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连城

原标题:梦里蛙声

来自作者《载满乡愁的村庄》一书,仅供学习交流,严禁转载他用。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远去的梦里蛙声(远去的梦里蛙声)(1)

十年前,住在县城老城区,住所附近有一条叫长河的河流。这条河上游连着滦河,下游入海,是一条水源充沛的河流。一年中,除了冬天时有坚冰覆盖,其他时间水流不断。

这条河是人工开挖的,河床有些笔直,也就缺乏天然河流那种蜿蜒曲折的婀娜之美。但那波澜不惊的流水和河岸上的一行柳树,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给古老的县城平添了不少的姿色和灵气。

有了水,就会有鱼虾,自然也有青蛙。夏日的长河便很热闹,河岸老柳树上有老哇哇、唧留、唧唧的叫声;河道里有鱼儿戏水,有青蛙浮在河面上,腮边鼓出两个气泡,喊着整齐的号子。老哇哇、唧留、唧唧的叫声,虽然有时候制造出的是噪音;青蛙的呐喊也显得有些单调,但夏天的一切都会因这些叫声,而变得美好起来,而变得生机勃勃和充满活力。

后来,滦河的上游,修建起了几座水库,一道道坚固的水泥大坝把滦河断为几截,下游的河流几乎成了无源之水,这条长河也开始变成了一条枯河。只有到了雨季,河床里才渐渐有了水流,像一条冬眠的蛇熬到夏季才慢慢苏醒过来,开始缓缓游动。

鱼虾自然少了,但青蛙到了时候还是会在里面叫。再后来,县城建设的步伐快起来。地面上的工程日新月异、如火如荼,地面下的工程却远远没有跟上这个步伐,这条河流便成了城市排泄污水的下水道。

这就可怜了那些鱼虾,还有青蛙。青蛙是两栖动物,虽然比鱼虾生命力顽强,但它顽强的生命力,也是有限度的。那变得污浊的河水,很快使它的嗓子发炎了、肺部感染了,叫声也变得喑哑了。

接下来,不知是河道里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了,还是青蛙为了保住生命逃遁了。夏日的夜晚和清晨,急骤的雨中和雨后的彩虹下,再也听不到它那快活的叫声了。

没有了青蛙的叫声,这个世界多了一分静谧,却少了几分生气,不知道有没有人为之惋惜和叹息。

前些年搬了新居,新居的楼房,紧邻着城市新建的广场。这个广场的中间有一个大型喷泉,那高高低低喷出的泉水,会随着音乐变化跳着各种姿势的舞蹈,夜晚还有五彩灯光伴着泉水闪烁,给人美轮美奂的感觉。夏日的夜晚,这里便吸引了城市里的男女老少,来来广场上休闲娱乐、玩耍嬉戏。

有跳舞爱好者,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有京剧、评剧、歌曲爱好者,自然要一展歌喉。有成年人童心大发,制作了特大的“冰猴”,在光滑的石面上甩得滴溜溜转。有人从甩“冰猴”得到启发,买来长长的鞭子,光了膀子甩得啪啪响。孩子们最喜欢那个喷泉,不怕湿透了衣服,把在高高低低的水柱间跑来跑去,当成最开心的游戏。更不用说那一对对躲在花影树丛中,搂抱在一起,卿卿我我的怀春少男少女了。广场上的一个个夜晚,便都充满了欢声笑语,都歌舞升平,都激情洋溢,都热闹非凡。

我家的窗户正对着广场,常常要等到外面的歌声笑声和喧嚣的人群,停下来后才能入睡。

一个夜晚,梦的幽灵开始向我招手时,窗外静下来的广场上,隐约响起了“咕呱咕呱”的叫声。这声音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又是那么的久违。

刚开始,我有些不相信,以为是在梦中,或者耳朵产生了幻觉。仔细倾听一阵,那声音虽然是压抑的,也有些变调的,但还是能辨别出,那分明就是青蛙的叫声。我疲倦的神经兴奋起来,被这声音诱惑着,爬起床来走出了家门。

这自然是夏日的夜晚,而且是夏日里一个晴朗的夜晚。那夜色深了,疲惫的城市已经睡去,马路上的华灯也躲到了树枝暗影里去打瞌睡。虽然斜挂在北面天空中的北斗七星,仍在慢慢地旋转着勺子把;头顶上守候在银河两岸的织女星和牛郎星,正在指挥者喳喳叫的喜鹊忙不迭地架设着鹊桥,为他们在快要来到的“七夕”相会做着准备。因为那距离太遥远,这些都响动无法听到,夜便是名副其实的万籁俱寂。

那“呱呱”的叫声,在这静谧中便清晰起来。

最初,这声音是回荡在空旷的广场上的。以对青蛙习性的熟悉,便朝广场中间的喷泉走去。果然,随着离喷泉的距离越来越近,很快听出青蛙的叫声,是从喷泉下面发出来的。我放轻脚步走过去,先是站在旁边听了一阵,而又后坐在了喷泉的台阶上。

