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黎明来临之时

你希望新的一天是怎么样的?

你或许会抱怨这个世界太冷漠

但其实我们也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哪怕光芒微弱也可以照亮明天...

话剧《又一个黎明》(又名话剧《明天》)就像一碗心灵鸡汤,让人看过后鼻子是酸的,但心却是暖的。

当我们抱怨这个世界太冰冷时,其实也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一些,哪怕光芒微弱也可以照亮明天,剧中所传递出的正能量足以点起观众心中那份光芒。

剧目介绍

医院的病房里先后住进了两个病人,一个是见义勇为光荣负伤的英雄何亮,一个是瘫痪了十八年、一时轻生自杀未遂的关云年。何亮伤愈就要出院,突然察觉到关云年致残的原因竟然是自己儿时的一次恶作剧所造成,这令何亮惊愕不已、彷徨不安!

黎明破晓前的黑暗是最可怕的(黑暗迎来的第一个曙光)(1)

“关乎时代迷失的人心”

《又一个黎明》

他艰难地徘徊在良心的十字路口。面对关云年破碎的家庭、不幸的女儿、离异的妻子,面对这座城市给予自己的荣耀和即将获得的优越地位,何亮的灵魂接受了拷问,人格接受了挑战……

黎明破晓前的黑暗是最可怕的(黑暗迎来的第一个曙光)(2)

话剧将事件的过程融入到人的自我完善中,写人的自省、自问,写人对自我灵魂的叩问

黎明破晓前的黑暗是最可怕的(黑暗迎来的第一个曙光)(3)

黎明破晓前的黑暗是最可怕的(黑暗迎来的第一个曙光)(4)

终于,在又一个黎明到来的时候,何亮抱起关云年--这个饱经磨难的瘫痪病人,如同抱起战场上受伤的战友,勇敢地走向母校为他准备的见义勇为报告会……

剧目评价

《又一个黎明》(又名话剧《明天》)这部戏非常有特点,表现出做人要诚实,要真诚,要讲诚信,往"诚"字上靠就对了!

—— 中宣部文艺局局长 汤恒

黎明破晓前的黑暗是最可怕的(黑暗迎来的第一个曙光)(5)

《又一个黎明》,在整个话剧界,乃至整个文艺界,在尽其所力,在调控中国失衡了的当下文化艺术生态,举起了一面旗帜……这个戏既是一部直面现实开拓未来的现实主义作品,也是一部以现实主义精神创作的、带有某种具有巧合性的寓言意味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精神价值指向,带有很浓烈的象征意味。

——著名文艺评论家 仲呈祥

黎明破晓前的黑暗是最可怕的(黑暗迎来的第一个曙光)(6)

艺术舞台需要用正能量洗涤心灵,希望该剧能够演下去,用文化的力量去努力影响民众树立高尚品格。——《中国文化报》

《又一个黎明》引发深度思考--该剧直面现实、立意高远、构思独特、发人沉思。——《文艺报》

黎明破晓前的黑暗是最可怕的(黑暗迎来的第一个曙光)(7)

这部戏通过两人见义勇为的故事,刻画了人性的美丽,赞美、呼唤了一个人对待社会、及身边人的责任心。可以说霍秉全是令人尊敬的作者,将这部剧写得充满了人生的况味,将人生哲理凝练得非常精彩。

——著名戏剧教育家、话剧导演艺术家 徐晓钟

《又一个黎明》不是高台教化式地向观众输出正确意念,而是平等对话式地让观众感受生活的奥秘和命运的玄机,在质朴真实的戏剧情境中,对人生选择和生活意义进行质询与反思。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 宋宝珍

入戏明快,节奏酣畅,戏剧冲突扣人心弦,主题思想发人深省。在我看来,作品的主题并非仅是英雄观的探讨,而是寻常人如何做回真实的自己。

——文化部艺术司演出处 杨熊

《又一个黎明》所描写的内容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题材,剧中以普通人的视角去写英雄,描写在大爱的基础上的良心发现、人性的回归、人格的完善,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国话剧研究会著名评论家 刘平

主创介绍

编剧/导演 霍秉全

黎明破晓前的黑暗是最可怕的(黑暗迎来的第一个曙光)(8)

国家一级编剧,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93年春晚小品《张三其人》获一等奖后,被央视聘为特邀编剧,担任多个栏目的编剧、撰稿、编导、艺术指导。

·作品有戏曲《六斤革命》《老管新传》《歪打正着》等;

·话剧《一念之差》《去年的中秋节》《又一个黎明》(《明天》)《阿斗》《嘿……两万五!》《最后时刻》等;

·小品《出国》《张三其人》《张三过十五》《夜间行动》《球迷》《怎么啦》《美容店的故事》《心愿》《门当户对》等等。

作品曾获文化部优秀剧目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田汉戏剧文学奖、中国曹禺戏剧奖等奖项。创作多部电视剧连续剧及电影《刮痧》(合作)等;编剧并执导22集电视剧《呼啸山乡》、电视短剧;编导过《民间乐》《姜炎本纪》等多部电视专题片并担任多个大型文艺晚会的总策划总撰稿。

在戏剧冲突,扣人心弦的同时

又体现着一丝温情的话剧

一定能在这个11月温暖你的心~

黎明破晓前的黑暗是最可怕的(黑暗迎来的第一个曙光)(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