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纯技术博主,这次准备写一篇不那么技术的文章,纪念一下最近鸿蒙操作系统的正式升级。

华为鸿蒙操作系统何时开始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背后的华为)(1)

鸿蒙升级计划(图片来自余承东头条)

华为的成立

1987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这样一个充满了机会的城市正式创立。老板是一个负债数百万而且刚离异的中年人,这老板也不知道会不会随时跑路;做的业务是代理销售,听起来就没什么自主创新,也不知道能持续多久;最要命的是,这老板也不知道是不是疯了,拿着手里的2万块钱,居然做着为中华之崛起而为之的春秋大梦?

就带着这么多的不确定因素,华为开始走上了他的崎岖道路,却浑然不知,他早已被命运之神所关注。

看似无关的插曲

1993年,我国的自主芯片自动化设计软件熊猫EDA问世。同样在1993年,美国三大EDA供应商进驻中国,凭借着技术代差和价格优势,最终打的熊猫EDA销声匿迹。虽然技术被华大九天所继承,但是原来的开发人员、技术骨干都被解散在市侩之中。也许,大街上某处卖二手手机的,修电脑的,都有可能是当年熊猫EDA的开发团队成员。

也许,他们都已经忘却,自己也曾经戴有名为“自主创新”的无上荣耀。

欧拉操作系统

时间一下子拉到了2012年,华为悄悄发布了一款名为欧拉的操作系统,欧拉操作系统是基于CentOS修改的,特色在于小体量(定制化程度高)和高安全性(企业级服务器的痛点)。欧拉的很多默认安全配置都是打开的,而且中文操作指导和安全加固指导都是配套自带的。

这个操作系统还不为公众所知,倒是中兴的新支点、深之度的深度以及中标麒麟等国产操作系统更加的出名。其实华为的策略从来都不像深度一样卖软件,华为卖的是解决方案,更多的是把泰山服务器和欧拉操作系统打包销售。

华为鸿蒙操作系统何时开始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背后的华为)(2)

欧拉操作系统的安装(图片来自欧拉官网)

美国打压前夕

华为的2018年年报显示,营收总计7212亿元。30年的时间,在不上市的前提下,华为依然挤进了世界100强的跨国大企业,凭实力喊出了“不仅仅是世界500强”的口号。

这一年,华为的通信设备销售业绩依然站在世界巅峰,正准备大刀阔斧推广5G解决方案。

这一年,华为的手机销量在一部分季度已经超过了苹果,达成了世界手机销量第二的成就,并且憧憬着可期的世界第一。

这一年的12月,华为的CFO孟晚舟被加拿大无理由扣押,险些引渡美国。这一次,西方国家丑陋的真实面目,逐渐暴露在了公众的视野。

美国打压与鸿蒙

2019年,美国假以“国家安全”之名,对华为开展了数次的围剿。从实体清单,到完全禁止使用美国出口的设备。现在这种技术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研究成果都离不开全世界各个国家学者和工作人员的知识产权贡献,尤其是美国这样的超级技术强国。禁用源自美国的技术,实际上是欲置华为于死地。

早在2018年,类似的一幕在中兴通讯身上操作过,如果不缴纳10亿美元的罚金,那么中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无法采购从美国出口的技术。我们知道中兴并没有像华为一样早早的成立了海思半导体,像中兴的手机芯片相当一部分用的是高通的和联发科的,比如最新的中兴Axon 30Ultra采用的是高通骁龙888系列芯片。如果断供美国技术,按照当时中兴老总的说法就是,“会直接进入休克状态”。后来中兴确实休克了一段时间,万般无奈之下,给美国缴了罚金,高层全换了一批,还得花钱邀请美国人来坐镇和监管,最终才得以存活。

中兴也是一个优秀的中国企业,如此受到一个超级大国的打压,属实也没有办法。中兴事件发生之后,华为内部出台了一个规定:不能从中兴挖人。这么简单的一个规定,其实很大程度上变更了华为社招人员的组织结构,在过去的十年之中,华为很大一部分的社招人员都来自中兴,当然这也跟两家公司的业务重合度有一定的关系。

时间线回到2019年,在华为被禁运的第一时间,华为并没有休克,而是在生死存亡之中奋力寻求一线生机。同一年的HDC大会,华为发布了其“备胎方案”——鸿蒙操作系统。该系统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二:自主研发、分布式。

华为鸿蒙操作系统何时开始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背后的华为)(3)

鸿蒙发布会现场(图片来自于新华网)

自主研发,才能有自主可控,不被其他国家卡脖子。分布式意味着万物互联,不单单是一个手机上的操作系统,更契合当下以IoT为基础构想的“工业4.0”场景。事实上,最先搭载鸿蒙操作系统面世的,不是华为手机,而是华为智慧屏。

