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七十二泉都有哪些(济南七十二名泉解读)(1)

济南七十二泉都有哪些(济南七十二名泉解读)(2)

济南七十二泉都有哪些(济南七十二名泉解读)(3)

济南七十二泉都有哪些(济南七十二名泉解读)(4)

济南七十二泉都有哪些(济南七十二名泉解读)(5)

济南七十二泉都有哪些(济南七十二名泉解读)(6)

这也是济南人津津乐道之事,翻开济南历史的长卷,历代文献上有关“济南七十二名泉”的记载,广为人知的前后共有四次。一是元至元年间于钦《齐乘》转述的金代《名泉碑》;二是明崇祯年间刘敕《历乘》所刊载的明代山东按察司佥事、诗人晏璧作于永乐年间的《七十二泉诗》;三是民国初年《续修历城县志》所载清代济南同考官、文人郝恭作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济南七十二泉记》;四是,济南名泉保护办公室,济南名泉研究会单位,于2004年4月4日,向社会正式公布了重新评定的“济南七十二泉”名录,即济南“七十二泉”的第四个“版本”。然而历史上这四次记载的“七十二泉”都不尽相同。

金代《名泉碑》所列七十二名泉

《齐乘》转述《名泉碑》中,历下名泉有::曰金线,趵突东。曰皇华、曰柳絮、曰卧牛,金线东。曰东高、曰漱玉,金线南。曰无忧、曰石湾,趵突南。曰酒泉、曰湛露,无忧西。曰满井、曰北煮糠,趵突北。曰北珍珠,白云楼前。曰散水、曰溪亭,北珍珠东。曰濯缨,北珍珠西。曰灰泉,濯缨西北。曰知鱼,灰泉东南。曰朱砂,灰泉西。曰刘氏,北珍珠西北。曰云楼,刘氏南。曰登州、曰望水,万竹园内,曰洗钵,登州东北。曰浅井、曰马跑,洗钵西南。曰舜泉,舜祠下。曰香泉,舜泉西。曰鉴泉,舜泉南。曰杜康,南舜庙。曰金虎、曰黑虎,李承务巷。曰东蜜脂,金虎西南。曰西蜜脂,东蜜脂西。曰孝感,孝感坊内。曰玉环,同知巷前,今县衙内。曰罗姑,塌竹巷东。曰混沙、曰灰池,城西南角场下。曰南珍珠,铁佛巷东。曰芙蓉,姜家亭前。曰滴水,又名清泉,西务北。曰灰湾、曰悬清,城西五龙堂东、曰双桃,城西丁子街北。曰温泉,城西石桥北城下。曰汝泉,神通寺内。曰龙门,一名龙泉,神通寺东。曰染池,龙门东。曰悬泉,中宫东。曰都泉,中宫东南。曰柳泉、曰车泉,中宫东远东庄。曰煮糟,四里山南。曰炉泉,南山下。曰白虎、曰金沙、曰白龙,龙洞山中。曰花泉,张马泊。曰独狐,灵岩寺。曰醴泉,黉堂岭北。曰浆水,盘龙镇东南。曰南煮糠,葛山窝北。曰苦苣,柳埠东。曰熨斗,梨峪门家庄。曰鹿泉,石固寨。曰龙居,长岭西。合趵突、百脉,总七十二。然而《齐乘》所未言及《名泉碑》为何人所记,原碑矗立于何处。同时于钦对《名泉碑》所列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也有看法,他指出《名泉碑》所列名泉,远至仲宫、灵岩诸泉具载,而华不注之华泉,明水镇之净明泉皆失不取,况“其名亦为甚雅,盖残金俗笔。”

明代晏璧《济南七十二泉诗》

明崇祯六年(1633年)刊刻的《历乘》,收录了明永乐二年(1404年)任职于山东按察司佥事、诗人晏璧作《济南七十二泉诗》,诗对济南“七十二泉”,逐一吟咏,这成为“济南七十二泉”的第二个“版本”。

