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数字校园的基础数据,很大概率会提到两种关键数据:教师库、学生库这两种基础数据是显而易见的学校要信息化,教师和学生数据要信息化、电子化,否则教育信息化无从谈起各种软硬件系统都需要教师和学生数据例如:食堂后勤系统需要记录学生的饭卡余额,而门禁系统需要记录学生的人脸用于识别学校购买不同厂家的系统,而这些系统间没有同步教师、学生数据,就是造成校园信息孤岛的原因之一,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学校数据库怎么写?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学校数据库怎么写(课程表是数字校园的基础数据)

学校数据库怎么写

谈到数字校园的基础数据,很大概率会提到两种关键数据:教师库、学生库。这两种基础数据是显而易见的。学校要信息化,教师和学生数据要信息化、电子化,否则教育信息化无从谈起。各种软硬件系统都需要教师和学生数据。例如:食堂后勤系统需要记录学生的饭卡余额,而门禁系统需要记录学生的人脸用于识别。学校购买不同厂家的系统,而这些系统间没有同步教师、学生数据,就是造成校园信息孤岛的原因之一。

那么,建立好完备的教师库、学生库,并在各个系统间做好数据同步,就能避免信息孤岛问题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教育信息化使用场景中,还存在很多不易察觉的地方会使用到“课程表”这种数据。如果数字校园平台没有存储课程表数据,将导致整个数字校园平台的建设失败。

“课程表”是一种数据。它记录了教师、学生教室等其他基础数据之间的关系。例如:“2023年2月28日上午9点到9点45分,王波老师在给高2023级1班的学生,在201教室上物理课”。这类信息的集合,就组成了课程表数据。数字校园系统如果没有课程表数据,就像汽车没有油,跑不动了。

下面我简单介绍几个要用到课程表数据的信息系统,便于大家理解课程表数据的必要性:

(1)电子班牌(或数字班牌)。很多学校都采购了这种设备。它挂在教室门口,主要且的是显示当前这个教室正在上什么课,另外也提供了一些校园宣传、家校沟通的功能。一般来说,开学时教务主任把课程表一次录入进去。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各种调代课的发生,这些班牌的显示就都是错误信息了。教务主任没有时间天天改班牌的课表,于是这种设备慢慢就成了摆设。

(2)常态化录播系统。被用于录制教师上课实况,过后对教师教学过程回放分析,目的是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现在的情况是录完课后,教务主任挨个手工标记每个视频录像是什么老师?什么科目?试想一下,如果有20间常态录播教室,每天9节课。那么教务主任就要编辑180个视频记录。这可谓苦不堪言。所以很多常态化录播教室慢慢成了摆设。

(3)巡课系统。用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每天有专人负责不定期检查课堂。当巡课老师走到某间教室外,手机上的巡课App需要调取当前教室的课程信息、这只能从课程表读取数据。

(4)教师工作量统计与津贴发放。这类应用的原始数据直接来自于课程表。如果没有课程表系统,所有统计只能来自手工记录,既费时又费力。

还有很多数字校园应用都必须使用课程表数据。如果数字校园平台不建立课程表系统统一管理课程表数据,很多功能都无法成功运行。课表数据和教师数据、学生数据一样、都属于数字校园的基础数据。

但是建立维护课程表这种基础数据远比建立教师库、学生库要困难。主要原因是变动频繁。通常情况下、教师和学生数据只有每年招生或者招聘老师的时候会大规模变化。而因为调代课的经常发生,课表数据会时常需要修改,要专人维护。很多学校因为思想上不重视,没有指派专人维护课程表数据。往往在开学时排出一份课表打印发放,后面调代课就口头通知。所以校领导需要严格要求系统中的课程表数据必须和实际行课一致。教务主任必须认真落实这一原则。

其次,对于排课系统的挑选必须认真谨慎排课系统极其复杂、规则众多,是数字校园系统中最难的模块。没有经过大量真实的用户使用,为项目交付定制化开发的不成熟产品基本不可能被排课老师接受。

如今已进入到教育信息化2.0的阶段,接下来的十几年,校园内运行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将成为常态。希望校长和信息中心主任格外重视课程表这种基础数据,早日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