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个大学来转移一个时代的学术或社会风气,进而影响国家的青年思想,恐怕要算蔡孑民(蔡元培)了。这是我听王克木先生说的,他是引用罗家伦话,但我想这话应该没人反对的。

他就任北大校长时的演说至今还是那样的鲜活,富有生意,什么时候读都感觉不落于时代的。

永远的北大校长蔡元培(集血性骨气儒雅于一身的北大校长)(1)

王克木说,他慈眉善目,听他讲话如沐春风,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给人写介绍信,或有人请他作序,没有不答应的。有人回忆说,他还给一个失业工人介绍工作,这些人中有许多都是他不认识的。

老的北大人见到他都不称他校长,都尊敬地称他为“蔡先生”。再高傲的北大学生见到他都尊敬地像一个小学生。这位“蔡先生”比起后世的许多“校长”来,不知道要伟大千倍万倍。

他有三次婚姻,都是妻子去世后他再娶的,蔡先生对妻子非常尊重的忠诚。

永远的北大校长蔡元培(集血性骨气儒雅于一身的北大校长)(2)

蔡元培就是这样一位文气十足的好先生,但我们千万别以为这是他的全部,单就这绝不可称为传奇。

这就样的优雅的先生,青年时代却是一个热血豪情的激进革命者!且是一条醉心于暗杀救国的硬汉!

甲午海战失败后,作为京官的他参加了国民党的暗杀团,曾一度将主要的精力用在研制毒药和炸弹上。

1922年北大发生了“讲义风潮”。当时北大办学经费紧张,有人提议,老师印给学生的讲义可以适当收取点费用,蔡先生也觉得,印发讲义反而学生不认真地听课,记笔记,就同意了。结果学生们不理解,数十名学生闯时割校会计室谩骂职员,又闯进校长室,蔡先生苦苦解释,学生们不听,威胁要罢课,并对前来劝解的老师们威迫狂号。

一向温和的蔡先生突然暴怒,挽起袖子,举起拳头,大吼要和学生决斗。并且说:我是从手枪炸弹中历练出来的,你们要是有枪有炸弹,尽管拿出来对付我。包围着他的学生官害怕了,纷纷后退散去。

这是一个文人的血气!

永远的北大校长蔡元培(集血性骨气儒雅于一身的北大校长)(3)

蔡先生做北大校长期间共有过七次辞职,大多都是为了坚持学校的独立和自由的精神。他通过辞职表达他不合作,反抗强权的坚决态度。其中有两次最为强烈,一是向当时的总统徐世昌请辞且发表《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表示绝对不再做不自由大学的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另一次是向时任总统的袁世凯辞职,袁挽留:愿为四万万人挽留总长。蔡先生针锋相对:元培亦对四万万人这代表辞职!

这是一个文人骨气!

这就血气骨气文气集一身的传奇北大校长蔡元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