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因魏晋名士之风,后世文人都崇尚狂士精神。

唐朝如四明狂客贺知章,曾金龟换酒,玄宗送行;再如诗仙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但遇到对脾气的好友,则五花马,千金裘,唤儿换美酒;即便是看似性格敦厚的杜甫,也曾醉登严武床,自笑老夫狂更狂。

科举考试让人哭断肠的故事(科举失败他写下一首词豪气冲天)(1)

明朝的徐渭、唐伯虎、李卓吾、金圣叹;清朝黄仲则、苏曼殊亦是如此。狂本就是儒家思想中的一部分,子曰: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所以宋朝这个儒家文化盛行、对读书人极为优待的时期,亦不乏狂狷之士。

风尘浪子柳永,少年也曾狂放不羁。他本想上京参加礼部考试,途中却被杭州繁华给吸引,遂停留杭州,度过了一段放浪的生活。之后柳永又相继到了苏州、扬州,一直流连烟花之地,迷醉柳巷之间。

科举考试让人哭断肠的故事(科举失败他写下一首词豪气冲天)(2)

不得不说,这段生活,给柳永带来了许多创作灵感。可想而知,那时的歌女,没少夸赞柳永的才华,风月场上,这种夸赞定然是毫不吝啬,而柳永也在这些奉承的言语中,有些飘飘然,觉得考个科举如囊中取物。

诚然,柳永是有才之人,但他的词过于浓艳,这令当时的士大夫十分不喜,这种词风,也被他带到了考场的文章上,宋真宗还特意批评了他“属辞浮糜”,自然,这次科举柳永失败了。

科举考试让人哭断肠的故事(科举失败他写下一首词豪气冲天)(3)

但是柳永不服气,还写下一首词《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上阕:我们常说金榜题名,因为古代科举殿试结果的名单榜色如黄金,又是皇帝考核的,所以称之“金榜”,柳永榜上无名,所以有“偶失”之句。一个“偶”,足见柳永之自信,他认为自己是一时不察,失误才落第,而“龙头”足见他的自负,因为这个词是用来称呼状元的。

科举考试让人哭断肠的故事(科举失败他写下一首词豪气冲天)(4)

柳永认为自己是具有考取状元的才华。同时他在第二句把自己比作“遗贤”,这个词其实是很有讽刺意味,暗指宋廷不识他这个人才。毕竟上古贤明的君主,太平之世,都能做到野无遗贤,怎么办呢?

既然风云不能际会,未逢恰当时机,那就无拘无束的生活吧。那种沉迷烟花酒肆之地,是被士大夫所不齿的放荡行为,但柳永落榜之后,却要去做这些士大夫不屑的事情。其实这是柳永一种逆反心理,所以以这种方式言辞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科举考试让人哭断肠的故事(科举失败他写下一首词豪气冲天)(5)

何必追求什么功名呢?在风月之地,为歌姬谱曲填词,众星捧月,万众瞩目,便是布衣中的公卿将相。

下阕:烟花巷陌,则是歌姬住的地方,也几乎是柳永的栖身之地,在她们的闺房的屏风上,隐约透显着美丽的画作。那里有柳永的红颜知己,是值得他寻访费心思的人,朝廷不欣赏我的才华,自有人欣赏。

所以,趁着这大好的华年,和他们春花杨柳中依偎着赏景唱曲,醉酒花丛,这才是平生的畅快之事。反正青春只是一瞬,不如把功名利禄,换成手中这一杯酒,耳畔这一首歌曲。

科举考试让人哭断肠的故事(科举失败他写下一首词豪气冲天)(6)

这首词豪气冲天,可这越是不在乎的姿态,越证明了柳永的在乎。可是极为骄傲的柳永,不想作出一副挫败的样子,而是以狂狷面对科举落第,这种狂狷是发牢骚,也是自我安慰,但说到底,还是一种逃避。

柳永真的不在乎功名?他在乎,所以他多次参加科举,并且四处找门路,想得到引荐。柳永的晚景是凄凉,这种凄凉,源自他的性格,也源自这首词。

柳永一顿吐槽,自己是爽了,可皇帝看后非常不爽。《能改斋漫录》记载,柳永后来考中了进士,但是皇帝不喜柳永这种轻浮的性子,于是大笔一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将其黜落。

科举考试让人哭断肠的故事(科举失败他写下一首词豪气冲天)(7)

意思就是你不是不要浮名,是白衣卿相吗?还考什么科举!因为这件事,柳永一度很绝望,所以更加沉沦烟花柳巷,并且自称“奉旨填词”。被皇帝不喜的人,其他官员也不想去沾惹柳永。这首词倒是流传千古了,可却断了柳永自己的仕途。

直到公元1034年,宋仁宗仁心大发,放宽录取标准,已经暮年的柳永才进士及第,授团练推官。虽然柳永晚年都只是担任一些小官,但颇有政名,最后于屯田员外郎的职位上致仕,固有柳屯田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