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足球》是21世纪之后星爷最出色的代表作之一。

它将功夫与足球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并利用大量特技效果打造出了悲壮且惊天动地的比赛场面,传递出了一群落魄的功夫高手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超越自我,找回自我尊严的不屈精神。影片公映之后制造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它不仅实现了票房口碑双丰收,也催生出了像《功夫足球》,《少林少女》这样的跟风之作。

元彪的全部动作(你一定看过少林足球)(1)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袁家班已经率先做出了这样的尝试——这部电影就是1983年由袁和平担任监制,弟弟袁振洋执导的足球电影《波牛》。

元彪的全部动作(你一定看过少林足球)(2)

在球队里元彪不仅没有接受任何系统性的训练,相反还成为专门打杂的球童。由于机敏好学,坚持不懈,元彪终凭借暗中练出的过人球技在比赛中一鸣惊人,成为了球坛冉冉升起的新星。

元彪的全部动作(你一定看过少林足球)(3)

80年代袁家班的电影作品有一个重要特征,也可以说是他们日积月累下来总结出的一套能增加戏剧性的成功的叙事经验,就是很多影片中几乎都有初出茅庐的菜鸟经过魔鬼训练后最终为顶尖高手的基本设定。像《奇门遁甲》,《霍元甲》都是如此:那些隐忍不发,原本被人们不屑一顾的小人物,往往会在关键时刻大显身手,从而让人刮目相看。

元彪的全部动作(你一定看过少林足球)(4)

在《波牛》里,袁家班再次套用了这一屡试不爽的经典公式。将元彪塑造成了一个通过天赋和努力一步步实现了自我价值,最后找到对方弱点并将其一举击溃的足坛天才。80年代的香港电影要讲的东西都十分简单明晰,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和“机遇总眷顾那些随时做好准备的人“。

元彪的全部动作(你一定看过少林足球)(5)

虽然本片里依然充满了老套路,不过因为加入了大量的竞技元素,再加上身手灵活的元彪将杂耍变成了玩球,依然能使电影妙趣横生,拥有极强的观赏性。或许是为了拉开和以往武侠功夫片的区别,或许也是怕引来“一招鲜吃遍天”的质疑之声,这一次袁家班加重了元彪和狄威互相整蛊智斗的趣味性,弱化了武打。最为明显的就是元彪和狄威在酒吧对峙时,当狄威剑拔弩张的走到元彪跟前,观众误以为双方要拉开架势展开连番激斗时,没想到下一秒却变成了张国强和狄威在舞池中斗舞的画面。袁家班通过对功夫片传统套路的颠覆,做出了让人出其不意的喜剧效果。

元彪的全部动作(你一定看过少林足球)(6)

两厢比对之下,就会发现《波牛》和《少林足球》的确有不少相似之处。譬如后者有在双方约定好不得使用攻击性武器的前提下,霸王队依然出尔反尔将少林队打得鼻青脸肿的情节,而《波牛》中也有两方人马让友谊赛变成拳脚比试的桥段。而且两者都涉及到了“假球风波”,《波牛》里因踢假球而被打断右腿的高雄,也会让人想起落魄的“黄金右脚”吴孟达。而狄威的龙华队也对应着谢贤的魔鬼队,在利益集团的操控下,他们不仅买通了所有人,而裁判更是眼睁睁地着球员暴力犯规的举动不闻不问,放任元彪领衔的新生队损兵折将。

元彪的全部动作(你一定看过少林足球)(7)

虽然《波牛》并没有《少林足球》中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视觉奇观,但袁家班凭借对动作场面超高的控制调度能力,还是能将这一场场足球比赛玩得花样叠出。要知道体育电影一直是香港电影人的短板,但这部《波牛》无论是场景设计,还是剪辑手法都显得流畅自然,没有一丝生涩的痕迹,的确非常难得。

元彪的全部动作(你一定看过少林足球)(8)

综合比较,《波牛》和《少林足球》的确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它们唯一的区别只在于叙事结构和角色性格上的不同。究竟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还是星爷果真借鉴了这部电影,总之《少林足球》无论在各个方面,都可称得上是“平地一声雷”。他不仅通过本片填补了中国体育励志电影的空缺,深化加强了足球比赛的无厘头喜剧效果,还让它变成自己的一部借物言志之作,同时也掀起了华语影坛纷纷开拍功夫体育电影的狂潮。

元彪的全部动作(你一定看过少林足球)(9)

反观《波牛》。虽然本片再次印证了袁家班的电影题材是如此的多样和丰富,证明了他们不仅会拍功夫片,喜剧片,还可以拍出运动题材电影。不过《波牛》公映之后,并没有像《少林足球》那样掀起巨大波澜,反而显得曲高和寡,犹如华语电影史上的一件“孤品”。不过幸好在18年后,还有《少林足球》与之对话和呼应,也算是“高山流水觅知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