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农民对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真实态度吗?你见过七十年前全乡男女老少齐聚在一起照相的场景吗?1952年5月13日,摄影师在湖北省拍下了这张“均县十区新民乡庆祝土改胜利完成全乡群干摄影”。下面我们就来解读这张照片,剖析土地改革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深刻影响。

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在湖北省均县第十区新民乡,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县镇东部一带。如今,这里是一个无法涉足的地方,因为1960年代丹江口水库蓄水,这里已沉入库底。均县第十区新民乡的位置在均州城南七里屯一带,是七里屯西南部几个自然村组成的小乡。1952年,均县共有这样的小乡172个。均县新民乡存在的时间很短,从成立到撤销仅存在了不到十年时间。

1952年全国土改(1952年全乡群众合影庆祝土改完成)(1)

解放初期,宣传《土地法大纲》

1948年3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赓、谢富治兵团第4纵队12旅36团解放了湖北省均县。同年底,均县建立了七个区级政权,分别是:一区习家店、二区石河庙、三区六里坪、四区草店、五区青山港、六区凉水河和城关区。1949年底,均县新设置了七区浪河、八区盐池河、九区官山,全县共有九个区级政权,171个村。1952年9月,均县调整行政区划,增设了两个区。十区区公所驻七里屯,下辖15个乡、十一区区公所驻土台子,下辖15个乡。全县基层行政组织为十一个区、一个镇,这十二个区(镇)下辖172个乡、6条街。1956年5月,均县基层行政组织调整为七个区,80个乡。其中,二区和十区合并为嚣川区(今均县镇),新民乡至此撤销。

1952年全国土改(1952年全乡群众合影庆祝土改完成)(2)

解放前的湖北省均县地图,新民乡就在图中“七里屯”的西南部

经过两年的实施,均县新民乡的土地改革于1952年春天基本结束。该乡虽然靠近均县城和武当山古神道,但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剥削与被剥削关系根深蒂固,贫富分化比较严重。均县县委派来的土改工作队和新民乡干部,紧密依靠群众,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乡干部群众通过:1.发动群众,划分阶级;2.没收、征收和重新分配土地等生产资料;3.复查和发展生产三个阶段,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土改工作。全乡地主、富农占比7%,贫雇农占比93%,土地等生产资料按人口进行了平均分配。群众对土改工作欢欣鼓舞,劳动热情空前高涨,大家以缴公粮、纳鞋底、炒炒面等形式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支持党和人民政府。

1952年5月13日,均县第十区新民乡举行全体干部群众大会,庆祝土改胜利完成。今天我们再次审视这张内涵丰富的照片,可以看到以下鲜明的时代特征:

1952年全国土改(1952年全乡群众合影庆祝土改完成)(3)

均县十区新民乡庆祝土改胜利完成全乡群干摄影(莫声浩 藏)

1.尊重人民群众。照片标注为“均县十区新民乡庆祝土改胜利完成全乡群干摄影”,这与现在通常表述的“干部群众”“干群”不同,而是将“群众”列在“干部”的前面,表述为“群干”。

2.重视土改工作。新民乡为庆祝土改胜利完成搭建了简易的主席台、拉起了横幅标语、树起了红旗、主席中央张贴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画像,旁边张贴有宣传画等。

3.干群关系融洽。照片里约有数百人,但完全看不出来哪个人是干部?哪个人是群众?主席台上挤了许多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这些群众很自然地站在主席台上,并没有礼让干部、突出干部、畏惧干部的情形,可见干群关系是相当融洽的。

4.条件比较艰苦。解放初期经济条件艰苦,人民生活困难。从照片中可以看到新民乡的五个房屋(棚子),全部都是茅草屋顶,墙体单薄,千疮百孔。照片中的人物神态自然,穿着朴素。

5.党政领导有力。均县新民乡数百名群众,不分男女老少,能够齐聚在一起开会,庆祝土改胜利完成,表现出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坚强有力,基层干部的管理有方,人民群众对党和人民政府的信任有加。

1952年全国土改(1952年全乡群众合影庆祝土改完成)(4)

均县新民乡庆祝土改胜利完成摄影(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