2)

辛词上片的首句写平生爱喝酒,第二句则说明酒场之多,其实亦隐含有无奈之感,应该是逢迎太多。然后忽然拓展开来,以古今多少事,不要去多想来自我安慰,气场一下宏大起来。但是整体上片用字词稍微粗放,情致略少。

步韵的这首浣溪沙,则以中年自我感慨情怀为主旨。上片第一句则保留辛词三个字,改了四个字,变为“总把他乡认故乡”,亦有一种很深的无奈感。第二句直接点明中年已经厌倦尘俗,太多逢场作戏的事情了。第三句进一步深入描写,为了生计而人在他乡谋生,还有多少梦存在?理想还有多少?是不是只剩下得过且过的想法了,必须要好好去思考。

从上片的写法来看,辛词其实虽然大气一些,但略微偏于虚泛,不够落到实处。步韵词虽然没有拉得那么开来写,却胜在情怀比较细腻,中年情怀描写已经落到实处,质感上好一些。

古人唱和别人诗的方法(如何与古人酬唱)(3)

辛词下片从上片的恢弘气势转为小情怀描写。总不能上片比较虚泛的写法,下片还继续说大话,那整首词就很“假大空”了,会给人感觉说大话。辛弃疾是大词人,大师级人物,所以下片他笔法一变,转到实处细节描写,来衬托上片的情怀。

辛词下片一二句春雨与野花,忽然比较旖旎,所以用“微有寒些”“更无寻处”来写落寞之感,以回应上片的人生无奈。三四句就转到每年奔波,但还必须微笑面对,犹如劳燕。世界虽然无奈,生活还得面对,就是这么一种无奈之感。

步韵词下片也学辛词转为小情怀与场景的描写。春雨忽然晴了,正好触动情怀,想喝一杯酒,杏花在哪里?酒又在哪里呢?是不是,杏花飘落的地方,酒正在散发着香气。这种场景情怀描写,个人看法比辛词的韵味更浓一些。三四句即转即结,回头看到屋檐外的花飘落,燕子筑巢正忙着呢。以一种相对安然与平淡的心态作结束语,但是花飘、燕忙,暗自回应上片的他乡谋稻之无奈。步韵的下片在描写笔法上比辛词更细腻些,词感也稍微饱满。

从以上两首词对比,步韵的词虽然有一些字词沿用原词,但是表达的情感完全不同了。在整体描写与手法也并不比原作差,甚至比原词描写情感还更细腻些。所以,步韵诗词不要妄自菲薄就一定不如原作,可以借鉴原作的很多技巧或灵感来提高自己。

古人唱和别人诗的方法(如何与古人酬唱)(4)

#唐诗宋词##诗词##原创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