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江西省赣州经济开发区三江乡肖边小学的美术课堂,清亮的“老师好”声音响起,教室的讲台上却空空如也。学生们既好奇又兴奋地盯着前面的屏幕,屏幕里的老师微笑着开启了这节美术课。

乡村教学点的学生们借助信息化设备与城区学校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已然常态化,在 “专递课堂”的开展应用下,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始跨区域流动起来,乡村学校得以开齐、开好美育课程。

随着2020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文件的发布,全国推动“三个课堂”应用工作的热潮高涨,各地更是持续深入推进。今年4月11日,中央电化教育馆发布“三个课堂”应用的创新案例及入围案例,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其中希沃参与建设与运营的18个区校被评为入围案例以及创新案例。

“‘三个课堂’应用推进的过程中,给教育带来的改变是全方位的。”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旭东表示,在对各地中小学进行深入探访后,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师生精神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的根本转变。

01

“递”给乡村孩子更多梦想

“老师,我认识你,你是屏幕上给我们上美术课的那个老师。”江西省赣州市杨梅小学的美术老师黎倩刚刚走进“专递课堂”的乡村教学点,孩子们一眼就认出了她。“纯真的眼神里满是兴奋,他们争先恐后地分享着自己的收获和快乐。”这个初见场景让黎倩印象深刻,“那一刻,我们的距离近了,心都是暖的”。

杨梅小学所在的赣州经开区有15所教学点,之前,教学点基本没有配备音体美专职教师,面临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同时,全区2600名中小学教师中近1000名是农村教师,其中大多是近几年刚毕业就分配到农村,教学经验普遍不足,城乡的教学水平有较大的差距。

江西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平台前景(从江西到浙江三个课堂)(1)

赣州经开区教学点学生与授课端学生互动

为了解决教学点开不齐课、城乡教师教学能力差距较大的问题,赣州经开区构思“三个课堂”建设应用落地的实施方案。借助希沃录播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赣州经开区在多个乡村教学点打造数字化课堂,学生通过教室中的希沃交互一体机就可以和城区的名师互动,享受城区学校资深教师的授课,获取和城区孩子同样的教育资源。与此同时,乡村教师通过线上教研,提升了自身教学能力。这样一来,当地逐渐弥补了不同区域之间、城区和乡村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教学差距。

为了让更多的城乡教师熟悉这样的模式,赣州经开区还组织授课端教师探索专递课堂的教学方式方法,并与教学点的任课老师进行交流讨论,不断深入摸索与调整教学形式。

“慢慢地,课堂上参与互动的孩子多了,作品完成得越来越好了,孩子们脸上多了一份开心和自信,和老师的交流也愈发默契了。”黎倩说:“我也希望通过专递课堂能给更多的农村孩子打开一扇窗,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为他们点燃艺术梦想。”

随着“三个课堂”创新实践的深入推进,赣州经开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刘小东表示:“学校硬件环境的打造是创新实施的第一步,借助希沃录播设备使得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保障。”

02

见贤思齐,双师协同共成长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提升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水平,专递课堂逐渐从单向递送推进到双向交互的新境界。”郑旭东表示,“专递课堂”在应用中可能会出现听课端教师被边缘化的新问题。

“专递课堂”的实施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要求较高。为了避免听课端教师被边缘化,能力得不到提升,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心湖小学和同县内的4所乡村学校结成教育共同体,以城乡“同步课堂”方式,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三门县特色的“专递课堂”常态化应用模式。5所学校全部配备希沃“专递课堂”软硬件,各个学科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希沃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教学一体机、希沃白板、班级优化大师),让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进一步加强。

江西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平台前景(从江西到浙江三个课堂)(2)

三门县心湖小学教共体开展教研活动

如何让听课端乡村教师快速成长,而不是过于依赖授课端教师?心湖小学聘请名优教师进行指导,骨干教师担任小组导师,开展集体备课。“这样的机制让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年轻教师都能快速成长。”三门县心湖小学校长章宏艳说。

依靠技术环境升级和教研模式的创新,加强授课端教师和听课端教师的协同,促进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在“三个课堂”应用推动下,城乡教师“双师协同”已经步入新阶段,乡村教师也能成长为名师。

03

教学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

远程美育课开起来了,教师掌握了基础的信息化技能,这仅仅是开好“三个课堂”的第一步。在赣州市兴国县教育局电教室主任陈春生看来,在一些新鲜的公开课上,老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课堂内容,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微乎其微。“如何让教师运用数字化技术与教研教学进行深入融合提升,是推进的重点。”陈春生说。

国家教育部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重点提到,要“积极推进‘互联网 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

郑旭东认为,“三个课堂”应用进入纵深阶段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质量提升的问题。

基于此,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给出了高质量答卷。在兴国县委教科体工委书记、教科体局局长庄刚,兴国县委教科体工委委员王守叶的统筹指导下,兴国县依托希沃多次开展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指导老师通过希沃白板5进行备课授课,获取丰富的课前授课资源。借助希沃“远程互动助手”软件开展“专递课堂”,实现异地同步互动。让新技术与教师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数字化卓越教师的培育与成长。

江西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平台前景(从江西到浙江三个课堂)(3)

赣浙三校联盟“名校网络课堂”交流培训

同时,兴国县以中小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研团队为班底,由县电教室牵头组建起“兴国县教育信息化讲师团”。讲师团负责教育信息化应用送培下乡、送培到校,定期开展双向“线上 线下”的教研活动。定期到校培训时,讲师团在辅助县乡中心校进行“专递课堂”教学的同时还给予听课反馈,根据反馈结果与主讲课堂教师共同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的优化。

“运用数字化工具对全过程教学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我们深感传统经验型教学正在向以数据交互、信息评估为主的数字化教育转变。”陈春生坦言。

目前,希沃录播方案已经在全国1366个区县应用,建设超过4万间录播教室,助力40万教师用户进行“三个课堂”应用的开展,并制作超过220万节精品课程。

未来,希沃将持续促进“三个课堂”的创新应用,以数字化科技支撑区域及学校构建“互联网 教育”新生态,让更多孩子得到优质教育,为万千教师专业成长持续不断地提供技术支撑和优质服务,助力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水平、赋能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吧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