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1)

大航海时代系列 [第205篇]

作者:温骏轩

编辑:尘埃 / 主播:安妮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2)

本节关注区域:五大湖流域、魁北克-温莎走廊

关注族群:法兰西人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3)

比起圣劳伦斯河来,五大湖的名声要大得多。除了它巨大的面积让人过目难忘以外,还在于其滋养了:芝加哥、底特律、多伦多等世界知名城市。巨大的面积,还为五大湖带来了惊人的储水量。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4)

很多中国人在谈及贝加尔湖时,都会为这个中国曾经有机会染指的湖泊,其储水量居然能占地表湖泊、河流所蓄积的总淡水量五分之一而感到震惊。鲜为人知的是,五大湖的淡水储量同样能够达到这个比例。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俄、美、加三国在世界淡水资源争夺中,占据绝对优势。实际上,地球上的淡水绝大部分是以冰川和地下水的形式存在,湖泊与河流中所储存的淡水只占总淡水量的千分之三。

更重要的是,一片土地能否有生机,主要还是取决于它的年平均降水量,也就是那些能够在自然界循环利用的“活水”。即使是阿拉伯、中亚的沙漠绿洲,虽然本地的降水量极其有限,但它们的规模大小,归根结底也还是取决于周边高地所能够收集到的淡水量。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5)

五大湖所储存的淡水,主要来自于最后一次冰期结束所融化的冰川之水,如果超量抽取是没有办法得到有效补充的。因此美、加两国目前对五大湖的用水管理,包括生态保护措施变得日趋严格。

只是不管怎么说,在可利用淡水资源越来越紧张的今天,北美大陆能有个这么大的天然水库,储存那么多的“活水”还是足够让人眼热的。一如大家看到的那样,五大湖现在为美加两国共享,其中面积排名第三的“密歇根湖”完全位于美国境内,两国边境线则从另外四个湖泊穿越。

五大湖流域图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6)

这使得美国得到了整个五大湖的72%,以及相应的流域面积。

很显然,这两个国家今天能够共享这个巨大的天然水库,在于它们对大英帝国地缘政治遗产的继承。然而五大湖的发现者及最初利用者,却不是英国而是法国。在最初的殖民争夺中,五大湖甚至一度成为“新法兰西”的内湖。

由于圣劳伦斯河与五大湖相连,沿着圣劳伦斯河布设殖民点、收购毛皮的法国人,很自然的就将控制线延伸到了五大湖。

圣劳伦斯河与加拿大的形成(横屏)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7)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先了解下五大湖的前世今生。大多数时候,即使是做地缘研究,对地质变化的关注度也不会太高。这是因为,相对地球的年龄来说,人类文明的历史实在是太短了。

除非在人类文明产生之后,某一地区的地形地貌还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并且这一变化有可能对本地区的地缘结构产生深远影响。以五大湖的情况来说,尽管它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时已然形成,但总得来说,这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湖群。

年轻到直到14000年前,才因为冰川消融而开始形成。一直到4000年前,方打造成现在我们看到的五大湖形状。

五大湖形成示意图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8)

假如北美文明的历史,有旧大陆诸古老文明那么长的话,那么这种变化很可能早就对这片大陆的地缘结构产生影响了。当然,以这一地区的气候来说,这种可能性近乎于零。

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它的地理变迁入手,来探究一下北美大陆当下地缘结构形成的底层逻辑。因为接下来你将看到,这些地理因素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存在,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

在五大湖形成过程中,融化的冰川之水并不总是沿圣劳伦斯河的河道,向北注入海洋。一直到冰川线退至圣劳斯湾之前,五大湖所溢出的湖水都不得不向南,向现在美国中部的密西西比河平原流淌。

密西西比河流域范围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9)

换句话说,在整个五大湖的形成过程中,为之充当出海口的是密西西比河。以至于在这一进程中,从魁北克到安大略湖一线的“圣劳伦河中游平原”曾一度也是一个湖泊。可以想见的是:如果这种流向是因为地势,而不是冰川暂时堵塞北流通道而造成的,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六大湖”了,而这个六大湖的储水量势必拉开与贝加尔湖的距离,独享世界第一之名。

更加深远的影响则在于,英、法两国当年在这一地区的博弈局面,乃至今日美、加两国的地缘政治结构将变得大为不同。在南流时代,五大湖之水通过西南部的“密歇根湖”,汇入密西西比河,并最终注入墨西哥湾。

圣劳伦斯河—五大湖流域范围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10)

