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嫡庶观念很重吗(古代嫡庶差距有多大)(1)

前文《清宫戏里的嫡庶之分,真的有那么大差距吗?》一文,谈到中国古代的嫡庶问题,其实并没有电视剧里表现的那么严重,并在文章末尾处说到这种电视剧创造的“嫡庶之分”并非是中国历史上存在的,而是李氏朝鲜的历史观念。有很多朋友给我留言,对此事有不小的兴趣,想让我再次发文专说该题,其实我对李朝的历史并不很熟,就此问题特意请教了我们所对李氏朝鲜有比较深入研究的桂东师弟,获悉了原委。

古代嫡庶观念很重吗(古代嫡庶差距有多大)(2)

古代嫡庶观念很重吗(古代嫡庶差距有多大)(3)

朝鲜半岛在古代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铁粉,很多礼仪、文化都学自中国,嫡庶之分这种宗法制度自然也不例外,尤其中国自宋代以来,出现了程朱理学,强调“克己复礼”,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是以礼制作为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也就是说不可以以人为本,而要以人文秩序为本,不要说为了礼制,人有多难受,礼制大于天,那都是应该的。

古代嫡庶观念很重吗(古代嫡庶差距有多大)(4)

古代嫡庶观念很重吗(古代嫡庶差距有多大)(5)

但发展到明代,以王阳明的“心学”为代表的对儒家思想的新的注释在中国渐渐兴起,这是一种异于朱子之学的思维,认为礼是外化的,心才是主旨,“吾心”即是良知,即是礼。这样一来,对于“存天理灭人欲”的思维有了不小的放松,礼制纲常虽然依旧是人们的行文准则,但不再捆绑地那么紧了。与此同时,在把“礼”外化了之后,王阳明还提出了“至乐”的思想,虽然他说的这种“至乐”超越于老百姓一般理解的“七情之乐”,但在一定程度上,把压制人天性的精神桎梏放松了,多少有点类似于同时代欧洲的文艺复兴,所以在晚明时才有可能出现《三言二拍》、《金瓶梅》这样的世俗文学作品。那么三纲五常一类的礼制,至此时便基本不再发展了,有些还稍有放松,嫡庶之分这样的宗法制在后来自然也就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代嫡庶观念很重吗(古代嫡庶差距有多大)(6)

不过在李氏朝鲜,对于王阳明的心学却非常抵制,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遵循程朱理学,这种思想的分野也正是出在中国明代心学大发展的正德、嘉靖年间,也就是他们的中宗时代,而且越走越远,还有不少李朝的士大夫认为明朝是世风日下。嫡庶之分的宗法制,作为礼制的一种重要表现,在当时的思维之下,于此时开始了与中国的不同发展,且越演越烈。礼制的地位越高,嫡庶的分别也就越大,把礼作为至高无上的行为准则,宗法制就越严苛,更何况那些嫡出的掌权人,有了这样的理论基础,他们又是既得利益者,对于这样的礼制就更加推崇,渐渐地,李朝社会也就发生了变化。我们看到很多韩国的古装戏里,庶出的子女当丫鬟伺候人,这类现象就是在这样的变化下慢慢形成的。

古代嫡庶观念很重吗(古代嫡庶差距有多大)(7)

李氏朝鲜的嫡庶思想虽然源于中国,但在明代开始出现了区别,这其实是始自对儒家思想认识上的巨大分野。一方主张放松桎梏,一方则要把“存天理灭人欲”坚持到底,所以在中国明清的历史上,嫡庶之分便不再发展了,而朝鲜则发展到了庶流毫无地位可言的地步。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清宫剧里,把嫡庶之分说的天大,实在是把属国的思维强加在了天朝的脑袋上,张冠李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