明永乐二年(1404年),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晏璧(字彥文),由徐州判官迁济南,任山东按察司佥事。他虽是一位地方官员,但却十分喜爱赋诗歌咏,“以诗名于时”。他在济南任职期间,因感叹于“今济南环城不一舍许,而七十二泉献秀呈奇……故取而咏之,作《七十二泉》诗,(《七十二泉诗》自序)。这组诗共72首,每外名泉皆咏诗一首,体裁均为七言绝句。”现《七十二泉诗》,最早为明刘敕《历乘》所刊载。由于晏璧的《七十二泉诗》间世于明永乐年间,距金人《名泉碑》已有200多年。其间,随着岁月流逝,泉处地质结构的变化等,致《名泉碑》与《七十二泉诗》所记中的名泉有所不同。

其与金《七十二泉碑》相比,晏璧板的“七十二泉诗”中,对其《名泉碑》中的13处泉池进行了更换,即《名泉碑》所载的朱砂、云楼、鉴泉、金虎、灰湾、汝泉、煮糟、炉泉、白虎、林汲、花泉、鹿泉、百脉泉等13处名泉末收;新更换收录了朱公泉、白公泉、又女泉、北漱玉泉、南甘露泉、黑龙泉、鹿跑泉、胡桃泉、白花泉、明水泉、鱼池泉、悬珠泉、道士泉等13处名泉。同时内中还对7处泉名进行了更改。即《名泉碑》中的漱玉、溪亭、知鱼、滴水、悬清、苦苣、东高等7外泉名,改称为南漱玉,王氏溪亭、知鱼池、清水、贤清、莴苣、东皋。另还有二处泉址作了变动。即《名泉碑》中的独孤、醴泉的泉址原为长清的灵岩寺和章丘黉堂岭,晏璧则将它们改为历城的天马岭和康王山。

由于《七十二泉诗》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明代前期济南名泉的状况和分布,故在济南产生了重要影响。又由于在歌咏趵突泉的诗中有“趵突独儿第一泉”的诗句,致后人便以此称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并勒石立于泉畔。古至今日,它仍是研究探讨济南泉水流向、分布、变迁的重要资料。

清代郝植恭《济南七十二泉记》

清道光年间济南同考官郝植恭在《漱六山房人集》中,收录了他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所作的《济南七十二泉记》。民国时期,因《济南快览》、《济南名胜古迹辑》等书转载,这成为“济南七十二泉”的第三个流行“版本”。

郝植恭(1832——1885年),字梦尧,顺天三河(今河北蓟县)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中举人。同治二十年,以大挑分发山东,立官夏津、堂邑知县,署临清知州、莱州知府。同治二年(1863年)、十二年(1873年)和光绪元年(1875年)三为同考官,来济任事。他深爱济南山水,在任载期间,每欲遍览其胜,后作《济南七十二泉记》。《济南七十二泉记》是一篇极富瑰丽色彩的优秀记述文,文中运用了高度概括的手法,抓住了名泉的各方面的特征,致文章引人入胜,又便于记忆。《七十二泉记》不同于金《名泉碑》的泉池有27处,不同于明《七十二泉诗》泉池有33处,新收录泉池有25处,另将一处鱼池泉改名天镜泉。新收录双忠、响泉、冷泉、胭脂、当道、菩萨、窦姑、腾蛟、虎泉、草泉、南叵罗、枪杆、试茶、琴泉、琵琶、印度、锡杖、麻批、水帘、涌腾、团圆、避暑、冰冰、楚拉、天镜等25处。在“济七十二泉”问世700余年之后,《济南七十二泉记》又流传于世。