对喷泉的结构,是基本了解的。它的地下部分是一个很大的储水池,上面有水泥浇筑的盖子,喷泉出水的地方,镶有不同造型的不锈钢罩子。罩子上有二三厘米宽的缝隙,用来喷泉喷出和水流回流。想来,那青蛙该是从不锈钢罩子的缝隙间钻进去的。

熟悉青蛙的人都知道,这种小动物胆子非常小。它不像喜鹊那样爱凑热闹,有个风吹草动,就会警觉地闭上嘴躲起来。不知道它是怎样发现,城市里的这个地方,有着这样一个水源的;也不知道,它是冒了怎样的风险,才来到这里的。

仔细倾听一阵,分辨出喷泉下面该是有三四只青蛙的。这几只青蛙大概知道所处的环境,叫得很谨慎。在“呱呱”叫几声后,便停下来一会,听到没有什么动静,再这样叫几声。那叫声在封闭的储水池里回荡着,引起一阵阵共鸣,难怪听起来有些喑哑。

我在那里坐了很久,一直没有动。有几次拿出烟来,想抽一支,又装进了口袋,怕打火机的声响打扰了它们。直到头脑变得昏沉起来,才轻手轻脚离开。那几只青蛙仍在身后叫着,它们大概要这样叫到天亮,叫到广场上有晨练的嘈杂声响起,才会紧张地闭上嘴。

回到屋里,很快睡着了,蛙声也很快在我的脑海里响起来。那叫声清脆嘹亮、声声悦耳,响遍了田野坑塘,响遍了五湖四海、河汉星辰。

家乡把青蛙叫蛤蟆,农谚说:蛤蟆叫唤在谷雨前,高高山上去种田。蛤蟆叫唤在谷雨后,坑坑洼洼去种豆。这意思是说,蛤蟆结束冬眠,在谷雨前叫成一片,预示着这是个雨水多、会发生涝灾的年头,不要去种低洼处的土地;而蛤蟆的叫声,出现在谷雨之后,则是个旱光景,不会发生涝灾。这该是千百年里,庄稼人根据青蛙的动向,观察天象物候得出的一个生产规律,也让人感到青蛙像是有着特异功能,是一种会预卜天象的动物。

青蛙不是神奇诡异的动物,但它却来无影去无踪。秋天时,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藏到什么地方去了。而在谷雨前后的某个夜晚或清晨,村头的水坑、田间的河沟里,猛然就响起了一片热烈的叫声,几乎是有水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听到它们的叫声。

特别是村头的几个水坑,这时候简直成了青蛙的乐园。青蛙天生好嗓门,叫声如宽厚的男中音。遗憾的是,它们五音不全,只能“呱呱”唱出一个简单的音节。但它们的热情很高,会反复重复着这个音节叫个不停,并且表现的相当有组织、有纪律。它们会有一个领唱者,或指挥者。寂静之中,这个领唱或指挥,率先“呱呱”叫两声,发出一个信号后,很快整个水坑里的青蛙都会兴奋地叫起来。这声音传到远处,被另一个水坑的青蛙听到了,马上跟着应和……如此扩展和蔓延开去,水坑里一片蛙声、田野里一片蛙声、天地间一片蛙声,这个世界便属于蛙声了。

这时候种子开始发芽,草木开始回黄转绿,熬过了一个冬天的虫虫蚁蚁,刚刚从藏身的地方钻出来。这时的大自然在吐故纳新,虫虫蚁蚁那个也不敢做声。青蛙却冲天一吼,吼来了春雷,吼来了春雨,吼来了桃红柳绿、万千气象。

青蛙春天时,整日浮在水中叫个不停。尤其是雨天里,雨下的越大叫得越欢,像是有些幸灾乐祸的。

青蛙的叫声是为了求偶。它们沐浴在春雨中,跃动在浮萍间,坐卧在荷叶上,在歌唱中完成交配后,便开始在水中产卵了。它的卵浮在水面上,像一团胶状泡沫,或刚生长出来的葡萄珠。五爷和我们讲过,蛤蟆也能成精,成精后不是像“聊斋”中的狐狸精,变成美女去迷惑书生;而是变成漂亮的小伙子去勾引女人,有的女人怀了“葡萄胎”,那其实是蛤蟆胎。

为了保证种群的延续,青蛙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只雌青蛙要产下上百只卵。经过日头照射水温的孵化,一个个泡沫中,很快就出现了一个个小黑点。没几日,这一个个小黑点,又变成一个个黑色的小蝌蚪,摆动着长长尾巴在水中游动起来。

在众多的动物中,青蛙的生长过程,充满了魔幻色彩。如果不是知道蝌蚪是青蛙的后代,很难想象它会变成青蛙的样子。

那些稚嫩可爱的小蝌蚪,顽皮而笨拙,游动起来带着一副让人喜欢的憨态。它初时,像一个黑色的麦粒、小豆;然后,又长成大豆、苞米粒,只是前面有两个眼睛,后面拖着一条飘带样的尾巴。这时侯是它生命最脆弱、生存最危险的时候,河沟里的水没了,它们会因干枯而死,游在水中的也会成为鸟类和鸭子等的食物。它们知道这些危险的存在,尾巴旁很快生出两条腿来。几天后,那条尾巴不见了,施了魔法样脱胎换骨成一只只小青蛙,爬到岸上来。

