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笑煮国 时拾史事

新年伊始,“老虎吃人”新闻占据各大媒体头条,各路话题刷屏...讲真,假如,我是说假如哪天我们真的和老虎face to face,怎么办?

熟读《水浒传》里“武松打虎”是没用的,那是虚构的小说,况且金圣叹早就说出了真相:“武松真乃天人也!”---你我皆凡人。But,Don't be afraid. 别忘了我是曾经教大家徒手捉龙的人!(《盗墓人满为患,徒手捉一条野生真龙才是最有前途的工作》mp.weixin.qq/s/QKQTFgeWUM26vgECn8rqbg)所以老虎嘛,肯定没问题!这回说说那些没有被老虎吃掉的古人,从他们的经历中,学习怎样才能不被老虎吃掉.

一.有个好领导

你不是杨乃武没有窦娥冤,但是,你会遇上老虎,而你会不会被老虎吃掉,很大程度是取决于你有没有遇上一个好领导。

如何面对老虎吃肉(向古代普通人学习)(1)

反面教材

顺阳县(今河南淅川南)“山中有虎“,北宋中期,老虎就不满足于当山大王了,“有虎来至城南”,当地的县令姓孔,他没有发榜文召集猎户限期捕猎啥的,用他的话来说“等写好了公文张贴出去,老虎已经吃饱了”。孔县令亲自率吏卒众人前往驱逐,“虎据山大吼,吏卒皆失弓枪偃仆”。混乱中,一位小吏居然被老虎叼走了!眼看自己的下属就要被老虎吃掉,孔县令手持猎弓毒箭冲向老虎,“逐虎入山十余里”,经过惊险搏斗,终于“逐虎人山十余里,竟射中虎,夺小吏而还” 。

元代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人张兴祖,人称张万户(万户: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统领千户(猛安)、百户(谋克),隶属于都统。)他“平生射虎数十”,所以有他在的地方,百姓们从来不担心被老虎吃掉。

一日,他正在山中悠闲的玩耍,猛然间一只老虎朝他扑来。张万户纵身一跃,迅速闪在老虎背后,以两只手把老虎顶花皮死死揪住,飞身骑在虎背上。那大虎咆哮起来,把身底下刨起两堆黄泥,做成一个土坑,他将虎的嘴直按下黄泥坑里,他腾出右手连打几十拳,打得老虎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浸出鲜血来,老虎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镇关西默默地转过身去,抹了把眼泪)老虎挺在地上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张万户放了手来,把老虎引以为傲的虎髭一根根拔下来,老虎想都不想立马死了。后来,人们都把张兴祖称作“杀虎张”。

二.老虎爱大米,劳动最光荣

初中语文课本《黔之驴》(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卷一九)里面,有一只谨慎、狡黠的老虎。某天,一只怪物吸引了它的注意,一开始,老虎是害怕的。驴子叫唤一声,就把人家的虎心虎肝吓得噗噗跳,“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由胆怯到试探,老虎从惊恐变作惊喜,它发现这怪物也就这么点本事,老虎咆哮而起,“断其喉,尽其肉.---这是成语“黔驴技穷”出处。

这个动漫范儿画面感十足的故事发生在贵州,写下这个寓言故事的柳大诗人是唐朝人,他万万没想到到了清朝,同样是在贵州的老虎会和驴一样,成为农民耕作的劳动工具...

“黔多山,重峦山谷间时有虎迹。”所以当地的百姓被老虎吃掉的可能性非常大.怎么办呢?贵州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意逆天,居然想到把山中大王训练来帮忙耕田,“代耕牛之役。”

武松要是知道了,肯定跺脚:“洒家如何想不到此等妙计,捉住大虫训练一番,帮俺哥哥做炊饼挑担子多好?”So,清朝时贵州劳动人民不被老虎吃掉的秘诀就是三个步骤让老虎勤耕田爱劳动.

如何面对老虎吃肉(向古代普通人学习)(2)

①:让老虎爱上大米

要让老虎耕田,先是得活捉老虎。这个其实容易,多设陷阱,诱以饵,使入。既得虎,缚其足而柙之挖一个陷阱,放上诱饵,等老虎落入陷阱,然后把老虎捆起来关在笼子里。

除了给老虎阅读“吃素改变你的一生”等养生文和“只要肯努力,没有改不了的坏习惯”等鸡汤文以外,就是要改变老虎的饮食结构,”日按时投以食,食多谷类,稍杂以肉。”只给老虎喂煮熟的谷物,在谷物里面稍微夹杂一点点肉类食品。处于食物链的顶端的森林之王一开始是拒绝的,“虎初不欲食,饥甚”。但是饥饿的力量太强大,老虎不得不妥协,“始稍稍食之。”虽然一开始它只吃掺杂在其中的肉类,但肉类细碎地夹杂在谷物中,于是老虎不得不吃下米饭。

“积数日,如其力已疲”,长期的食素,老虎的身体开始衰弱,然而此刻的老虎咬死十来个手持利刃的人还是很容易的。所以,要对它的身体进行改装,将能够伤人和扑食部分全部去除,“以铁锤敲其牙,去之务尽,复剪伐其爪,使平贴如牛蹄。遂缓其缚,而柙则如故。”最伤“虎心”的是让虎爪“平贴如牛蹄。”

