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详解

(一)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一般是指由于水中氮、磷等生源物质不断增加,水体生物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有时也指水体营养性状演化的一个阶段,即已具富营养型特征,如水生植物特别是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引起水华或赤潮、溶解氧周日波动剧烈等。

(二)富营养化的防治

防治富营养化的措施或方法主要有如下几项:

1.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清洁的能源,防止污染。

如生产过程中减少废水中磷的含量,洗涤剂中把支链型烷基苯磺酸钠改为直链型,改用磷酸盐的代用品,农业上合理施肥。

2.深层排水

深水湖泊或水库中,底层水中营养物含量高于表层水,当水流转时,进入湖上层,往往引起水华现象。

而一般流出水均是表层水,为此设法将深层水排出,可降低富营养化程度。

3.挖除底泥

通过截流和其他措施,用以减少外部营养物负荷。

但富营养型湖泊中的底部沉积物常是一个营养库,在一定条件下可不断释放磷,这称为内部负荷。

当外部负荷减少后,内部负荷可补偿,使富营养化现象继续存在。

如瑞典的Trumman湖因生活污水严重污染而出现蓝藻水华,采取截流措施后10年仍未恢复,主要原因是底泥释放营养物。

经研究后决定挖除底泥,挖除的底泥相当于去除了50t磷和450t氮。

随之该湖恢复到接近贫营养湖的水平。杭州西湖每年挖泥3万~6万t,耗费比引水法高,但去除的氮、磷亦高于引水法。

4.杀藻除草

杀藻除草是指用药剂来除藻类和水草。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使用的杀藻剂有27种,其中最常用的是硫酸铜,但这种方法只有局部治标作用,而且还要考虑残毒问题;

美国用得较多,每年要使用近万吨杀藻剂。

5.收藻利用

富营养化后藻类水华出现,能否直接利用,化害为利呢?

目前有用作农肥、饲料、制沼气和提取有用物质的试验。

我国科研人员也曾实际测算了武汉东湖内可利用的蓝藻水华量,表明数量相当可观,且含有很高氮、磷量,如果加以利用,可减少武汉东湖氮负荷的14.5%和磷负荷的9.1%。

6.生物防治

过去对富营养化防治的措施都集中在理化方法和工程措施,对利用生态学方法,即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调整来进行治理很少注意。

即“生物操纵”理论,即利用通过合理放养滤食性动物(如滤食性鱼类、贝类和浮游动物等)、滤食浮游植物或“以菌治藻”方法来进行生物防治。

这种观点强调的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管理,从营养环节来控制富营养化,使营养物改变为人类需要的终产品(鱼)而不是水华。

二、例题讲解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下图为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农业知识点思维导图(高中每天一个地理知识点01)(1)

1.影响澳大利亚沿海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洋流 B.纬度、降水 C.地形、洋流 D.降水、地形

2.目前红树林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红树林的大量破坏将( )

A.加快泥沙淤积速度 B.加剧海岸侵蚀 C.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D.吸引鱼群聚集

【答案】1.A 2.B

【分析】1.结合图示,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区域红树林物种数量最多,这是因为北部纬度低、热量充足,同时,东部沿海数量多于西部沿海数量,是因为东部受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故A项正确,BCD错。故选A。

2.根据材料“红树林生长在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能够降低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力度,红树林大量被破坏将加剧海岸侵蚀,海岸侵蚀加大,泥沙淤积速度减慢,A错,B正确;红树林是鱼群的栖息地和逃避敌害的场所,破坏后不会吸引鱼群集聚,D错,水体富营养化主要与水体中氮、磷元素积累有关,C错。故选B。

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我国甲湖流域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且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下降。1980年以来,甲湖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水华频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农业知识点思维导图(高中每天一个地理知识点01)(2)

3.甲湖西部蓝藻多于东部,形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泊西部水量大 B.湖泊西部河流和城市多

C.湖泊西部水温高 D.湖泊东部有出水口,水体更新快

4.在农业社会时期,甲湖蓝藻易发生在( )

A.丰水年份夏季 B.枯水年份冬季 C.丰水年份冬季 D.枯水年份夏季

5.半个多世纪以来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 C.水质恶化 D.湖口水闸建设

【答案】3.B 4.A 5.D

【分析】3.从图中可看出甲湖西部河流和城市多,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故B正确;同一湖泊水量、水温和更新速度差别不大。A、C、D错误。故选B。

4.由材料“甲湖流域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可知,该流域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根据材料“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可推测出,丰水年夏季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搬运能力强,含磷地表出露地区的物质被大量侵蚀搬运至湖中,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被带入湖中,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故A正确。故选A。

5.修建湖口水闸后,甲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发生长,导致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故D正确。故选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