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马拉地处东非高原,海拔2500多米,常年平均气温20度左右,雨量丰沛,阳光明媚,适宜多种植物生长,阿斯马拉城常年绿树成荫,花色满城,天空中群鸟飞翔,蓝天下白云翻滚,是非洲大陆赠予给地球人的理想栖居地,让居住在这个星球上的人们神往。

四年前在阿斯马拉工作生活的一年里,已经走遍了阿斯马拉的大街小巷,对阿斯马拉的历史、建筑、宗教、文化、民俗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再次来到阿斯马拉,举目仰望那蓝天和白云,重新走过那些熟悉的大街小巷,看着那些各色鲜花装扮的院落,那些穿着提格雷传统民族服饰的老太太,几十年车龄的迷你版“甲壳虫”,跑动的马车,意大利人修建的教堂和民居,阿拉伯人修建的清真寺,街边的咖啡吧,含有意大利血统基因的帅气小伙漂亮美女,一种亲切和重逢感从心里缓缓流露出来,一种特有的归属感也油然而生。

阿马拉布拉古城(东非高原古都阿斯马拉)(1)

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一角

于是,心底里有一种强烈的声音在召唤我,把“你认识的这个阿斯马拉讲出来吧,让没来过阿斯马拉的朋友们分享”。

阿斯马拉是厄立特里亚的首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现任总统伊萨亚斯的领导下,通过同埃塞俄比亚的军事斗争,六万多厄立特里亚人献出了鲜血和宝贵的生命,最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联合国于一九九二年召开联合国成员大会,宣布厄立特里亚为主权国家,厄立特里亚正式从埃塞俄比亚独立出来,并把阿斯马拉作为新生的厄立特里亚国首都,于是阿斯马拉也就成了厄立特里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与26个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但和比邻的埃塞俄比亚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直到二0一八年的七月中旬,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访问厄立特里亚,厄总统伊萨亚斯首次访问埃塞俄比亚,同埃塞俄比亚签署了和平协议,恢复了外交关系,结束了两国长达26年的敌对状态,实现了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阿马拉布拉古城(东非高原古都阿斯马拉)(2)

我在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国家广场留影

经过20多年的休养生息,厄立特里亚现有统计人口600多万,有提格雷等九大民族,目前居住在首都阿斯马拉地区的人口大约20万左右,官方语言为提格雷语、英语、阿拉伯语。厄立特里亚人性格温和,对人友善,整个首都阿斯马拉地区一片宁静、祥和。

追溯东部非洲发展历史,从十五世纪开始,葡萄牙、英国、德国、印度、阿拉伯等国先后从印度洋等地登陆非洲东部,进入了现在的肯尼亚、莫桑比克、乌干达、卢旺达等东部非洲国家,随即对这些国家实施了殖民统治,埃塞俄比亚现有国土行政区域内,当年的殖民国一直没能进入,这也是全非洲五十多个国家唯一一个没有被殖民的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人一直以此为骄傲。

东部的厄立特里亚,历史记载的奥斯曼帝国时期大概是400多年前,奥斯曼帝国占领了厄立特里亚这片土地,政治中心设在马萨瓦。马萨瓦地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红海,这里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是非洲东部重要的深水港和出海口。奥斯曼帝国统治者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奥斯曼帝国风格的建筑,像马萨瓦清真寺,至今保存完好。阿斯马拉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当时重要的粮食畜牧生产地区,奥斯曼帝国加强了对阿斯马拉的统治治理,现在在阿斯马拉棕榈大街的后街上和总统府对面的一条街上至今还有保留完好的奥斯曼帝国风格民居,这些民居二层楼高,外墙浅褐色,主体用烧制的褐色泥砖砌成,有的外墙还有人物艺术雕塑,整体呈现出古奥斯曼艺术建筑风格,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沧桑的岁月感,穿越时空,承载着奥斯曼对厄立特里亚的厚重殖民史。

阿马拉布拉古城(东非高原古都阿斯马拉)(3)

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奥斯曼帝国殖民时期的奥斯曼建筑风格的建筑

奥斯曼帝国统治时代结束后,意大利人开始对这片土地进行殖民统治。据记载,意大利于1850年前后开拔军队,出征这片土地,同奥斯曼帝国军队作战,战胜了奥斯曼帝国军队,把奥斯曼军队赶出了厄立特里亚这片土地,全面接管了奥斯曼统治的这片土地,开始了崭新的意大利殖民统治。意大利人以现在的阿斯马拉地区作为殖民统治中心,在马萨瓦修建了电站,把电杆电线架设到了阿斯马拉地区,城市建设以意大利城市建设规划和风格为主,在现在的棕榈大街方圆五公里的区域修建了殖民政府的行政机构大楼,至今厄立特里亚中央省省政府、省高等法院、厄立特里亚教育部等单位还在使用;还有供意大利殖民统治者和意大利人观看电影的电影院,还有大量意大利人的民居和商铺,这些房屋有些以坚硬的石头作基墙,上面再用烧制的红褐色泥砖砌墙体,屋顶为铁皮,有些外墙涂成浅黄色。在这些房屋的第一层,还有很多意大利人开的吧,专为居住在这个区域的意大利人提供服务,供意大利人休闲过夜生活,至今意大利人的夜生活方式被厄立特里亚人所接受,在首都乃至其他地区,随处可见开设的吧,里面满是喝茶品咖啡的当地人,悠闲地打发着时光,还有许多老人一身意大利打扮,头戴博士帽,身着西装,打着领带,穿一双尖头皮鞋,一副意大利绅士派头。

