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是一个盛产名人的朝代,比如辜鸿铭,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更牛的是,他讲演还要卖票,价格比梅兰芳的京戏还高!

辜鸿铭生平介绍 民国才子辜鸿铭有多牛(1)

(辜鸿铭)

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

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辜鸿铭)

辜鸿铭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作为翻译家,辜鸿铭的贡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中国经典古籍《论语》、《中庸》、《大学》等译成英文,在清末民初的中书英译中最享盛誉;另一方面是将外国诗歌等翻译成中文,主要有威廉·柯伯的《痴汉骑马歌》和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成为近代中国向国内译介西方诗歌的先驱。

辜鸿铭生平介绍 民国才子辜鸿铭有多牛(2)

(中国人的精神)

晚清以来,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 辜鸿铭于1915年出版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

辜鸿铭在书中把中国人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对比,指出中国人同时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造。

当年,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六国饭店用英文演讲《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讲演历来没有售票的先例,他却要售票,而且票价高于“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听梅兰芳的京戏只要一元两角,而听辜鸿铭的演讲却要二元。就是这样高的票价,还有很多人买不到票,天天爆满。

(每日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