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日本成城大学附属高中发生了一场学生运动。

因为校长拒绝承认二战中的某些历史问题,学生和老师们自发行动起来,把校长从学校里赶了出去。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1)

这场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后来创办了一本杂志叫做《冰菓》……

不好意思,跑错片场了。

驱逐校长的运动让这位未来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名声大噪。1950年,他考进了东京大学经济学系,很快被日本共产党吸收。

不出意外的话,他会在此后日本风起云涌的左翼斗争中,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名字。

但是,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他是日本地产商,西武集团创始人堤康次郎的二儿子,也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他的名字叫做堤清二。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2)

堤清二

01叛逆的继承人

有人把堤清二的父亲堤康次郎比做日本王健林,那属实是侮辱。

如果你采访康次郎如何成功,他会告诉你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我先赚它一个万达。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3)

康次郎

发家之前,康次郎曾经担任过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秘书,后来还担任国会议员,最高做到过众议院的议长。

但是康次郎本人对政治没什么兴趣,除非能搂钱。

康次郎的第一桶金,来自轻井泽的土地投资。20世纪初,轻井泽旅游业飞速发展,成为了日本上流阶层的度假胜地,土地价格暴涨,让康次郎狠赚一笔。

后来1923年关东大地震,康次郎又参与了震后的重建工作,再赚一笔。

二战后,时局动荡,日本人相信美国和苏联会联手肢解日本。于是土地房子之类的不动产价格一落千丈。康次郎逆势而动,大量收购铁路线和土地。

这些土地后来都变成了西武集团的高级公寓、酒店、度假村。

商业这东西,赚的就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钱。

如果你在政坛中心,消息灵通。那对别人来说是投机,对你来说就是躺赚。靠着政客身份获取商业资源套利,康次郎赚麻了。

在西武集团的巅峰期,全日本六分之一的土地都姓堤。

王健林和这样的地产帝国一比,只配唱《一无所有》。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4)

在家庭中,康次郎同样是父慈子孝的典范。

他一生与5个女人生了5个儿子和2个女儿,不被承认的私生子更是不计其数。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5)

嫡长子思聪,哦不,堤清,是和原配所生。原配和大儿子双双因为反抗康次郎,被逐出家门。继承权就轮到了次子堤清二。

堤清二的母亲青山操也很有来头,笔名大伴道子,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女诗人。

可就是这样的文艺女青年,却嫁给了康次郎做小妾,后来才入籍成为夫人。只是因为康次郎太过于热爱打野,常年蹲守野区不回家,这段婚姻也没有持续太久。

康次郎不仅在婚姻上有一颗博爱的胸怀,在孩子面前同样是一位慈父。

为了培养男性气质,康次郎时不时给儿子们进行物理教学,让孩子们用身体理解力量的本质。

在堤家,康次郎岀门回府,妻子孩子都要下跪迎送。在家里,儿子们不允许进行任何娱乐活动,听音乐都不行。

此外他还亲自传授帝王之术,教导孩子不要相信任何人,包括亲人,也不能交朋友。

在这样的相亲相爱的大家庭中,堤清二茁壮成长,康次郎喜提逆子一名。

从中学开始,堤清二就醉心于马克思主义著作,积极参与左翼学生运动。

入党后,堤清二迫不及待宣布和原生家庭划清界限,还改名横濑郁夫,表明自己不愿再顶着资本家的姓氏做人。

堤康次郎听说儿子改了名,加入了共产党,还带头要革自己的命,也只能表示爸爸一大堆儿子,别的没有,继承人多得是。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

和父亲决裂后,堤清二在学生运动中更加活跃,分发传单、组织罢课、领导同学,对峙军警,整个一个carry全场的大动作,成为了日本共产党中的风云人物。

于是1952年他被踢出了党组织。

原因也很简单:出身问题。

我们搞的是无产阶级革命,你一个大资本家的孩子这么活跃,搁我们这无产阶级革命队伍里玩cosplay呢?

