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司马光,大家很容易就会想到在小学语文课本上学到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这个故事教会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或困难,都应该沉着冷静,善于思考,同时当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退缩,要勇于挺身而出。

关于司马光你还知道哪些知识(清平乐的司马光和真实的司马光)(1)

司马光此人博学多识,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勤奋刻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就是由他主持编撰的,他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他的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说起儒学,如果大家高中文理分科选的是文科的话,那应该对儒学就比较了解了,在高中历史课本上占很大篇章的儒学,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中,也占据了绝对不可动摇的地位。儒学也称儒家学说,它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自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

关于司马光你还知道哪些知识(清平乐的司马光和真实的司马光)(2)

儒家思想内容丰富,讲究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被历代儒客所尊崇。随着儒学的不断传承,它也在不断完善,许多思想传承至今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例如儒家思想中“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法治等德道思想”,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值得大家弘扬和学习。

司马光此人从小就聪明,长大后也是博学多识,是受人敬仰的名士。但是在电视剧《清平乐》中,司马光的一些行为让网友十分气愤,弹幕上一片谩骂。这是因为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儒学思想的教化,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举动都符合礼节,因此他的一些行为显得迂腐古板,冷漠无情。

关于司马光你还知道哪些知识(清平乐的司马光和真实的司马光)(3)

司马光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保守思想的典型代表,他保守刻板的性格表现在方方面面,从小到为人处世大到治国之法处处都有体现。他在某些行事上过于保守,刻板地遵从儒学教化,在有关女子地位的看法上更是不符合现在男女平等的思想,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将司马光定义为一个讨厌的坏人。

司马光一生无子,他的妻子无法生育,对于他妻子给他安排的其他女子他都不理睬。他忠于他的婚姻,虽然可能不是出于对妻子的爱而是因为从小受到的教导的影响,但是他的的确确做到一生一世一双人,这一点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关于司马光你还知道哪些知识(清平乐的司马光和真实的司马光)(4)

至于电视剧《清平乐》中有关司马光

上书反对女子相扑一事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女子相扑是市井中的一种娱乐项目,但是司马光认为它有伤风化,不成体统,因此进谏宋仁宗禁了这一项比赛。从这一件事来看司马光的行事的确过于保守。

司马光、王安石曾为至交好友,但是在治国策略上他们出现了出现分歧,王安石讲究开源,实施变法,而司马光支持节流,两人政见不同最终导致关系破裂,势同水火。王安石的变法新政得到了皇帝宋神宗的支持,但是遭到了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势力上书反对新政从而遭到了宋神宗的不喜,因此司马光被排挤出了权利的中心。

关于司马光你还知道哪些知识(清平乐的司马光和真实的司马光)(5)

而在宋神宗死后,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是保守派的支持者,她反对新政,因此司马光在高太后的支持下,又重新回到了权力中心。在王安石被罢相之后司马光上台,王安石实施的新政全被推翻,改变宋朝命运的机会就此被掐断。

有关王安石变法一事,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讲,司马光的所作所为并非完全的错误。王安石变法的一些内容在当政者的立场上是正确的,但是从百姓的角度来讲却又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的。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肯定有自己的私心,但是王安石的变法新政在某些方面的确不够完善,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一事之所以遭到我们的批判,是因为司马光全盘否定了新政的一切,不论是有益于宋朝发展还是损害宋朝发展的全部被否定。

关于司马光你还知道哪些知识(清平乐的司马光和真实的司马光)(6)

而且王安石的变法新政超前于当时历史发展水平,即使是平常的官员百姓也不一定可以很好的接受,更别说本来就性格古板的司马光了。

抛开司马光在女子地位以及朝堂上倒保守不谈,他本人有很多的闪光点。司马光为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诚信待人,为官清廉,而且他在文学上有很大的成就,包括《资治通鉴》在内的很多名著都有他的参与编撰,他的书法风格像他本人一样,一笔一画十分规矩,书风端劲,受到很多书法大家的赞誉。

关于司马光你还知道哪些知识(清平乐的司马光和真实的司马光)(7)

在小编的眼中,司马光其人中规中矩,他绝非是大恶大奸之人,也非完美无瑕的圣人,他的身上既有闪光点也有不足之处,和我们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们后人在评价他的时候不能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也不能忽视他所犯的错误。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试着去了解他,这样才有趣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