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前面几天读得还算颇有意思,但同样类型的故事读多了,就有点审美疲劳,后面的故事读起来就快了许多,薄伽丘在第四天的开头为了辩护爱欲是人无法阻止的本能,讲了一则小故事:

有个人妻子早逝,留给他一个不到两岁的儿子,此人对感情心灰意冷,带着儿子进入深山老林过起了隐居生活,待孩子长到十八岁以后,爷俩出山了,儿子到了城里,眼见高楼大厦,都很新奇,问这问那,老爹都一一回答,然而当他们遇到一队女人经过时,儿子的好奇心更重了,他问老爹:“那是什么?”老爹怕儿子产生邪念,告诉他:“那是母鹅,她们是很邪恶的东西。”儿子接着说:“爸爸,我什么都不要,但请您务必给我弄只母鹅来养吧。”《十日谈》

在这个故事里,薄伽丘指出,一个从小在深山老林长大的年轻人,他以前从未见过女人,但见一次女人就忘不掉,这难道还不够说明爱欲是人无法控制的本能吗?

(十日谈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天)(1)

薄伽丘

同样的故事也记录在清朝文学家袁枚的《子不语》中:

五台山上有位老和尚和小和尚,那小和尚三岁出家,十余年没下过一次山。有一天老和尚带小和尚下山,小和尚对于牛马鸡犬,都不认识,老和尚教他:“这是牛,可以耕地,那是马,可以骑,那是鸡,会打鸣,那是狗,会看门。”小和尚不住点头,此间一位女子经过,小和尚忙问其师:“这是什么?”老和尚吓唬他说:“这是老虎,会吃人,你要离它远点。”小和尚默然不语。回到山上后,老和尚问小和尚:“今天带你见识了这么多,你可有思念的啊?”小和尚答:“一切物都不想,只想那吃人的老虎,心上总觉舍他不得。”《子不语》

(十日谈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天)(2)

子不语

这则小和尚的故事后来被改变成了一首歌,火遍了大江南北。

小和尚下山去化斋,老和尚有交待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遇见了千万要躲开

《女人是老虎》

(十日谈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天)(3)

女人是老虎

这两则近乎相同的故事表明,古今中外,人们普遍承认爱欲的确不是人的理智所能控制的东西。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古希腊人、古罗马人如此尊崇爱神的缘故。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爱神又被拉出来充当打倒中世纪禁欲主义的急先锋,在薄伽丘的这部《十日谈》里,他并不认为女人或者男人为了情欲而偷情有什么不妥,在相当多的故事,他赞成及时行乐的思想。不过他同样欣赏那些能真正地控制内心邪念的人,在第十天的十个故事中,他集中讲述了一些人为了更高的品德强行熄灭内心的欲火,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十日谈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天)(4)

一本主讲偷情的书,曾经的禁书,它真的有害吗?薄伽丘对此有辩护,他看到当时的社会,那些天天喊着要人们禁欲的人才是最无耻放荡的,既然如此,何必贼喊捉贼呢?捅破这张窗户纸真的会使天下大乱吗?人们读了这本书真的就会学坏吗?

如果一个人读了我的故事产生了坏念头或决意干坏事,那么故事本身无法阻止他这样做。《十日谈》

薄伽丘认为,故事本身无所谓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读故事的人才有高尚龌龊之别,如果一个人想做坏事,那么就算给他《圣经》也无用。

(十日谈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天)(5)

十日谈

有人说这部书故事太多了,有的故事太长了,读起来费劲,薄伽丘也谈到这点,他说他这部书就是给那些无所事事的年轻小姐们读的:

如果人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么他们阅读这些故事就不明智了。《十日谈》

就我个人来讲,有的故事的确冗长也乏新意,但有的故事就不错,颇具启发性,读完会心一笑。如作者薄伽丘所讲,有闲空的伙伴们可以读读,赶时间的就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