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那些曾经火爆的高息存款吗?有些银行的五年期存款利率一度高达6%以上,几乎是基准的两倍以上。

后来这些高息存款一夜之间下架消失了,没有下架的也大幅降低了存款利率。很多人不明就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幻想着这些高息存款可以再次出现。

高息存款未来发展趋势(高息智能存款一夜之间崛起)(1)

可以肯定的是,那种高息存款基本上不会再出现了,而且存款利率还会进一步降低。

其实,几年前风靡一时的高息智能存款,从出现的那天前,结局就已经注定了。最早这种产品诞生于民营银行,后来一些农商行、城商行也纷纷仿效。最后一些全国股份制银行乃至国有银行也被迫跟随,提升了其所发行大额存单产品的年利率。

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和当时的一些金融环境有关。为了鼓励金融行业多元化发展,民营银行应运而生。民营银行的特点是线上经营,没有线下网点。和传统的银行相比,吸收存款的能力不可同日而语。

为了提高自身的营销能力和知名度,获得人们的青睐,民营银行以金融创新为幌子,开发出了高息智能存款这款产品。就是分档计息,存款期越长,存款利率越高。

高息存款未来发展趋势(高息智能存款一夜之间崛起)(2)

这些“创新”存款一经推出,就成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甚至出现了连夜抢购的盛况。尤其是成为了一些老人们投资理财的最爱。借助于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流量优势,发行这些产品的民营银行以及一些小的城商行一时间也风光无限。

在这些银行的冲击下,一些正常经营的银行陷入了“囚徒困境”,被迫跟随定价。存款市场一度硝烟四起,存款大战一触即发。

最终监管部门看不下去了,利率自律机制率先出手,民营银行高息智能存款被点名批评,随即一些民营银行所谓的“创新”存款纷纷停止了销售,或下架或下调利率。紧接着监管部门又是一套组合拳,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无照驾驶”销售某些银行的高息存款产品被禁止,异地存款、靠档计息也灰飞烟灭。

高息存款未来发展趋势(高息智能存款一夜之间崛起)(3)

2021年 6 月,随着人民银行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浮动倍数”改为“加点”方式的确定,一场持续了几年的存款大战终于平息了,硝烟散尽,存款市场恢复了以往的平静,有序的运行着。

效果立竿见影,经过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优化后,很多银行的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出现了大幅下降。

数据显示:9月份新发生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2.21%,同比下降 0.17 %,和优化前的5月份相比,下降0.28%。其中,活期和一年以内的存款利率维持稳定,还有略微上调。2 年~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则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下降,而且存款期限越长,下降幅度越大。和优化前的5月份相比,两年期下降了0.25 %,三年期下降了0.43% ,五年期下降了0.45%。

高息存款未来发展趋势(高息智能存款一夜之间崛起)(4)

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LPR定价机制改革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实现了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的传导,企业融资成本有效降低。

不过有一个问题不可回避,由于存款基准利率的重要性,虽然在2015年的时候人行放开了存款利率上下限幅度范围,但是并没有取消存款基准利率的定价基准,而且受利率自律机制的约束和管理,有一个隐含的上限,国有大行1.4倍,其它银行1.5倍。

很显然,那些动辄5%或者6%的定期存款利率水平超过了这个上限要求,被整顿也是理所当然。

利率浮动定价方式改变之后,国有银行的加点上限为50BP,其它银行的加点上限为75BP。经过这种定价方式的优化,有效地降低了银行负债端成本,从而保证和畅通了贷款利率的下行通道,推动金融机构将政策红利传导至实体经济。

高息存款未来发展趋势(高息智能存款一夜之间崛起)(5)

看到这里,我想你应该明白了,为什么那些高息存款一夜之间崛起,又一夜之间消失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