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大米、燃料和肉类价格的不断上涨,令民众“降价”呼声越来越高近日,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回应称,会敦促各部门尽力降低价格,在此之前请大家去委内瑞拉购买大米,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索旺斯省白米?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索旺斯省白米(巴西米贵或持续)

索旺斯省白米

巴西大米、燃料和肉类价格的不断上涨,令民众“降价”呼声越来越高。近日,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回应称,会敦促各部门尽力降低价格,在此之前请大家去委内瑞拉购买大米。

“巴西大米价格上涨的问题,其实从今年9月份就开始出现了。当时,大米、西红柿、豆类等农产品的价格已经持续上涨。原因主要有三方面。”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副所长孙岩峰分析道。

新冠肺炎疫情令国际市场上主要的粮食出口国(比如美国和东南亚国家)出口的大米等产品减少了,而同期国际市场上对这些产品的需求是增加的。因此,今年以来,巴西的很多农产品出口速度增加很快。在产量一定的情况下,出口增速,留给巴西国内市场的供应也就相对减少了。

民众外出消费的能力在下降,留在家里吃饭的人更多了。因为疫情,巴西民众多在家吃饭,这期间,人们消费的大米实际上比往年同期是有所增加的。

本币贬值,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巴西农产品的出口。因为疫情,今年巴西的经济形势并不明朗,特别是巴西的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增加,市场预期在下降,导致巴西雷亚尔对美元汇率不断下降,进一步促进了该国农产品的出口,“因为本币贬值会让巴西农产品出口商获利更多”。

“另外,疫情令生产各个环节的成本增加了,比如劳动力价格上涨、运输成本也增多了,这也会让终端市场上的农产品供应短缺、价格上涨。此外,也不排除有些粮食炒家借机炒作。”孙岩峰这样解释。

大米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也令通货膨胀问题凸显。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0月份,巴西全国广义消费者物价指数升至0.94%,为1995年10月以来的最高值。更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以来,巴西的通胀率累计增长2.31%,而最近12个月的累计通胀率已达3.52%,通胀压力较大。

有分析指出,巴西的通货膨胀是长期推行有计划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必然结果。对此,孙岩峰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他说:“目前的通货膨胀并不是巴西曾长期实施进口替代的结果。进口替代是巴西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大规模工业化期间采取的政策,到70年代末时,该政策或多或少被取消了。20世纪90年代,巴西采取了新自由主义模式,进口替代政策的影响今天几乎看不到了。当前,巴西经济整体上去工业化的影响更为明显。此轮通胀其实与巴西的经济结构失衡有很大关系。巴西经济现在大量依赖出口,从前它自己门类齐全、产业能力较高的工业部门,这些年已经被大量边缘化了,比如曾经令巴西引以为傲的飞机制造、军火工业、化工业,都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备受打击,其很多产业已经不具备国际竞争力。而这令巴西市场的供应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高。”

孙岩峰认为,当前巴西通货膨胀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

——巴西银根较松。自2016年其基准利率达到了14.25%的历史最高记录以来,此后一直走低,尤其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期间的经济衰退,基准利率一直下降。如今,这一数据已经降到了历史低点---2%。“这种大规模的银根松动,让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增多,我觉得这是导致整个通货膨胀死灰复燃的一个基本原因。”

——市场供应短缺,生产环节成本增加,市场供应减少同时货币大量充斥,也容易刺激通货膨胀的形成。为舒缓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困境,2020年二季度以来,博索纳罗政府已经推出了100多亿美元的纾困政策,向大量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补贴。“这种货币超发必然会在消费市场上得到体现。”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巴西民众曾深受通胀之苦;整个80年代,巴西都在与恶性通胀进行艰苦斗争。因此,通货膨胀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1999年以来,巴西政府的所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都与通货膨胀挂钩。“不过总体上看,目前,巴西政府还没有下定决定采取措施遏制通胀,对博索纳罗政府来说,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刺激经济使其复苏。”孙岩峰如此强调。

文/《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寇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