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明史》后,伟人生气了,他说:“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明朝的16个皇帝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主儿, 曾有学者评价朱元璋在所有皇帝中能占前五,朱棣也能排在前15名。

明朝开局一个碗,乞丐出身的朱元璋,步步为营,才为276年的大明打下基础。虽然他爱抢别人的老婆,清洗功臣,手有点黑,但不可否认,他确是大明第一狠人,妥妥的真命天子。

明成祖朱棣从侄子手中抢过帝位后,五征蒙古,收复安南,西北置哈密卫,使明朝的疆域达到巅峰。朱棣还曾六派郑和下西洋,有人怀疑他是为了找到朱允炆,但是通过远航西洋,大大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迎来万国来朝的繁荣。

依靠开拓精神和雄才伟略,明成祖朱棣占据第二位也没毛病, 但其余的14名皇帝,大家给予的评价并不能统一。

明朝朱元璋为什么能当上皇帝(给大明的16个皇帝排名)(1)

有人依据皇帝的工作能力,将剩下的14位分成4个等级:明孝宗朱佑樘,明宣宗朱瞻基、明仁宗朱高枳、救火队长明代宗朱祁钰、“小透明”明穆宗朱载坖、搞姐弟恋的明宪宗朱见深居第二梯队;有点野心抱负最后落空的明武宗朱厚照和建文帝朱允炆占据位居第三梯队;两度称帝的明英宗朱祁镇和一心炼丹的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帝)和几乎不办公的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帝)据第四梯队;在位一个月的明光宗朱常洛、“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亡国的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帝)都是误国分子,妥妥的末位人选。

这个排位显然和伟人的看法出入很大。

先来看看明英宗、明武宗的个人成就。

两次称帝的明英宗犯下“土木堡之变”大错,白送50万人头,导致明朝由盛转衰,他还处置了策划“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于谦。

而明英宗干了几件让史学家们称赞的事,经历“夺门之变”复位的挫折后,他恢复了废后胡氏的名号,二释放建庶人,三废除殉葬制度。这三件事让他赢得老百姓的赞叹,有了群众基础。

生性顽劣的明武宗争议更大。据说他的生辰和朱元璋相似,主大富大贵。但他就不呆在禁城,常年以豹房和宣府为家,在淫乐窝里肆无忌惮地放纵,由于长年生活淫乱,竟没留下一儿半女。

虽然武宗受到刘瑾等“八虎”的蛊惑,行事荒诞,但他丝毫不放权,没有出现宦官乱国现象。

武宗也有效仿太祖和成祖的野心,亲率5万兵力大败蒙古小王子,史称“应州大捷”,吓得蒙古人很久都不敢造次。

除了杰出的军事才能,武宗行事果断,弹指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乱。他还精通佛学、梵文,礼贤下士。

以上对明英宗、明武宗的评价,出自《正说明朝十六帝》。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许文博和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陈时龙两位历史牛人共同创作。

明朝朱元璋为什么能当上皇帝(给大明的16个皇帝排名)(2)

本着严谨的态度,从平民的视度,讲述明朝16位皇帝的人生传奇。

《正说明朝十六帝》的作者,对践行一夫一妻的孝宗评价很高,认为他修《会典》、立制度,信用大臣,创下了明朝的中兴盛世。

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败,作者认为他的错根源不在于大力削藩,而是应该头一个除掉实力最强的朱棣,不给他缓冲、喘息的时间;

关于“小透明”明穆宗朱载坖,作者认为他性格谦和,时运不错,加上贤臣的辅助,才有6年的太平年景;

在明代的历史中,神宗的人设是好色、懒散、荒唐。但《正说明朝十六帝》作者却认为神宗绝不平庸,因他创下万历三大征。

关于亡国的崇祯帝,《正说明朝十六帝》的作者们持同情的态度。

虽然崇祯善于猜忌,但是除魏忠贤显露出其政治才能,只是自神宗以来明朝已开始走下坡路,加上外患将他彻底压垮,可惜了。

到底谁是明朝皇帝排名最后的那一位呢?

想知道答案的话,请看一看《正说明朝十六帝》。

明朝朱元璋为什么能当上皇帝(给大明的16个皇帝排名)(3)

这本书参考大量的正史资料,将明史娓娓道来,从中可以知晓明史之谜,透视生动又复杂的历史画面。

如果你想知道朱棣的生母究竟是马皇后还是蒙古人,张居正是不是死于自大,建文帝是失踪了还是怎么了,朱厚照扑朔迷离的生世之谜,孝宗是不是能和汉文帝、宋仁宗比肩,明武宗、明英宗是不是“还稍好些”……在《正说明朝十六帝》书中均能找到线索和答案。

本书不吹水,定不让你失望。

明朝朱元璋为什么能当上皇帝(给大明的16个皇帝排名)(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