于是他被打成间谍和工贼,扫地出门。

革命队伍里没了位置,又和家里人断绝关系,堤清二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人生的路啊,越走越窄。为了让堤清二的人生模拟器更接近真实生活,老天在这个时候为他送上了人生的馈赠。

他得了肺结核。

50年代,肺结核属于要人命的大病,整整一年,堤清二高烧不退,缠绵病榻。只能眼睁睁看着军警镇压学生运动,看着过去的同志们一个个被逮捕。

但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哪怕这个鲜血是自己咳出来的。

堤清二走上了一条保尔·柯察金的道路。为了声援革命运动,他给自己换了一个辻井乔的笔名,通过诗歌文学创作热情讴歌革命,批判反动派。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6)

既然父亲的血脉诅咒阻断了革命之路,那就让母亲作为诗人的血脉天赋熊熊燃烧吧!

堤清二那时一定不会想到,自己未来会以辻井乔和堤清二这两个名字,在两个不同的领域做出完全不同的成就。

革命是要参与的,但是日子也是要过下去的。

堤清二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叫「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既然叛逆的路走不通,那我就从内部改变这个资本主义社会。

他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央求父亲允许他回家。

康次郎呢?当然是选择原谅他。

前面我们说,康次郎是个政客,堤清二回家的时候,恰好康次郎第二次当选众议院议长。

看过政治剧的都知道,这种大人物身边,一定会有个秘书。干的是大人物不方便干的脏活,说的是大人物不方便说的狠话,看的是一般人不方便看的内幕,所以必须是个靠得住的自己人。

康次郎恰好就缺这么个秘书,不如就让儿子来吧。

于是日本政坛出现了这样一幕奇观,议长是自民党,秘书是忠诚的共产党革命斗士。

这一幕,属实是雷军给荣耀站台,马斯克给比亚迪代言,周鸿祎给马化腾写代码了。

而且这位革命斗士干得还风生水起,从他爹的后援会到家族兄弟到企业同人都劝他继承父业从政。

自民党大佬,后来的日本首相池田勇人曾当面问他:

「清二君,你不想继续你欧多桑的事业,成为钞之意志的继承者吗?」

但是堤清二非常谦逊:

「池田桑欣赏我,我自然是感谢的,但是让我当政客,我觉得我的道德底线还是太高了。等我真的心如铁石良知泯灭了再说吧。」

事实上,堤清二对自己的判断是很准确的,他确实没有政治家的杀伐果断,他的政治生命,结束于一次良知的拷问。

事情发生在1959年。

这一年,《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即将到期,为了促成新条约的签订,堤清二代表父亲飞赴美国,拜会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他的推动下,堤康次郎和艾森豪威尔顺利举行了会谈。

第二年,《新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署。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7)

条约的主要内容,就是美国把日本推到了反共第一线,利用羽翼渐丰的日本牵制影响苏联和中国。

条约签订后,日本人民自然是不答应,尤其是各大左翼团体,反抗示威行动一浪高过一浪。

而政府对此予以无视,不仅强行推动条约生效,更是邀请艾森豪威尔在1960年6月访问日本。

这一决定彻底引爆了日本人民的愤怒。全国各地再次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超过580万人走上街头。

1960年6月15日晚上,7000名学生喊着口号冲进了日本国会大厦。时任首相岸信介下令,出动3000名防暴警察进行镇压。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8)

在警察的棍棒殴打之下,局势很快得到控制。

示威的学生们不得不撤退。

此时,人们才发现,一个女生,穿着淡奶油色的开衫,白色的衬衫和海军蓝色的休闲裤,永远地倒在了国会大厦楼下。

这位女生名叫桦美智子,23岁,东京大学文科学生,也是一名日本共产党党员。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9)

桦美智子的死震惊全国,也震惊了全世界。革命同志们将其称为「圣少女」和「民族英雄」。

日本的学运风潮由此点燃,整个社会陷入「反安保斗争」的高涨情绪之中。

而官方则坚称她死于人群挤压和踩踏,尽管所有的事实都证明,政府的鲁莽行动才是导致悲剧的罪魁祸首。

而之于堤清二,桦美智子的离世又是另一番震动。

在堤清二看来,死者不仅是同校校友,更是革命队伍里的同志。而作为代表赴美,促成安保条约签订的自己,正是引发这场惨剧的诱因之一。

这件事对堤清二的打击尤其巨大。

事件发生四天后,堤清二独自徘徊在国会大楼前。在他的叙述中,他自己「没有任何资格站在这里哀悼牺牲者」。

也就在心灰意冷中,堤清二辞掉了政界的所有工作,再次回到家中。

确实,有良心的人,不太适合当政客。

02

一个白牌的诞生

堤清二辞职,父亲对这个儿子很不满意,但还是把池袋一家破败的百货公司丢给了他:

