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精灵2019

图/网络


从我们睁眼的那一刻起,一天24小时的“选择之旅”就启程了:小到柴米油盐,大到人生走向,我们常常会面临选择,只有会做选择题的人,才会有开挂的人生。

天地混沌,生命初开,生命究竟是如何起源的,这一直是科学家努力研究的课题。如果有一种天赋,人类通过一支笔、一管墨、一张纸、一段文字、一池水就能造就各式各样的人,这将会是一个怎样精彩纷呈的世界呢?

《造物者之歌2》就是这样一部神奇的小说,它是作者狷狂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于2013年开始构思,花费六年时间,十易其稿,写完第一部。这里是一个造物者的异世界,用文字便可以创造奇特的生命,走进全新的幻想纪元,就可以见证天生异能的神奇物种和不甘命运的誓死反抗。

作者狷狂是一位80后年轻妈妈,上学时曾深深迷恋《哈利·波特》,即使手头拮据,依然买下了全册,自此开启了科幻谜之路。狷狂曾说:因为一个突然萌生的想法:"如果我生活在一个非正常世界里,我最可能拥有的异能是什么?"于是,狷狂开始了《造物者之歌》的创作。

书中,既有光怪陆离的场景让人应接不暇,也有深藏水底的暗流涌动使人惊奇。著名科幻作家陈楸帆评价这本书,"脑洞大开的新奇设定,通俗流畅的故事体验,对未来世界的设想让人细思极恐,一部非常特别的国产幻想小说"。幻想文学作家骑桶人也表示了肯定:"东方的幻想作品大多聚焦古代神话、仙侠题材,《造物者之歌》在传统之上推陈出新,结合了科幻的人工智能,对创作手法、小众思想的探讨很有社会意义,有一种别样新奇的幻想风味。"

以下,我将从保持初心、发展兴趣爱好、突破认知局限三个角度来分析:当我们不断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如何应对自如,如何保持长久的热情,如何走出认知局限……相信每个人都会从中有所收获。


每一个人都很感动的正能量(向真向善向美才是人生正确的态度)(1)


1.面对纷扰、五彩缤纷的世界,你可曾记得初心?

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若问初心是什么,那就是你做某件事最初的初衷,最初的原因。

《造物者之歌2》中有两种人,原人和纸人。原人可以写造纸人,也就是说,纸人是由原人创造的。写造纸人除了必备的工具:魂笔、点睛、诞生纸、孕生水之外,真正的精髓在于写造,也就是纸人的灵魂。

原人能够写造纸人,可纸人并不是低等生物,可以任人宰割。原人即使是纸人的创造者,也不能随便剥夺纸人的权利,纸人也是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他们有血有肉,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行为能力。

原人和纸人在这个幻想纪元的世界中,应该如何相处呢?我们不断地在书中寻找真正的答案。

然而对我来说,最大收获则来自渔民大叔送给简墨的人生格言。


每一个人都很感动的正能量(向真向善向美才是人生正确的态度)(2)


简墨因学校突出表现,获得去碧海长琼三周的通行时限。碧海长琼的居民全部是纸人,简墨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不知道哪里可以兑换钱币,单纯的他就按照阅读器小说中了解到的信息,把行李当了,换了米面油盐,找了一户人家借住,并且每天出海半日帮房东打鱼,来抵扣房钱。

简墨的同学都是按照规矩去蓬壶所兑换。简墨和同学不同,他的目的性不像同学。同学去的目的很明确,获得奖励,而简墨只是当成一次体验的机会,就是这样的心态,使他获得了别人眼馋的赤红色珊瑚珠。

而渔民大叔的一段话则让人豁然开朗:

"做神仙就是每天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每天出海打鱼,赚钱给老婆孩子买吃的穿的,全家人一起开开心心……想要过神仙的日子,先要学会做人的日子,如果不知道作为一个人,不知道怎样的日子才叫快活,那又怎么可能做个快活的人呢?"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不断地进取,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没有人不想追求自己的理想,可是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逐渐沉迷于达成梦想的各种手段,而忘却了理想本身,甚至做出与之背道而驰的事情。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这句话不仅是封建时期的为官之道,也是当今社会我们应当有的工作态度,不论为人,还是处事,均应当"在其位,谋其政,不懈怠"。

对于我们常人来说,只有忠诚于自己的初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终有一天会发现,抛开一切世俗的附加,一直坚守信念和本心,那才是最为珍贵的,它存在于向善、向美、向真的追求之中。

纵使负重前行,请勿忘初心。


每一个人都很感动的正能量(向真向善向美才是人生正确的态度)(3)


2.只有让兴趣与爱好相辅相成,才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深以为然。

简墨曾在陈元参赛前,仔细观察过他,他问陈元:

你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电脑编程吧。

陈元想了想。

陈元比赛结束后,别人都误以为他是超常发挥时,陈元说:

不是超常发挥,我的爱好是编程,所以我把编程时的专注和兴奋带入写造中。虽然不能完全比拟真正编程时的程度,但就是这样,我的纸人等级增加了两级。

简墨曾一直怀疑自己的魂力波动,之所以能恢复正常,是因为在碧海长琼那段在房间里笔耕不不辍的日子。写作能够恢复他的造纸天赋,但能不能提高别人的造纸天赋,这不好说。简墨自己写作的时候是更大程度是出于个人爱好,所以,魂力波动恢复的关键,到底是写文,还是写文带来的愉悦情绪?简墨也不得而知。


每一个人都很感动的正能量(向真向善向美才是人生正确的态度)(4)

其实,简墨的魂力恢复波动,完全是因为他把精力投入在了兴趣爱好方面,也只有全力以赴找到自己兴趣爱好的时候,才有可能做出最大的贡献。

简而言之,当我们把兴趣爱好和事业结合起来时,才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爱好是在兴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人爱好的事物必定是他感兴趣的事物。

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10年,孔尚任写《桃花扇》用了15年, 司马迁写《史记》,用了18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30余年,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4年,这些伟大的人物正是由于他们对所做的这些事有着长久的、稳定的兴趣,才完成了这些巨著。这些巨著,哪一个不是该领域的"万里长城"?

