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明洪武二年,中原百姓凋敝,十室九空。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从人丁兴旺的山西移民到中原各处。

但是当地百姓故园难舍,都不愿迁出。于是官府颁布告示“不愿迁徙者,到洪洞大槐树下集合,限三天赶到;愿迁徙者在家等候即可。”

百姓信以为真,三日之内大槐树下聚集十数万之众。结果他们被官兵团团围住,押解迁徙至中原各处。

为了防止百姓逃走,官兵们还把百姓的小脚趾甲砍了一刀,这批山西移民的小脚趾甲就被劈成了两瓣,形成了医学上所说的“瓣状甲”[1]。

各地小脚特点(脱鞋看看小脚趾)(1)

正常(左一)和分瓣(左二、左三)的脚趾甲[5]

瓣状甲就这样成为了中国各地山西移民后裔“认祖归宗”的标志之一。

如今,洪洞县专门建了个5A级景区,用作祭祖寻根之地。“举目鹳窝今何在,坐叙桑梓跰甲情”、“谁是古槐底下人,双足小趾验甲形”的楹联,也被放在了祭祖祠堂中。

尽管明朝大规模移民确有其事,但是砍一刀就获得了可遗传的瓣状甲的说法,自然不可信。

那么,一大一小的瓣状甲的背后究竟有哪些科学真相呢?

确实是祖传的

瓣状甲,又称为复甲、跰/bèng/甲、跰趾,是指小脚趾甲分瓣而非完整一块。通常是二瓣甲,偶有三瓣甲。其中二瓣甲可分为清晰型、融合型和退化型3种表现形式[2]。

各地小脚特点(脱鞋看看小脚趾)(2)

瓣状甲的类型[2]1.正常型;2.清晰型;3.融合型;4.退化型;5.三瓣型

瓣状甲既可以单侧发生,也可以双侧发生;双侧发生的比例更高,约占70%[3]。

作为脚趾畸形的一种极轻微的表现形式,瓣状甲一般不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据说也就是剪趾甲的时候不太方便,经常会剪到肉(没有瓣状甲的表示很好奇,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验)。

不过也有人因瓣状甲实在太影响日常生活而做手术切除的。

比如,有一位台湾男士[4]就是因为瓣状甲长得太宽了,穿上鞋子就会磨脚,忍了多年后,终于在37岁这一年,让医生做手术切除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男士的手术很成功,手术后2年随访没有复发。

各地小脚特点(脱鞋看看小脚趾)(3)

划线的那里是要划一刀的[4]

有些人一生下来就有瓣状甲,但很多人瓣状甲要到5岁以后才完全显现[2]。所以,那些父母都是瓣状甲的,孩子刚生下来没有瓣状甲,可千万别以为是抱错娃儿了,等等看,说不定孩子上了幼儿园的时候就有了。

当然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父母都有瓣状甲,而子女都没有瓣状甲。在复旦大学的研究论文[2]中,作者提到,在5个双方均有瓣状甲的家系中,子代均无瓣状甲。

通常,人们认为瓣状甲是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不过,2016年,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发表的论文[5]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他们收集了2980名汉族人的数据并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没有发现显著的主效基因对瓣状甲有影响,推翻了之前普遍认可的孟德尔显性遗传。

相反,瓣状甲更有可能是由多个微效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5,6]。未来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确定影响瓣状甲的基因。

不是汉族人特有的

除了山西后裔的传说,瓣状甲还被认为是汉族人特有的标志。

在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中,最后迁徙的一个匈奴与一位汉族少女相爱了。但由于汉族与匈奴的世仇,村民们要处死这对男女,行刑前二人的孩子让他们获得了一线生机。

族长要求:当孩子出生时,要看看这个孩子的脚趾,如果小脚指甲分两瓣就好好抚养他,如果是光滑的就杀了他。

将瓣状甲作为血统的符号也是经不起科学推敲的。

在2016年的研究[5]中,研究者还收集分析了721名新疆维吾尔族人的数据,结果发现维吾尔族人瓣状甲的发生率为51.15%,与本研究中汉族人的58.97%接近。

维吾尔族人是欧亚混合人群,在这一群体中,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瓣状甲。可见,瓣状甲并非是汉族人独有的特征。

各地小脚特点(脱鞋看看小脚趾)(4)

瓣状甲在我国不同省份的分布[6]深蓝色为瓣状甲,浅蓝色为正常型

此外,瑞士伯尼尔大学发表的一篇论文[7]中,也报道了58位瓣状甲者的相关信息,他们大多来自挪威、德国、瑞士、葡萄牙等欧洲国家。这一结果再次表明,瓣状甲并非某一民族或国家的人才有的特征。

各地小脚特点(脱鞋看看小脚趾)(5)

一位36岁葡萄牙女士的瓣状甲[7]

尽管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山西移民“砍一刀获得瓣状甲”的传说并不可信,但是瓣状甲的分布频率确实跟山西移民的流向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复旦大学调查的7个省份中,瓣状甲发生率最高的省份是山西和陕西,将近80%;河南、江苏、浙江3省的瓣状甲发生率均在60%左右;而江西和福建的瓣状甲发生率都不到40%[3]。

也就是说,从南到北越靠近山西、陕西,瓣状甲的频率越高;瓣状甲的频率以山西为起点向东南方向递减,与山西移民的迁徙路径有类似之处。

如此看来,瓣状甲与山西移民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或许我们可以说,瓣状甲的来源和分布状况与我国北方汉族人群的融合及迁移过程有着密切联系。

DW暗语

目前,关于为何汉族人群中瓣状甲出现频率非常高,还没有科学解释。瓣状甲的传说倒是非常多,这里分享两个有意思的,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1.由于绝大多数潮州人都有瓣状甲,潮州人曾一度被临近族群成为“六甲番”。

2. 有人认为瓣状甲是鲜卑人的特征。传说唐太宗发现自己有瓣状甲,为此还大为恼火。他下密令检查宫中所有人的小脚趾情况,结果发现后宫一半以上的人都有瓣状甲,这些人都是鲜卑人,而唐太宗的母亲也是鲜卑人。

参考资料:

[1]朱科静, 金英姬, 金玉姬. 瓣状甲的历史由来及遗传学研究进展[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7, 38(3): 212-215.

[2]郝卫国, 边建超, 朱萍. 瓣状甲的类型, 分布与遗传方式[J]. 人类学学报, 2005, 24(4).

[3]郝卫国. 瓣状甲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D]. 2005.

[4] Chi C C, Wang S H. Inherited accessory nail of the fifth toe cured by surgical matricectomy[J]. Dermatologic surgery, 2004, 30(8): 1177-1179.

[5]Zhang M, Wu S, Zhang J, et al. Large-scale genome-wide scans do not support petaloid toenail as a Mendelian trait[J].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Yi chuan xue bao, 2016, 43(12): 702.

[6]http://www.sibs.cas.cn/xwdt/kyjz/201701/t20170119_4738431.html

[7]Haneke E. Double nail of the little toe[J]. Skin appendage disorders, 2015, 1(4): 163-167.

头图来源:pixabay.com

本文作者 | WXY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