圣劳伦斯河河道彻底解除冰封之后,湖水则转由东部的“安大略湖”,经圣劳伦斯河河道注入圣劳伦斯湾。然而在北流时代初期,圣劳伦斯河其实并不是五大湖之水唯一的出口。更准确说,蒙特利尔以南的圣劳伦斯河道,并没有一直享有输出通道的唯一性。

在最初的时候,五大湖之水还会从休伦湖北部的“乔治亚湾”向东流出,在现在“蒙特利尔”的位置上与圣劳伦斯河汇合。这条向东流淌的河道,现在被称之为“渥太华河”。

每一条大河都会有两条以上的源头,圣劳伦斯河亦不例外。如果把圣劳伦斯河与五大湖割裂开看的话,渥太华河无疑是主源的有利竞争者。问题在于,在覆盖圣劳斯湾的冰川消融之后,五大湖之北的水域面积开始缩小。

五大湖形成过程示意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11)

由于地势相对更高,原本将渥太华河与密歇根湖相接的这部分水域,缩减成为了一个单向注入密歇根湖的“尼皮辛湖”。这种变化使得切断与密歇根湖联系之后的渥太华河,没有办法这场地理竞争突显自己的存在。

然而这并不代表渥太华河不能在地缘政治层面发挥作用。大家是不是觉得渥太华这个名字有点眼熟?是的,这是加拿大首都的名字。根据一般命名原则,渥太华河显然是一条经行加拿大首都的河流。

渥太华国会山庄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12)

以旧大陆的经验来看,这样一条河流无论如何都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注意的只是,新大陆的两个英系国家,其首都在地缘重要性上的首位都不是很够,历史也不是很长。它们的产生,更多是两国在谋求独立过程中,内部地缘政治博弈的结果。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都能证明渥太华河不会是一条默默无闻的河流。尤其在你发现它的大部分河道是加拿大魁北克省与安大略省分界时。

让我们把视线接回到法国人开始殖民圣劳伦斯河流域的17世纪。在魁北克建立据点之后,继续溯河而上探索的法国人,最先发现的并不是与圣劳伦斯河相接的安大略湖,而是沿渥太华河向西发现了休伦湖。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13)

不过很快,法国人就搞清了到底是哪条河道能够帮助他们走得更远。更为重要的是,安大略湖以及其西南部的“伊利湖”在纬度上要更占优。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根据每一地区的三十年平均最低温度,做了一个抗寒性分区规划,并依据最低温度的高低划分出十几个等级,其直接意义在于为植物的引种提供参考。

北美植物抗寒分区表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14)

这一植物抗寒性分区,同样也能够为我们审视每一地区的气候分类,提供有利的参考。以此来说,你会发现安大略湖、伊利湖沿线的温度,要明显比休伦湖高出一个等级。作为最初的殖民者,以后来生活在这圣劳伦斯河-五大湖流域的普通人来说,倒并不会从科学的角度去思考这一切。

不过他们却会用脚投票,选择最适合自己生存的区域。今天有超过一半的加拿大人,生活在圣劳斯河中游以及安大略湖、伊利湖畔。鉴于这条走廊地带的北点,是位于中下游相接的“魁北克市”,而南点则是位于伊利湖西端、美加边境的加拿大小城“温莎市”,它被命名为了“魁北克-温莎走廊”。

圣劳伦斯河—五大湖流域范围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15)

“魁北克-温莎走廊”这个名字看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在历史上它还有个大家熟悉的名字——加拿大。换句话说,最初的加拿大或者说“法国人的加拿大”所指向的,可以说就“魁北克-温莎走廊”。

“加拿大”这个名称并不像圣劳伦斯等地名一样属于欧洲泊来品,而是出自原住民的语言,其原始的意思为“村庄”。在大航海时代,类似这种船员向原住民问这是哪里,原住民鸡同鸭讲的答案成为这一地区名称的故事实在太多了。相比这个误会是怎么产生的,我们更关注圣劳伦斯河流域与加拿大及法国人的关系。

在法国殖民时期,其在五大湖地区的殖民终点并不是名不见经传的“温莎”,而是以汽车制造业而闻名于世的美国城市——底特律。1701年,法国人在底特律建立军事堡垒“底特律堡”,以阻止英国人向北渗透及维护自己在五大湖地区的毛皮贸易垄断权。

如果不是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底特律堡被划给了美国,那么将这条加拿大的核心走廊称之为“魁北克-底特律堡”,所包含的地缘信息将会更加的丰富。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16)

底特律堡是法国在“加拿大”地区最南端的据点,但却不是“新法兰西”的终点。从地形图上你会发现,加拿大与美国的地理结构是一样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及科迪勒拉山系,分别从美国的东西两边延伸至加拿大境内。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17)

