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外星人未解之谜(热搜爆真有外星人)(1)

8日一早,#首次在地球外确认生命之源存在#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并成为“爆”。

据科技日报消息,日本文部科学省称,科学家在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采集的样本中检测到20多种氨基酸。这是首个在地球外存在氨基酸的证据,对理解这些至关重要的有机分子如何到达地球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12月,由探测器“隼鸟2号”搭载的为期6年的回收舱从3亿多公里外的小行星“龙宫”(Ryugu)返回地球,并带回约5.4克行星表面样本。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等团队分析了样本后,从中检测到20多种氨基酸。

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天体生物学名誉教授小林宪正表示,在地球以外天体上发现多种氨基酸是“史无前例”的,甚至可能暗示地球以外存在生命,“证明氨基酸存在于小行星的地下,增加了这些化合物从太空到达地球的可能性”。这也意味着氨基酸可能存在于其他行星和天然卫星上,暗示“生命可能诞生在宇宙中比以前认为的更多的地方”。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是形成生命不可或缺的有机分子。虽然还不知道氨基酸是如何到达古代地球的,但有一种理论认为,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氨基酸就已大量存在,但在地球被岩浆覆盖变得极其炎热后便不复存在,但随后又被流星从外太空重新引入。也有理论认为,氨基酸本身就存在于地球表面。

此次,“隼鸟2号”采集样本来自不受阳光或宇宙射线侵蚀的小行星地下物质,对其分析是在没有将其暴露于地球空气中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意味着研究人员首次证实了外层空间中也存在生命的组成部分。

随着对来自“龙宫”样本数据的更多分析,科学家将获得关于这颗小行星的组成和如何形成的更多信息。通过将“龙宫”样本物质的结果与从小行星“本努”(Bennu)收集的样本进行比较,科学家将更好地了解宇宙中的各种化学混合物,以及生命是如何产生的。

“生命之源”更多来自地外的证据

从地球之外的天体上采集样本,人类历史上到目前为止一共有过13次,其中6次是阿波罗载人登月期间采集的月球样本、3次是前苏联的无人探测器月球上采集样本、1次是中国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月球上采集样本。而在小行星上采集样本一共是三次,日本的隼鸟一号和隼鸟二号,这两个探测器已经返回,而NASA的小行星探测器目标是本努,目前正在返程中。

2020年3月美国的一个科研团队,曾在陨石中发现一种外星蛋白质“血石蛋白(hemolithin)”,这个陨石是1990年在阿尔及利亚发现的,并命名为Acfer 086,在这种蛋白质中富含铁和锂。

科学家认为构成地球生命的“资源”,很可能是由彗星或者小行星等带到地球之上。

而在另一项科研中,科学家针对1969年坠落在澳大利亚默奇森附近的默奇森陨石,和2001年在摩洛哥发现的NWA 801陨石进行研究,发现这两块陨石的年龄很大,甚至比地球还要古老,超过45亿年。科学家在这两个陨石中都发现了核糖以及微量的木糖和阿拉伯糖的存在。

核糖是RNA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命来说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分子,除了在一些病毒中担任遗传物质,几乎在所有的生命中它们都充当着信使的作用,帮助DNA表达遗传信息,最终合成身体所需的蛋白质。

目前来看,地球生命所需要的基本物质有一定可能是由小行星或者彗星带到地球上,最终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生命。

半岛新闻客户端综合整理,素材来源:科技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中新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