如果你还想做点事,证明自己不是个废物,就试试看把这个烂摊子搞起来吧。

所以说同学们,这个世界最好的失业保险,还是一个有钱的父亲啊!

前面我们也说了,西武集团的核心是交通、旅游、住宅和酒店。

这家名叫西武百货的商店名头听起来很大,实际上是个边缘业务。

卖货哪有卖房赚钱啊。

为了拯救西武百货,堤清二决定成为偶像,不对,他决定用新的思路去经营。

他大胆地引入了一批年轻设计师的品牌,其中就包括当时刚离开迪奥,自创品牌的伊夫·圣罗兰,以及后来的三宅一生。

1963年,他把零售事业更进一步,创立了连锁的西友超市。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10)

在堤清二的努力下,西武的零售事业很快起死回生,引领了日本年轻人的消费潮流。

1964年,堤康次郎去世,但继承人不是堤清二。

康次郎很清楚,在继承人问题上端水,只能搞得兄弟阋墙,家族分裂。

于是就给了自己的庶子,堤清二同父异母的弟弟堤义明。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11)

堤义明

堤义明也是个狠人,作为外妾之子,身份低微。他知道如果两位哥哥起意夺权,家族里公司里一定有许多人会应声而起。

为了坐稳江山,堤义明找到二哥,主动提出分家。

他愿意让二哥拿走所有百货零售业务,但条件是不得染指公司控制权和其他业务。

堤清二同意了。

堤义明无疑是明智的,解决了继承权问题,西武集团高歌猛进,在泡沫经济破灭前,堤义明一度成为日本首富,圆了自己名字里的谐音梗。

关于堤义明的故事,这里我挖个坑,等我哪天变成首富,我会来聊聊这位日本前首富。

父亲去世后,堤清二不仅把西武百货做大做强,还创立了另一个知名百货品牌Parco。

Parco可以说是「商业综合体」概念的先行者之一,引领了整个六七十年代日本零售业的新风潮。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12)

直到进入商业世界,堤清二才发现自己自己花了小半辈子搞政治,居然都在浪费青春。商人才是他的天赋职业。

但是!

从堤清二的前半生可以看出来,这个人是一个动不动就会受到良心谴责的人。

百货事业搞的风生水起,堤清二又开始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看着每天数以亿计的日元流入公司的账户,这位大宝宝又不开心了。

70年代末的一天晚上,堤清二请来了三位朋友,分别是日本当时最著名的平面设计师田中一光、建筑师杉本贯志,还有西武百货宣传部的小池一子

四个人在家里一起吃吃饭,喝喝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就轮到中年男人抱怨社会:

你们都说我生意做得大,你们哪知道我赚的每一日元,都是这个消费主义社会的帮凶!

米那桑看看啊,现在这个社会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消费至死,物欲横流,啥东西只要带个大牌logo,就不愁没人花大钱买。

我告诉你们,如果我今天把CHANEL的logo印在卫生纸上,明天涉谷的小年轻就会开始崇拜卫生纸。

铁子们,家人们,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震惊于堤清二这种「我狠起来连自己都骂」的精神,另外三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四个人一合计,既然「品牌」是拜物教的神,那么我们就做一个「没有品牌的品牌」来反抗这个过度消费的社会。

1980年,西友超市的角落里,出现了一家不起眼的小杂货铺。

说是杂货铺,其实只有40种商品,还都是杂货铺的自营品牌的商品。

唯二特别的地方,就是价格比同期主流价格要便宜三成。以及店里海报上的广告语「因为合理,所以便宜」

庆贺吧!日系品牌的王者(之一)诞生了!它集众多设计大师力量于一身,它的名字叫做「无良印品」!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13)