这种两边高、中点低的地形,意味着五大湖地区与美国中部的“密西西比河平原”之间,并没有难以逾越的高地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在五大湖形成时期,冰川之水曾长期南流入密西西比河的原因所在。

当然,你一定也感觉到了,来自北极的寒流同样能够顺畅的通过:哈得逊湾、五大湖区侵入美国中部。2019年1月,美国中北部地区迎来的历史性寒流,位于密歇根湖西南端的芝加哥市,气温甚至创下了历史新低的零下45度,就是这一地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体现。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18)

法国探险家是在17世纪7、80年代,从五大湖区出发进入密西西比河,然后再顺流而下抵达密西西比河在墨西哥湾的河口的。

在打通五大湖与在密西西比河的联系线后,法国宣布将整个密西西比河流域划入了“新法兰西”范围,并以当时执政的法国国王,著名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之名,将之命名为“路易斯安那”。

路易十四(1661~1715执政)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19)

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以及法国人当年的扩张路径,你很容易单从“新法兰西”的范围认定,法国应该是从更加温暖的密西西比河平原入手,然后再溯河而上逐步扩张至圣劳伦斯湾的。

大多数情况下,大航海时代的探险者们的确是愿意从更温暖的地区,以及河口切入,然后再溯河而上探索整个流域的。法国人在发现密西西比河时的这种反常规做法,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殖民重心在北部的圣劳伦斯河流域;另一方面则是刚才我们说的,两大流域之间没有明显充当分水岭的山脉相隔。

相比之下,当年西班牙人在控制安第斯山脉后,再试图从上游地区向亚马逊平原扩张时,遭遇的地理障碍就几乎是不可逾越的。以至于西班牙人只能坐视从大西洋方向渗入,并控制了亚马逊河口的葡萄牙人得到几乎整个亚马逊平原。

葡萄牙人在巴西的扩张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20)

然而我们一直强调,将某一地区以某一标准(通常是流域)画进自己的地图,与实际控制是两回事。在实际控制这个问题上,军事堡垒存在与定居者规模是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后者,将从战略上决定一个国家是否能够真正将探险家的发现转化为一块殖民地。

加拿大人口示意图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21)

一个客观事实是,法国在所谓的“路易斯安那”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开拓工作。这一点多少让人有些奇怪,今天这块气候、地形、水资源情况,看起来都挺适合人类大规模居住的大平原地区,已然成长为了美国的人口密集区。法国人又有什么理由,非要止步于加拿大而不去开拓“路易斯安那”呢?

路易斯安那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22)

法国没有能够这样做的根结,在于没有能够为其在北美的殖民地,吸引到足够多的移民。在法国殖民北美过程中,虽然依流域原则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了“新法兰西”的范围,但其真正的人口聚居地还是在加拿大境内,大部分的法国人又都生活在魁北克——蒙特利尔地区。

密西西比河流域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23)

换句话说,在法国人彻底失去其在北美大陆的殖民地之时,他们甚至都还没有能够跨越蒙特利尔,将“安大略湖”、“伊利湖”一线,经营成人口密集区,更谈不上有多余的人力在密西西比河进行殖民了。

关于法国为什么在与英国争夺北美的竞争中彻底失败,不同的角度可以给出不同的看法。比如身居欧洲大陆的法国,更热衷于在旧大陆争霸,而没有将海外殖民事业放在首位。

美国人口密度图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24)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后来,拿破仑重新将密西西比河以西的路易斯安那地区夺回后(原本送给了西班牙),很快又以1500万美元的对价出售给美国。不过这笔买卖之所以能够成交,或者说拿破仑能够那么轻易的,将路易斯安那当成筹码,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片土地上没什么法国人。参考法国后裔密集的“魁北克省”,至今仍在为独立而努力,对于这个原因就更容易理解了。

在移民北美的竞争中,英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及至法国失去新法兰西的19世纪60年代,生活在阿巴拉契亚以东,也就是“北美十三殖民地”的英国人,已经达到了160万人的规模,而生活在新法兰西的法国人,则只有可怜的7万人。

17世纪初期英国对北美的开拓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25)

23:1的人口比例意味着:即使法国愿意将“新法兰西”视为自己的核心利益,而英国决定放手。在新大陆内部的英、法竞争中法国势力也将很难取得胜算。

下一节,我们将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法国在这场人口竞争中的落败。新法兰西地缘结构,又对美、加两国的行政划分造成了什么样的直接影响。

- END -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26)

图集

戳图片,看往期系列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27)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28)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29)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30)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31)

加拿大 五湖(五大湖与法国人的)(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