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唱破音(王珮瑜嘎调连翻媲美帕瓦罗蒂)(1)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健慧

2018-07-09 15:47

作为“余脉相传”王珮瑜京剧传统骨子老戏展演第四季的“打炮戏”,《朱砂痣》7月8日在中国大戏院登台亮相。1947年,孟小冬曾在这里上演过《搜孤救孤》,如今“皮黄之声在此重振,亦是当年情怀,更是来日可期”。90分钟的演出,王珮瑜嘎调连翻,赢得全场阵阵喝彩。

王珮瑜唱破音(王珮瑜嘎调连翻媲美帕瓦罗蒂)(2)

小冬皇嘎调连翻赢得满堂彩

《朱砂痣》开演至二十几分钟,太守韩廷凤的扮演者王珮瑜上场,一亮相便赢得阵阵叫好喝彩。刚开始,王珮瑜唱的时候尚未全部敞开,感觉还有点生。随后,越唱越亮,越唱越有味道,体现了余派老生“云遮月”的独特唱腔艺术特点。

尤其是第二场的那一句二黄慢板 “借灯光暗地里细观姣娘”,第三场的二黄摇板“遇兵荒妻和子无有下梢”,王珮瑜噶调连翻,全场报以雷鸣般喝彩声。台下不少戏迷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了起来。戏后,不少老戏迷表示王珮瑜的嘎调媲美帕瓦罗蒂,而年轻粉丝则听出了“海豚音”。

王珮瑜不仅在唱腔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是在人物塑造上可圈可点。《朱砂痣》是一出故事剧情简洁的戏,用王珮瑜的话来说没有“废场”。戏中的人设也相对简单,但是王珮瑜演的韩太守,情绪饱满,表现细腻。印象最深的是当太守看到送来的当儿子的韩玉印时,他还不知道这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是已经父爱爆棚,王珮瑜通过那几声充满溺爱的笑表现出了老来得子的心境,也让台下观众为之窃喜。

“我的《朱砂痣》由谭余一脉的收藏家李锡祥先生亲授唱腔,在谭版的基础上做了余派的处理,又根据个人声音特点,进行了精致的打磨。”

王珮瑜唱破音(王珮瑜嘎调连翻媲美帕瓦罗蒂)(3)

曾经风靡一时的《朱砂痣》

看到“朱砂痣”三个字,很多人立刻会联想到张爱玲笔下“心头的朱砂痣和墙上的一抹蚊子血”。京剧《朱砂痣》又名《天降麒麟》、《行善得子》,清末文人余治所作,是京剧形成初期,较为少见的由文人创作并署名的剧本。该剧讲述了双州太守韩廷凤,因无子嗣,另娶江氏。新娘过门,啼泣甚哀,韩廷凤问起情由,始知江氏因夫贫病交加,不得已卖身救夫。韩廷凤怜之,赠银送其返家,夫妻又得团聚。江氏夫妇得知太守求子心切,为了报答,卖了一个孩童送给太守。韩廷凤问起孩童父母情况,并验得孩子左脚上有一颗朱砂痣,才认出就是十三年前,因金兵作乱,走失的儿子韩玉印。父子又得重逢。

《朱砂痣》早在清朝末年就曾上演,包括孙菊仙、谭鑫培、汪桂芬等京剧后三鼎甲在内的许多老艺人都曾演出。全剧以唱功见长,有大段细腻婉转、抑扬有致的二簧唱腔。上世纪20年代,有满城传唱“借灯光”的盛况。相声大师侯宝林的《戏曲与方言》这段相声里,就曾以《朱砂痣》的念白“丫鬟掌灯,观看娇娘”为例,对比京韵京腔和上海方言的差异,十分生动谐趣,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朱砂痣》在当年的流传之广。

这颗“朱砂痣”虽然不是张爱玲笔下的朱砂痣,却是一对父子相认的机缘,也是带有王珮瑜个人烙印的“朱砂痣”。

王珮瑜唱破音(王珮瑜嘎调连翻媲美帕瓦罗蒂)(4)

“余脉相传”王珮瑜京剧传统骨子老戏展演今年已经第四季。本季搬演六出老戏,除了俗世奇闻的打炮戏《朱砂痣》,还有怪诞小品《汾河湾》,恩义悲歌《搜孤救孤》,书生意气《击鼓骂曹》,难得糊涂《法门寺》,忠奸在心《大探二》。

“老台唱老戏,返本亦开新”。在以创新、跨界为主导的戏剧界,王珮瑜坚持演绎骨子老戏,守在古老舞台,自成品牌,难能可贵。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健慧 编辑:范饱饱)

热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