历史上金、明、清代三代所列名泉有许多不同,共累计有110处之多,其中三处版本都记有的有34处,不到最初录著的一半。明《七十二泉记》距明《七十二泉诗》也有400多年,在历经金、元、明、清四个朝代长达约700多年里,随着时间的演进,朝代的更选,以及个人的阅历不同等,出现三个不同版本的七十二泉,是十分自然的。历代三次泉池的变迁,也有今人研究泉水的变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今人们对拉城特色标志的“七十二名泉”备加珍爱,十分关心,于是便有了近时重新评定“新七十二泉”的一事来。“七十二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其来龙去脉如何,这一次又是如何评定的等,并非人人知晓。笔者时为济南名泉研究会的常委,自始至终参加了“济南新七十二泉”的这次评审,现把有关情况写记于下,以为关心、热爱济南泉水的人们提供参考吧。

今人们常会问及,为什么金人《名泉碑》将济南的名泉数目冠以“七十二”呢?原来,我国古人习惯以“七十二”作为一个“成数”来使有,用以表示某一事物数量人多,如表示各行各业的“七十二行”,孔子的第子总数为“七十二子”,描绘孙悟空变化多端的为“七十二变”,曹操死后的疑冢为“七十二冢”等等。金人《名泉碑》正式袭用了这个成数而已,其所收录的名泉显然并未经过严格的遴选,现在人们只能认为,它概述了古城济南的泉水之多。

尽管金人《名泉碑》被于钦讥为“残金俗笔”,但是自从被《齐乘》披露之后,济南才遂以“七十二泉”称誉于世,后又有明人晏璧作《七十二泉诗》、清人郝植恭作《济南七十二泉记》等名诗传文,至使《济南七十二泉》之说更加弘扬广大,流传至今。

新评定济南七十二名泉

自2002年4月至2004年4月,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会同济南名泉研究会,开展了重新评定济南七十二名泉活动,经过历时为期两年多的调研评审,评定了新七十二名泉,并报经济南市政府审定同意,于2004年4月2日正式向社会公布。

新七十二名泉评选条件是:

(1)、市辖区内的泉水,均可参办评审。并以古城区及风景名胜区为重点,兼顾区(市)县。

(2)、本着尊重古人、历史的原则,对“三代”所列“七十二名泉”全面考察,现水势旺盛、正常年份能常年喷涌,且周边环境较好的要尽量予以保留。

(3)、历史上未被列入“七十二名泉”,但今水势旺盛,环境优美,且有一定自然人文景观和旅游价值的泉水可以列入评审。

(4)、评审“七十二名泉”要充分考虑到泉水的自然景观、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周围环境和旅游开发价值等,进行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新评定《济南七十二名泉》版本中,新收录华泉、圣水泉、玛瑙、白石、九女、月牙、官家池、回马、虬溪、玉泉、濂泉、砚泉、无影潭、大泉、缎华、玉河、东麻湾、西麻湾、墨泉、梅花、清冷、檀抱、晓露、洪范池、书院、扈泉、日月泉等27处名泉。此新版本的一大特色是名泉属地新。首次将平阴县的名泉纳入“济南七十二泉”名录,而历史上,它们因属于济南府之外的东阿县,而未有机会跻身济南七十二名泉。新版本的另一个特色是,墨泉、梅花泉、砚泉等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数泉入选,它们均非自然泉,而是由当地人类活动造成的,如砚泉是大炼钢铁时挖铁矿所形成的,墨泉、梅花泉则是人工钻探形成。对于这个“新七十二泉”的推荐版本,老济南居民兴奋地说,真没想到,名泉一下子出了这么多新面孔,咱济南的泉子也和新世纪一样,紧跟时代的脉搏,日新月异,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啊。在评审过程中,多次征询社会各界与广大市民的意见。同时向社会广泛征集名泉的历史照片、资料、咏泉诗词、书画作品等。最终确定了《新七十二名泉》名单,此即为济南《新七十名泉》的第四个版本。同时还对名泉的排列顺序作了专门研究。2004年4月2日,向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数十家中央、省内及港澳地区的新闻单位,介绍了评审结果及说明,正式宣读了济南《新七十二泉》及十大泉群名录。次日,各新闻媒体将济南《新七十二泉》及名录公布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