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前,开口女施主,闭口女菩萨,双手合十多谢老妈妈。人后,口吐芳芬,遇事脓包,吓昏过,愁哭过,跪过妖,喊过爷,摔马是常事,诳语成习惯。诳僧骗过猴子,骗过山贼,骗过白鼠,骗过美人,骗过老龟……

长老你这么诳,你佛知道吗?最后一难,千年老龟可不惯着他,直接把唐僧干翻到通天河。还诳吗?此处设置有突兀之嫌,一个龟龟要求带话给佛祖?暂且不表。

唐僧诳语成了佛,悟空杀伐成了佛,沙僧不打诳语不打妖,却没成佛。别都归为金蝉子身份,金蝉子只是佛祖手里的棋子。


取经路上为何没有妖怪喜欢悟空(一路诳语到灵山)(1)

从头诳到尾的唐僧

❶唐僧套路悟空

师徒二人刚上路,悟空一出手打死了六个山贼。唐僧骂人一向粗暴蛮横,悟空暴走,在东海溜达一圈,被好心邻居劝返。

行者: 这衣帽是东土带来的?

三藏:是我小时穿戴的。

——第十四回

唐僧故意摆弄行李,露出金光闪闪的花帽,骗悟空说那是自己的旧物。悟空主动回来认错,也以为师父不计前嫌在打情感牌,心头一暖,欢心地戴上花帽(金箍)。

见悟空上套,唐僧立马念紧箍咒,当场验证效果。悟空疼得嗷嗷叫,从此唐僧心安。

这种手段很下作,不是为人师者该干的,甚至不该是和尚所为,但唐僧做到了。


取经路上为何没有妖怪喜欢悟空(一路诳语到灵山)(2)

❷唐僧骗山贼

五十六回,唐僧策马前行遇山贼,吓得摔马,滚进草丛,大喊"大王爷爷饶命",骗对方"身上没钱,徒弟有银两,随后就到"。

悟空打山贼被骂"忒恶!忒恶!",自己骗起山贼张口就来,竟是如此自然顺溜。

害怕而撒谎,姑且理解,但口出妄言,要把白龙马送给强盗作买路钱。悟空很无语,"见过很多细皮嫩肉的怂和尚,没见师父您这么脓包的,老孙算长见识了。"


❸一口一个"娘子"呼唤白鼠精

白毛鼠精在黑松林钓唐僧。唐长老一见女人就母姓大发,悟空根本拦不住。害死镇海禅林寺六个和尚,自己也被掳进洞中。

唐僧在这节喊了五次"娘子"。尽管是权宜之计,但唐长老似乎很有情调,呼唤那个自然,似乎忘了出家人不打诳语的尴尬。


取经路上为何没有妖怪喜欢悟空(一路诳语到灵山)(3)

❹欺骗女儿国国王的感情

唐僧骗国王说,愿意留下与美人共枕眠,可派仨徒弟前去取经。此言正中姐姐下怀,国王大喜,满口答应。尽管计谋出于悟空,但长老连"这样不太好"的虚套都没说。

原打算送徒弟出城时趁机逃跑,不料马上遭到报应,一出城就被蝎子精掳走。忽悠悟空、山贼、妖精也就罢了,国王乃人间至尊,随便耍吗?必须得有教训。


❺通天河老龟被唐僧忽悠

已来到第最后一难,唐僧还在信口开河。

驮唐僧过河后,老龟让圣僧帮问如来,龟壳何时脱,寿命又几何?

你道那唐僧怎生回应?

三藏响允道: "我问,我问。"

——第九十九回

唐僧"响允",爽快地连声应承。如何向西天大佬提起一个老龟?悟空会不会跟风把龙王家族报六遍?如来有什么反应?唐僧没想过,也没考虑返程是否路过通天河。

轻诺则寡信,许诺太随便就不可信。老龟把这个诳语达人扔进了通天河。


取经路上为何没有妖怪喜欢悟空(一路诳语到灵山)(4)

❻没有最诳只有更诳

以上都不算个事!唐僧还有更生猛的妄言,那是随口而出,仨徒弟防不胜防。

闻听比丘国妖道要吃唐僧心肝,悟空一进馆驿就喊"祸事了!"仨字把唐僧唬得魂飞魄散,口不能言,两眼一翻,两腿一蹬,昏了过去。被八戒救醒,唐僧说了一句话。

三藏道:"贤徒啊,你(悟空)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

——第七十八回

身为师父,这种离谱的诳语脱口而出。八戒和沙僧面面相觑,哥俩应该称唐僧师父?还是随悟空升辈,改称师父为徒孙?