开源领域的自主研发

很多人都知道Github和Gitee等开源代码托管平台,但是并没有意会到什么是开源精神,我个人认为可以从Git的工作流程非常简单清晰的来划分。Git是一个最常用的代码管理工具,以前的SVN现在只有少部分比较老旧的代码仓会使用。在Git中有一个协议和分支的概念,协议就是指你如何允许和控制别人使用你的开源代码,分支就是允许每个人可以在自己的分支上开发自己的特性,有主从分支之分。

常见的开源协议有Apache2.0和MIT等等,其中最宽松的当属Apache2.0的协议,这个协议允许你在源代码的基础上做任何的修改和使用,甚至包含了一部分的专利授权。如果担心代码或者技术被别人窃取,你当然也有权力选择不开源。

Git的代码仓有很多的分支,每个开发者都可以有自己的特性分支,这些分支不一定会合入到主分支。我们一般说某一个开源仓库的时候,其实是特指它的主分支,而其他分支,以及被Fork之后的仓库,本质上已经不属于原仓库所管理和维护的范畴了。

基于以上两个特点,所以在开源领域,只要协议允许,那么你就可以在别人的代码基础上做二次开发,并宣称自主研发,这是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所以,说到欧拉和鸿蒙到底是不是自主研发的产物,至少法律上是给予认可的,我们个人的观点不是那么的重要。

华为的工作环境和福利

截止2020年,华为一共有19万人的正式员工,但是在华为园区工作的人数,还得加上外企德科、软通动力、中软国际等外包公司的人力,以及外研所统称的“顾问”。其中正式员工中研发员工比例接近50%,在国内企业中算是少数真正在技术领域扎根的一家。

华为的每个园区几乎都是一个大公园,深圳本部的A区到K区自不用说,松研所、苏研所、杭研所、上研所、北研所等都非常漂亮。

华为鸿蒙操作系统何时开始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背后的华为)(4)

华为松山湖研究所一角

像有些创业公司宣传的健身房之类,基本每个园区都有免费的。员工公寓部分地区才有,员工零食看部门,一般一个月最少会有一次部门活动(吃零食)。而像社保公积金这种基本的员工福利都还是不缺的,并有额外的商业保险。每年的5月份就到了华为发上一年度年终奖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脉脉直言上各种吹爆华为,因为即使离职了,也能拿的到上一年度的年终奖。如果是主动离职,一个月之内就能拿到公司的N 1离职补偿,如果是被动离职,离职补偿是N 4。

还有一些比较小众的福利,仅限深圳地区的。比如用工卡买特定时间的电影票有打折,用工卡去指定的海底捞吃火锅有打折,用工卡去部分动物园有打折,最重磅的是,用华为工卡去买车也能打折(买特斯拉不打折但是送东西),是不是跟前段时间爆火的“字节工卡”有的一比呢?

再说说加班,华为的加班氛围一直是被业界所诟病的,主要是因为员工名额有限,任务又有那么多的工作量,所以平日里周一二四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灯火通明的在加班。周六的话是特定的部门会要求加班,部分给加班工资一部分“自愿加班”。说到底还是事在人为,不是公司在压榨员工,而是部分员工在压榨另外一部分的员工。

总结回顾

总体来说,华为是一家比较传统的中国企业,可能也正是这一点使得华为在国际市场上举步维艰。要想活下去,华为不仅要自己做手机(华为系列和迫不得已出售的荣耀系列),还要自己做操作系统(欧拉、iSula容器、鸿蒙),自己做芯片(海思半导体),自己做前沿算法研究(MindSpore、盘古和诺亚),自己带头做新的无线空口协议,还有各种各样的集成解决方案。

说实话,这一家民营企业背负了太多的东西。从2万的创业成本,到营收数额以数千亿计的跨国大企业,不论是从工业角度还是从金融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奇迹。

每次提到华为,都会牵扯到一些民族情绪,华为他何德何能代表得了中国?其实他从来没想过要代表中国,但是不得不坐上国家软实力竞争的头把交椅。熊猫EDA输了,中兴输了,小米说他自己赢了。

对我个人而言,我并不是不希望华为输,我只是不希望美国赢。内销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一个企业的生存问题,但是没有外汇,对国家而言其实是一大损失。

最后,附上金一南将军在优酷讲座上的一席话,因为时间较久所以略有改动。落后就要挨打吗?美国它打压中国打压这些小国家,这些国家真的落后吗?如果一个国家很穷又没有资源,美国去打他做什么呢?落后不一定会挨打,富有而懦弱才会挨打。万幸出生在这个年代,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晚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