无印良品意思是「没有品牌的优质商品」。

堤清二对市场的判断无疑是准确的。

70年代日本繁荣的商业社会,正酝酿着一场巨大的危机。

1981年,就在无印良品面世第二年,田中康夫的小说《像是水晶》出版。

这本小说最大的特点是附带了442个注解,绝大多数都是用来解释文中大量出现的奢侈名牌和商店名称,堪称日本版的小时代。

田中康夫写这本书的本意,是讽刺日本社会的消费主义文化,讽刺在消费主义下成长起来的50后60后,没想到小说一经出版爆卖一百万本,不少消费者买回去,直接就当东京高端消费指南看了。

可见日本的拜物教已经达到了疯魔的状态。

但另外一面,摧毁消费主义的趋势也正在酝酿之中。

这还要感谢万里之外的萨达特。

1973年,埃及发动对以色列的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打响。

为了支持埃及和叙利亚老铁,阿拉伯国家动用了一款威力堪比原子弹的武器——石油。

通过涨价、减产和禁运,石油武器沉重打击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全球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直接打断了日本战后漫长的高速增长期。

通货膨胀下,普通人的消费欲望开始下滑,尤其在日用百货方面,大众开始买不起那些过度包装,过度营销,溢价超标的产品了。一些弱小的零售企业纷纷破产。

1978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再次冲击了日本经济,通货膨胀下,老百姓的钱袋子捂得更紧了。

在疯魔的消费主义图景之下,残酷的消费降级正在悄然降临。

堤清二正是意识到了后者的存在,才会选择创建无印良品。

在商业上,这无疑是一次正确的决定。但对于日本,却是危机的先声。

03

岛国拼爹爹

这里我们先聊一下无印良品的商业模式。

无印良品这套东西,中国消费者应该不陌生。

你在拼爹爹和淘宝上买到的工厂直销货,其实就是中国的无印良品。大爷大妈在超市里最喜欢买的那种便宜的自营商品,本质上也是一种无印良品。

而你在大商场一楼二楼逛的那个无印良品,是真正意义上的牌子货,是「有印良品」。所以买起来钱包特别酸爽。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14)

关于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为什么变成高端品牌了,还有它的定价诡计,我会放到下期聊无印良品危机的里集中开聊。

无印良品在本质上,其实是日本拼多多。

它们有很多共同点。

首先是利用大量的需求撬动供应链,把价格压到地板价。

拼多多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它有大量参与拼团购买的消费者。拼团的结果,使得平台上聚集了大量确定的购买需求。

确定性本身就具有商业价值。平台将大量确定的需求提供给厂家,厂家就可以规模化生产,规模化降低的成本就可以作为红利出让给消费者。

消费者聚集起来,将确定性卖给厂商,换取更低的价格,这就是黄峥的「把资本主义倒过来」理论的本质。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15)

拼多多创始人 黄峥

无印良品也是类似的模式,代工厂生产的白牌产品,跳过了品牌贴牌的过程,直接面对市场零售,省下了大量的营销费用。

此外,不要忘了无印良品背靠的是西武百货和西友超市,可以说是实体零售业的流量大户了。

依靠大流量,向上游砍价把成本降下来,然后体现在无印良品的价格中,本质上也是拼多多的玩法。

第二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在用卖牌子货的方式卖白牌货。

在我看来,品牌是真正意义上的当代宗教,它是一个很唯心的东西,它并不存在于logo或产品上,而是存在消费者的心里。

我们常说买牌子货的本质,其实是买logo。其实无论logo还是产品,都只是品牌的载体。本质上我们是在为我们脑子里的那个「品牌价值」买单。

而且牌子货的逻辑是溢价越狠,销量越稳。

但是白牌货的逻辑是,它的消费者并不很在乎品牌,他们追求的就是一个便宜。

所以中间是有矛盾的。

但是无印良品和拼多多的厉害之处就是,让「白牌」成为一种品牌,让「便宜」成为价值感的来源。

你想想,你在拼多多买到的东西,你不会去看它的厂商是哪家,但肯定你是在拼多多上买到的,那么这个时候,你买到的任何商品,都是「拼多多牌」。

为什么拼多多天天宣传它的祖传百亿补贴,因为它能给你一种占到便宜的快感,你会到处和别人说:我这个鞋子衣服,拼多多买的,可便宜了。

「便宜」就是「拼多多牌」的品牌价值。

牌子货和白牌货,在拼多多身上实现了对立统一。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16)

