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懿书法100幅欣赏(邬懿书法作品清赏)(1)

邬 懿

女,汉族,1980年生于云南,2002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2008年毕业于东华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硕士。中国共产党党员,2002年参军入伍,2018年退役。现为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供职于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工作期间,发表学术性论文16篇,论文多次获得省部级优秀论文奖。书籍装帧作品荣获第五届中国大学装帧艺术铜奖;第五届华东地区书籍设计双年展优秀奖;第六届华东设计设计双年展整体设计二等奖;首届解放军出版奖装帧设计一等奖;第九届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设计奖;2014年度上海书籍设计艺术展优秀奖。2015年参加上海市 “沪上青年编辑荐书”大赛,荣获最具人气编辑一等奖。入伍期间,被评为2002年度总后勤部入伍大学生军政训练优秀学员奖;荣获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度成才评比竞赛活动“十佳能手”称号。

参展经历:

入选201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在我心中’全军美术书法作品展”;

入展2012年上海市杨浦区“军民共建书法展”;

入展2014年上海市杨浦区首届军民共建正书展;

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届军大艺术节书画摄影作品展二等奖;

荣获2016年全军“强军风采——两项重大教育”文艺创作评比书法作品类一等奖;

入展上海市第十届书法篆刻艺术大展;

获2018年上海市第七届民艺术大展优秀奖;

入展2019年上海市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

入展2019年全国“卫夫人杯全国妇女书法展”。

作 品 欣 赏


文质相参 刚柔相济

——赵之谦篆书临习浅谈

(邬懿)

《论语·雍也篇》中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人事如此,其实,万般无不如此:质过则野,文过则虚,文质相参,功过半矣。近日习书读碑,颇有心得,特别是最近临习赵之谦的篆书,似有喜入桃源之境,畅快淋漓。回望碑帖之争几百年矣,至今未休。碑与帖,一刚一柔,书写材质不同,环境亦不同。通乎人情,则迟速巧愚各殊,非天生颖悟,经史会通者难窥其奥也。赵之谦书法,究其用笔用墨,正是文质相参,刚柔得中,然后,卓然于世。

赵之谦乃绍兴人。中过举人,做过知县,然而,他做官不忘做学问,能写能画能篆刻,特别在金石方面用功犹深。这似乎得益于那个时代,随着大量古籍与金石的考古发现,碑学理论已经臻于完备,大批书家积极投入金石等领域的研习中,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碑学大家,赵之谦便是其中佼佼者。他三十多岁在京师,接受前辈邓石如对篆书的革新理念,同时又大量研习北碑,不断在篆书上创新实践。从这一时期的作品来看,他已将碑刻文字的质朴融入书写之中,在书写技法上,我认为似有几点较突出:首先,在用笔方面,起笔,直接将楷书的笔意用于小篆,多为方起笔;转折,将圆润转为方折;收笔不回锋,果断利落,落笔成形。在用笔上他似乎在追求一种自然、未经雕琢之意。其次,在字体的造型方面,整体上与邓石如的篆书的修长字形一脉相承,但却有意打破结体的对称与均衡,更显生动活泼,天真浪漫。最后,在用墨方面,他将笔墨的意趣与刀石的遒劲与老辣完美融合,刀笔合一,互为补充,使得墨色润含春泽,干裂秋风,增强了篆书的笔墨表现力。

如果说,碑刻文字偏于质朴,那么赵之谦书法中的“文”,是不是可以从他的底蕴上探寻。赵之谦是南方绍兴人,以绍兴这方水土孕育出来的考究与精妙,加之他多年学习“二王"和颜鲁公所体现出来的文字气象及笔墨章法上的流畅与生动,有了这两方面的滋养,赵之谦的书法艺术真正做到了“拙而不野,文而不虚”的文质彬彬。

取众家之长,得百碑之精,这是我研习赵之谦书法艺术的深切体悟。他,真、草、隶、篆的笔法兼融,相映成趣;他,碑帖兼修,集大成于时代颠峰;他,诗书画印,样样精通,践行传统文化的精髓;他,以和为贵,以兼为用,文质互根,刚柔得中,以中国哲学为根基, “入古出新”,在书法史上开辟了新的美学境界,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懿懿书法100幅欣赏(邬懿书法作品清赏)(2)

懿懿书法100幅欣赏(邬懿书法作品清赏)(3)

懿懿书法100幅欣赏(邬懿书法作品清赏)(4)

懿懿书法100幅欣赏(邬懿书法作品清赏)(5)

懿懿书法100幅欣赏(邬懿书法作品清赏)(6)

懿懿书法100幅欣赏(邬懿书法作品清赏)(7)

懿懿书法100幅欣赏(邬懿书法作品清赏)(8)

懿懿书法100幅欣赏(邬懿书法作品清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