儿时不知道“青蛙王子”的童话,但知道青蛙吃害虫,是庄稼的卫士。

青蛙大概生来就是帮助庄稼人的,它在庄稼该下种时,结束冬眠钻出来,告诉人们年景如何。在有害虫蚕食蓬勃成长的庄稼时,又走进田野去扑捉那些害虫了。

青蛙除了擅长扑捉田里的害虫,对任何东西都没有伤害,虽然不少食肉动物都会扑捉它,真正的天敌是长虫。

青蛙对长虫有着一种生之俱来的恐惧。它在水中游泳的姿势优美灵活,在陆地上跳跃的动作矫健灵活。以它的弹跳能力和灵巧步伐,长虫是不会轻而易举捉到的。然而见到长虫,青蛙就像被施了魔法,不会往远处跳,只会往高蹦。看到过长虫吞青蛙的情景,那过程是很残酷的。青蛙被囫囵吞下后,还会在长虫的肚子里一拱一拱地动着。

或许,比长虫残忍的还有人。表现之一,便是我们童年时,对青蛙无聊的残害。那时候,我们把捉青蛙作为一个乐趣,常用的办法是把一根铁条,在石头上砸成梭镖状,磨出锋利的刃绑在秫秸上,做成“蛤蟆钎子”去插蛤蟆。插到蛤蟆干什么,完全没有想过,只是觉得好玩。

还有小伙伴捉到青蛙,会把一截麦秆插进屁股,吹成一个大肚子。有的因为青蛙跳得快,捉到后会把两条大腿的骨头折断,让它在地上拖着伤腿不能爬。有一种个头不大的“气蛤蟆”,用树枝轻敲后背,肚子会像气球一样涨起来。在涨到极限时,猛地踩上一脚,让它像气球爆裂一样发出响声。还有那些诸如剥皮之类的血腥举动,现在已心悸得不忍去讲述。

想起这些,心中有些怀疑。人是不是生来就有残忍的一面,骨子里就带着血腥和杀戮的基因?那时侯有的男孩子,对待青蛙就像唐朝有名的酷吏周兴、来俊臣。

这一夜,不知什么时候睡着的。记忆清楚的是,天快亮的时侯,迷迷糊糊做了一个梦:一只青蛙跳上了床头,它是绿色的,背上有三道金色的花纹,黑色的眼睛里,同样镶了金色的圆环。这该是一只漂亮的青蛙,小时候我们叫它“青倌儿”。这只青蛙目视着前方,下颏处白色细腻的皮肤微微抖动着,两条肌肉发达、矫健有力的大腿卧在身下,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这情景我是熟悉的,它该是发现了什么害虫,正在目测距离,很快就会一跃而起,弹出舌头飞快地把害虫捉住,送进嘴中。

梦中的我,想到儿时的残忍,想到童年的所作所为。想向这只青蛙道歉,想请它原谅,对它们的伤害,向它忏悔自己的罪过。这只青蛙见我要张嘴说话,以为想吃它,机警的跳到床下说:你们残害我们,吃我们也就罢了,但不应该占了我们的栖身之地,污染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过来我们是打不尽杀不绝的,为了消灭害虫,我们有着很强的繁殖能力,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现在村头的坑塘干枯了,河道里的水里充斥着染料味、水泥味、钢铁味、化肥味、农药味……我们的皮肤灼伤,也没法呼吸了。要知道我们是离不开水的,找不到生存的水源,我们无法求爱,无法繁殖后代,在陆地上跳过这个夏天后,就要断子绝孙了……

这只青蛙说到这里,抹了一把眼泪,颜色突然变黑,背上出现了白色的条纹,变成了一只儿时我们叫做“花老鸨子”的雌青蛙。接着它的肚子大起来,瞎了一只眼睛,没了一条后腿,变成了一只畸形的青蛙。

知道自己变成了这个样子,这只青蛙哭了起来,那呜呜咽咽的声音,完全不是青蛙发出来的,而是像癞蛤蟆那喑哑的叫声。

在青蛙的哭声中,我被吵醒了。耳畔响着的是广场上晨练的人群,在做什么健身操时播放的音乐。

这让我越发牵挂起广场上的蛙声。

那些日子,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便会走出家门,来到广场的喷泉旁,去听那几只青蛙的叫声。我听出那蛙鸣不是悠扬的、嘹亮的,而是幽怨的、压抑的,里面充满了绝望。

然而,在一个夜晚,这幽怨和绝望的叫声,也听不到了。

几天后,我明白过来。喷泉的储水池是水泥浇筑的,就像一座水牢或者地狱。里面的水,虽然没有受到什么污染,但这如水牢和地狱的环境中,是没有什么害虫供青蛙扑捉的。这几只青蛙该是为了爱情,为了希望和未来,冒死潜入到里面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