再看唐僧以前是怎么说的:

白骨精一节,唐僧绝情赶走悟空,并发毒誓,"再与你为师徒,我就下地狱!"

说到地狱,再谈谈唐僧干的事。


五十六回,悟空不慎打死两个山贼。心虚的唐僧开始演戏,责骂悟空,并为山贼祷告。

你到森罗殿下兴词,他姓孙,我姓陈。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

唐僧对着坟头嘟囔,我劝你为善,为你掘坑起坟(实际是八戒做的),取石做食,折竹为香。你到地府告状要分清,打死你的人姓孙,我姓陈,切莫错告我取经人。

八戒乐了,"师父倒是推得干净啊。"


取经路上为何没有妖怪喜欢悟空(一路诳语到灵山)(5)

打诳语的唐僧为何能成佛?

唐僧打诳语,只道是寻常。并非十世好人去取经,而是取经后才是十世好人。

悟空乃石猴,善恶一体。当着佛祖的面,悟空打杀了六耳猕猴(灭魔心),萃出了佛心(斗战胜佛)。这就是投名状。悟空取经是接受佛教教化的过程,考验的是兽性。

唐僧是凡人,遇妖就怂,犯难抱怨,口吐芳芬,打压悟空,被吊在梁上也不忘偷看蜘蛛精脱衣服……这些都是凡人凡性,当然也包括说诳话。唐僧历练的是人性。


一路西行,见惯了妖怪会淡定,经多了磨难会团结,西天越近越用不着抱怨,但自身毛病很难改,然而出家人不可打诳语。悟空调侃师父,八戒直接开怼,沙僧一直无语。

轻诺寡信,诳语时现,人前好说漂亮话,转身一切随风。一路诳语成习惯,注定会成为唐僧的一劫。佛说因果,或早或晚,最后一难注定因唐僧自身而起。所以这一难设在最后,考验唐僧的人性。不除诳语,何以成佛?

老龟的请求很突兀,故事情节很突兀,表面看来的确如此,但背后大有文章。


取经路上为何没有妖怪喜欢悟空(一路诳语到灵山)(6)

金蝉子只是如来手里的棋子

有人会说,真正原因是唐僧的背景,但只有这玩意远远不够,否则取经走个形式就好,何必三界兴师动众,折腾十几年?

别老生常谈什么金蝉子,他只是形象包装过的棋子。佛祖的计划是图谋佛教大业,与之相比,一个过期的二弟子算什么?!

杀生和色戒,唐僧断然不敢破,其他毛病比小编还多。若唐僧是民间圣僧形象,取经有什么用?取经人完美如圣人,如何彰显佛教的教化功德?圣僧才能成佛,普通人对佛教会敬而远之,佛祖宣传佛教还有什么意义?


西天一去十几年,认知、胆识、信念和信任,这些东西会随阅历而提升,但诳语唠叨,轻诺寡信,这种凡人俗性很难改变,哥仨管不了唐僧,白龙马也不敢踢他。

最简单的小事,往往是最难的问题,九九八十一难有人帮他摆平,恰恰自身才是最大障碍,成佛则必须克服。此谓修行也。


取经路上为何没有妖怪喜欢悟空(一路诳语到灵山)(7)

唐僧是聪明人,口口称呼"我佛",天天念叨"慈悲"。唐僧取的是大乘佛法,大乘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做事抓关键,其他皆云烟。

妄言诳语不影响唐僧成佛,如来两次忽悠猴子,美其名曰"智慧"。唐僧不行,必须先走过场,最后一难注定因自身而起。一路信口开河,把你干翻在通天河,好好清醒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