有心理研究表明,当人们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时,他的心情必然是愉快的,态度也是积极的,并且有可能在他所喜爱的领域里发挥出最大的才能,进一步创造更大的价值。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在从事着"枯燥而繁重"的工作,并在工作中苦不堪言,此时,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寻找到工作中的兴趣,刻苦钻研,然后把兴趣发展成爱好,最后才能取得比一般人突出的成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兴趣,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着手:

首先, 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创造一种有爱的,利于培养兴趣爱好的家庭环境。比如:古典文化的引导,父母要经常翻看并讲解此类书籍,引起孩子兴趣;书籍需要多元化,体育、竞技、社会、科学……在没有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时,先培养和观察;运用学到的知识,增加和孩子的互动等等。

其次,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并加以引导。孩子所有的行为及认知兴趣都与求知欲有关,知识可以唤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助欲,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帮助孩子建立起对知识的渴望,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学习生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尤其要有求知欲。我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孩子学习时,家长自己放任自流,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慢慢地脱离社会,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时候,还能有什么资格来挖掘还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呢?

兴趣和爱好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作用巨大,如果我们和孩子在学习工作中都能寻找到兴趣爱好,相信一定会对生活充满希望。


每一个人都很感动的正能量(向真向善向美才是人生正确的态度)(5)


3.突破认知局限,需要认清这五点。

简墨和纸人简要讨论,遇到事情该怎么做,是退缩还是前行,简墨给了我们很好地答案。

"乌云那么多,那么厚,其实这颗星它也不知道,自己从那么遥远的地方投来的光,到底能不能让我们看到,可如果它不先走出这一步,我们便永远不可能知道星光是怎样的,对不对?"

这段话像极了我们的人生。我们能够看到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如果我们停下脚步,畏惧困难,可能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够登上珠穆朗玛峰;我们看到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想要做一件事情,首先会被面前的障碍拦住,甚至退缩。就像简墨和简要,面临着种种困难,面临着连蕴的仇敌,六阶杀手的背后使者,还有许多不知道的敌人。

简墨对简要说"以我们现在的能力要做到这件事情很难,可是它已经摆在我面前了,我无法视而不见,我相信你也不能。或许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水车薪,最终无济于事,但就像这颗星星,或许我们会成功呢?"

面对困难不逃避,积极面对就是我们正确的人生态度,事实也证明,简墨发现,无数想要以纸人统治世界的丁一重、苏塘、谭长秋等这些人,用了无数的手段,把握着纸人的生存状况,甚至用器官移植来挽救原人的生命,简默在和他们做斗争之前,也意识到了困难重重,但是他依然没有放弃,他相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归功于简墨打破了自己的认知思维,走出了画地为牢的境地。


每一个人都很感动的正能量(向真向善向美才是人生正确的态度)(6)

有时,我们的认知思维,不过就是画地为牢。

牢笼是我们自己画的,每个人都曾经蹲在自我认知的牢笼里,不愿出来,因为出来,意味着挑战,意味着不确定性,意味着脱离舒适区……

哪些因素会制约认知思维的呢?有以下五点:

①经验:我们把经验视为是好事,有时确实是,但是,但我们旧有的经验不在试适用时,想到的不是突破,而是求助于神灵。

②习惯:思考是习惯的延续,习惯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行动。如果习惯好,那么思考也是正确的;如果习惯不好,那么思考也是错误的,会一步步把我们带入误区。

③本能:本能就是本性使然,本性如此。本能就发生在随手之间。本能才是操控人生的最大力量,阻止我们认识新生事物。

④主观愿望:我们需要厘清内心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想拥有美好的未来,可光想是没用的,需要付诸行动,才能促进主观愿望的达成。

⑤固化的成见:认知思维的牢笼,总是先有观念在根据观念,解释当前发生的时间。正如孔子的弟子子贡所言"君子恶居下流",如果某人处处招人讨厌,那么,肯定的,别人就会对他做出不利于他的解读。

只有不断地更新认知,打破认知思维的牢笼,我们才有几乎钻出牢笼,重见天日。无论是经验、习惯、本能、主观愿望还是成见,如果被认知思维占据,就无法改变,也就没有了机会重新出发。

所以,只有突破认知思维,经验才会更加有价值;习惯才会被修正为好习惯;本能则更加清楚明朗;愿望终不会与现实混淆一谈;成见的新旧更替,会带领我们认知更宽广的世界。

结语:

人生就是由一连串的选择组成,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在做出选择。面对选择时,能权衡利弊,迅速做出最佳决策,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也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不同选择,决定了我们是谁,决定了人生是否能开挂。

人生永远是无法重来的,苦,才是生活;累,才是工作;变,才是命运;忍,才是历练,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舍,才会得到,做,才会拥有。当我们不能改变现有的环境时,就让我们改变自己的心态,战胜自己,战胜困难,人生才能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