当然,一百年多年前修建的意大利天主教大教堂算得上厄立特里亚最宏伟最气派的建筑了,教堂占地近三万平方米,从外观看,教堂大堂、钟楼、两旁的附属平房布局合理,高低错落有致,墙体用烧制的浅褐色泥砖砌成,钟塔约50米高,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悬挂着青铜色的大钟。距天主教大教堂不足2公里处还修建了东正教大教堂,意大利传教士在这里传教布道,生活在这里的意大利人就在这里洗礼、礼拜,同时牧师把天主教、东正教也传给了这里的当地人,于是许多当地人也皈依教门,成了虔诚的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意大利人离开后,这二个教堂已由当地的教会组织管理了。今天,阿斯马拉地区的许多教会成员在这里礼拜,接受精神洗礼,许多新生儿在这里沐浴,接受牧师命名,成为这个教堂虔诚的教徒。

阿马拉布拉古城(东非高原古都阿斯马拉)(4)

厄立特里亚意大利殖民时期修建的大教堂(位于棕榈大街)

据说就在意大利人殖民统治时期,一支阿拉伯传教士来到了阿斯马拉,在和当时的意大利殖民统治者和教会组织谈判,达成协议,于是在棕榈大街的后街不远处修建了清真寺,由这些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穆斯林教徒在这里祈祷诵经,也吸收了一些当地人皈依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教徒。随着岁月的流失,在马萨瓦、阿斯马拉、科林等地,伊斯兰教广为传播,许多当地人信奉了伊斯兰教,成了虔诚的穆斯林教徒。目前,在厄立特里亚全国,穆斯林人口占厄立特里亚全国人口的40%左右。

走在厄立特里亚阿斯马拉的大街、小巷、乡村,许多当地人的面容、肤色、身材都不同于非洲其他国家的人,男子英俊帅气,女子身材苗条,长着瓜子脸,迷人的大眼睛,长头发,浅铜色的肤色,据说这是当年意大利人和本地人通婚产生的混血后代,血液里含有意大利白种人的基因,经过一代一代繁衍,就成了当今的俊男靓女,当地人也认为他们不是“黑人”,很自豪地将他们归为有色人种。

阿马拉布拉古城(东非高原古都阿斯马拉)(5)

意大利人修建的阿斯马拉宫殿

时光流逝,光阴荏苒。上世纪四十年代英国殖民者的铁蹄踏入了厄立特里亚这片土地,向意大利殖民统治军队发动了进攻,打败了意大利殖民军队,将意大利人彻底赶出了厄立特里亚,开始了大英帝国在厄立特里亚这片土地上的殖民统治,从此,意大利人也彻底的结束了对厄立特里亚这片土地长达近百年的殖民统治。

英国的殖民统治算不上太长久。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世界风云变化,非洲国家反殖民浪潮高涨,尼日利亚、津巴布韦韦、南非、赞比亚、肯尼亚、莫桑比克等国家相继通过武装斗争,将英国、法国、葡萄牙等殖民统治者赶走,获得了国家的独立,开始了对自身国家的统治和治理。这股反殖民统治浪潮也波及到了邻国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出动军队,向在厄立特里亚的英国殖民军宣战,打败了英国殖民军,结束了英国在厄立特里亚长达二十八年的殖民统治,埃塞俄比亚对厄立特里亚进行托管,厄立特里亚也成了埃塞俄比亚一个省级行政区,开始了对这片土地的管理和治理。

埃塞俄比亚治理厄立特里亚以来,首都阿斯马拉的一些街道旁修建了为数不多的五到十层的高楼,其中也带有电梯楼房,如Nacafa、Nyana、Roof garden、Blue building等楼房,这几栋楼房目前也是这座城市最高的建筑了。

阿马拉布拉古城(东非高原古都阿斯马拉)(6)

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随处可见的马车

厄立特里亚独立成为主权国家后,因为基础弱薄,工业不发达,没有多少财政和外汇收入,城市建设非常滞后,一直保留着意大利人当年建成的阿斯马拉城市原貌和意大利建筑,新建的高楼屈指可数,像棕榈大街尽头处的国家建设银行、国家商业银行、国家保险公司、国家统计局、国家投资发展银行等都属厄立特里亚成为主权国家后新建的中高层楼房,这些楼房和意大利人修建的古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阿斯马拉的大街、小巷、乡村保存下来的意大利建筑,历经风雨,原有的色彩都逐渐退却暗淡,有些年久失修,彰显历史沧桑,在世界飞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折射出厄立特里亚的贫穷、落后,但是从另外的角度看,也是厄立特里亚国家政府对古建筑、历史、文化的一种保护。

阿马拉布拉古城(东非高原古都阿斯马拉)(7)

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的老房屋

站在阿斯马拉的制高点,看到这座当年意大利殖民统治者建设和留下的这座历经沧桑的高原“古城”,当年的殖民统治者早已消失在阿斯马拉的历史长河里,留下的这座带有浓厚殖民色彩的意式建筑、文化、工业文明的小城,已今非昔比,属是人非,住在曾经属于意大利人的房屋里的这些阿斯马拉人,心中一定会有一种复杂的心理情结。

就在阿斯马拉城这些低矮、破旧的意式风格的老屋顶上,卫星锅盖天线星罗棋布,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景观,居住在这些房屋的当地人通过卫星电视,可以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打开了双眼,滋润着心田,向往着外面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