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乡湖羊扶贫产业基地(建湖县高作镇扶贫虾)(1)

中国江苏网6月3日盐城讯 6月1日,凌晨3点半,盐城市建湖县高作镇合兴村集体虾田里村组干部和低收入农户已经忙活开了,有的在小船上倒虾,有的挑着水桶在田埂边收地笼,起水的每个网里都不少于十二、三斤小龙虾。

白马乡湖羊扶贫产业基地(建湖县高作镇扶贫虾)(2)

“昨晚,我们布下了80道地笼,今天是我们村集体养殖的虾田首次拿虾,从刚刚收的30多个虾网看,还是很不错的。”合兴村党总支书记杨定高边从小船上接运装满龙虾的箱子,边和笔者攀谈起来,他说,这是县人武部对合兴村的一个“虾稻共作”扶贫项目,扶贫资金25万元,村里集体流转土地100亩,年利润的60%用于村建档立卡困难户资金扶贫,40%用于扩大规模经营。

说着说着,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机耕道上,肩上挑着满满2桶龙虾的村会计王满权远远走来,他要把龙虾先送到民兵营长王玉波家中。王满权说,王玉波家就靠在塘边,养殖户都把龙虾先集中运到他家门口。“平日里王营长没少操心,当初挖沟、放虾苗、喂食及日常照应,他费了不少心呢。”

“是的啊,做村里干部真不容易呢,我每天晚上都看到村里2名干部轮流巡塘,我们的杨定高书记是每晚必到,一天不来他就不放心。”在一旁观看的附近村民孙文实插上话,他每次来的时候都要绕着虾田跑一圈,不时蹲下来,用手机上的电筒照着田边的小龙虾,伸手去捉,如果虾发呆,被捉住了就说明虾生病了,倘若虾反应灵敏,逃了,说明虾正常,就放心了。

白马乡湖羊扶贫产业基地(建湖县高作镇扶贫虾)(3)

天渐渐亮起来,不一会功夫,王玉波家门口已堆放了40余箱约1000斤龙虾。“客户已预先约好了,7点半来这里过磅,最后交易单上必须有一名干部签字、一名群众签字、客户也要签字,斤数、单价、总金额等一目了然。”在这里照看的村主任袁寿林介绍说,这是扶贫项目,村里干部付出都是无偿的,没有任何报酬。

“这虾虽然是集体养的,但没有哪一名干部的亲戚朋友开口要、伸手拿,这是扶贫项目,大家都懂得。”旁边的村妇女主任魏新翠笑着说。

村书记杨定高说,养殖小龙虾并不容易,去年11月份,镇里专门举办了稻虾综合种养业务培训班,镇里还联系了一位懂业务的师傅定期到村里来指导。

据了解,“稻虾共作”作为一种生态高效农业生产模式,有效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产业扶贫、产业富民的重要举措。目前,小龙虾在市场上十分走俏,需求旺盛,在“稻虾共作”田块种出的大米,售价也比普通大米高出许多,达到小龙虾、水稻同步增产,产品品质同步提升,实现了“一田两种、一水两用,稻虾共生、效益倍增”

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高作原有“火鸡养殖”“高档苗木栽植”两个产业扶贫项目,现在在合兴又增加了“虾稻共作”扶贫项目,目前所有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良好。 (肖元元 陆建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