无印良品做得更激进一点,它不仅要让「便宜」产生价值感,还要让「反品牌」成为自己的品牌。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田中一光和小池一子两位大师了。

小池一子为无印良品设计了第一句slogan:「有理由的便宜(わけあって安い)」。打响了「反品牌」的第一枪。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17)

在这张海报上,小池一子还写上了:

不依赖品牌和包装选择商品,这不仅与热情的生活方式相结合,也是一种重要的态度。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18)

小池一子

可以说是旗帜鲜明地告诉消费者,因为我们不过度包装,所以我们很便宜。

事实上,无印良品也是这么做的。

一个案例是碎香菇。

当时在日本,香菇往往是经过精挑细选,被精心包装后出售。大量在运输过程中碎掉的,卖相不好的香菇直接会丢掉不卖,但是堤清二发现,日本人用香菇主要是做高汤,拿回去也是要切碎的。

于是他在无印良品推出了香菇切片,这样碎香菇也可以派上用场,价格就可以卖得更低。

无印良品还有有一张很有名的海报,叫做「鲑鱼全身都是鲑鱼」

讲的就是在70年代的日本,人们铺张浪费,卖鲑鱼都会掐头去尾,只卖中间肉多的地方。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19)

但是实际上,鲑鱼头尾也可以吃,于是无印良品推出了一款包含头尾的鲑鱼罐头,因为没有浪费头尾,所以性价比非常高,广受欢迎。

至于田中一光,就更厉害了,他之于日本设计界,基本就是乔布斯之于手机行业,三宅一生称其为神,原研哉对这位前辈推崇备至。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20)

田中一光

田中一光为无印良品设计了大量海报。

他对色彩的运用十分克制,展现出一种性冷淡的风格,但在图形设计上又非常具有冲击性。

在无印良品的视觉形象中,我们往往会看到大量牛皮纸为底色的设计。这也是田中一光的贡献。

他希望用牛皮纸这种朴素、粗糙的原料呈现出无印良品「反品牌」,「反包装」的定位。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21)

于是,消费者们因为无印良品的「便宜」和「无品牌」走进无印良品。

所谓的「无品牌」反而起到了品牌的作用。

在「便宜」和「反品牌」的定位之下,无印良品很快得到了日本普通民众的欢迎。

1983年,堤清二在东京青山开设了第一家无印良品独立直营店。

1985年,在纽约广场饭店,广场协议签署,日元大幅升值,国内泡沫急剧扩大。

无印良品深度解读(无印良品的发家与衰落)(22)

日元的升值,刺激了日本人疯狂的投资和消费。LV成为日本女孩人手一只的「街包」,来自全世界的消费品疯狂涌入日本市场。在国内外,日本人都开始大举投资房地产。

当时的日本人相信,只要卖掉东京就可以买下美国!

对无数日本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光。

但1985年,无印良品不声不响,营业额超过了140亿日元。

没有人意识到,这个品牌,正是日本经济的反向风向标。它发展越好,意味着国民消费预期越差。

1989年,泡沫经济来到最顶峰后,骤然破灭。无数人的财富化为乌有,失业和破产的阴云笼罩着日本。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恢复过去的活力和高增长。

而无印良品,就在消费社会的谷底,等着日本经济掉下来呢。

从1990到1999财年,无印良品营收从245亿日元暴增到1066亿日元。10年5倍,成就了日本商业史上的神话。

一个「反消费」色彩的小杂货店,最终走上了消费社会的顶峰。

无论对于无印良品本身,还是信仰共产主义的堤清二,这都是一种讽刺。

下期我会从无印良品的危机开始讲起,聊聊这个「反消费主义」的品牌,如何彻底沦为消费主义的打手,以及它在中国,是如何跌落神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