已经和hello kitty差不多的老虎,每天就只给它喂米饭等煮熟的谷物了。“察其状,至食尽若有余求,别故弛柙门而纵之。”假如它还是没有爱上吃大米,就故意把它放了。“虎既去,不三日,必复来,盖爪牙既去,不能攫获他兽;即攫获,亦不能啖食也。”重获自由的老虎利牙和钢爪消失殆尽,它悲哀的发现自己除了靠人类喂养,只有等死。无奈之下,它只能回去笼中。

②:你看它好像一条狗

“农见虎之复至也,初不与以食,虎摇尾乞怜,乃以索系其颈,以曩食食之。”老虎回来了,肚子很饿向人摇尾乞怜,这时人就拿绳子把它拴住再喂它吃谷物。

这时人要给老虎取一个名字,“花花”,“大虫虫”,“豆豆”...以后就喊它的名字给它喂食,“或屋前,或屋后,或屋左,或屋右……每食,辙指置食方向,呼而与之”。这个过程对一只狗来说是有了主人有了家,而对一只老虎来说如齐天大圣“你看它好像一条狗”一样,道不尽的辛酸。

劳动最光荣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虎渐渐和人熟悉了,原本聪慧的它渐渐地能领悟到人的意思,“于是架之以犁,使习耕。”已经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老虎终于在耕田的过程中,找到了新的“虎生”---且力强而性奋,无牛之惰,有牛之功, 论力气,拼耐力,十头牛也比不上一只虎啊!

“日之夕矣,牛羊下来,耕虎杂其中,于于偕行,牛羊与虎,固耦俱无猜也。”---多么和谐美好的乡间画面啊!

三.“孝顺父母,学习雷锋,娶女汉子”

没有能够杀死老虎的领导也不是贵州地区的亲们,假如因为一些偶然因素遇到老虎,该怎么办呢?

孝顺父母

如何面对老虎吃肉(向古代普通人学习)(3)

《聊斋志异》中的《二班》讲述了两只孝顺母亲的优秀青年老虎的故事。

医生殷元礼被班爪、班牙请去为他们的母亲治口角两赘瘤。二班相待甚诚。三年后殷元礼在山中为群狼所困,生死存亡之际二虎骤至,扑杀群狼后消失。殷元礼借宿刚好遇到二班的母亲。他和这位“谈饮俱豪,不类巾帼”的豪爽老太太就喝上了,而且越喝越开心,结果都醉倒了...等他一觉醒来,哪儿有老太太,就一只浑身酒味的母老虎打着呼噜睡得正香,他正想逃跑,却觉得老虎的嘴边的瘢痕十分眼熟,”近视,则老虎方睡未醒,喙间有二瘢痕,皆大如拳...始悟两虎即二班也。”原来之前请直接去医治老母亲的”二班”就是后来救自己的二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真是孝顺啊!还不忘报答救母恩人.

所以,许多古人没有被老虎吃掉,就是因为具备孝顺父母这一美德.

《诚斋杂记》(元朝林坤撰)里面有个故事:少年丧父的杨威,生活艰难却十分孝敬他的母亲。一天,他跟母亲一起上山打柴,遇上猛虎。杨威自知无法抵抗,于是紧抱母亲边哭边后退,而且尽量挡在母亲前面,意思是你要吃就吃我吧!老虎见此情景,感其孝心,便回头远去。

②帮助有需要的人(虎)

《三言二拍.醒世恒言第五卷》中,梁妈妈为了让嫌贫爱富的老公答应女儿和曾经救过陷坑中老虎的穷女婿婚事,就说女儿被老虎叼走了,是老虎中报恩,梁大爷不信,梁妈妈就讲了个故事:昔时有个书生,住在孤村,夜间听得门外声响,看时,窗棂里伸一只虎掌进来,掌有竹刺甚大。书生悟其来意,拔出其刺。明晚,虎衔一羊来谢,可见虎通人性。

可不是梁妈妈胡乱编造的,据《虎苑》(唐代笔记)载,这故事是大诗人刘禹锡在一封信中讲述的:有位老妇人,走山路时碰见一只足上扎了芒刺的老虎,就帮它把刺拔了出来。等到老妇人回到家,老虎便扔来野兔、狐里等,此后每天都如此…

除了在老虎掉入陷阱,生病,爪子里扎了刺这些情况下伸出援手,还有一种情况也应该帮助它---生小老虎。

元世祖至元年间的某个深夜,家住温州城外的接生婆吴大娘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两个人十分焦急地抬着轿子,请她去接生。“人命关天啊!”吴大娘二话没说上了轿。不久就到了一个大房子里,吴大娘快速地检查了产妇情况后,迅速地凭借自己多年的丰富经验加上日积月累的精湛医术开始接生...一番忙碌后,产妇顺利产下了一个健康男孩儿。

吴大娘还没看清楚孩子的长相,就被飞快地抬回家。家人问她去了谁家接生,她竟然恍如梦中答不上来...这时家人听见门外有老虎呼啸声。往门缝一看,哇塞!两只老虎(跑得快~)。一家人都给吓坏了。直到天大亮,老虎不见了还听见人来往声音,他们才打开门查看,发现门口放着一只猪腿、一只牛腿。

他们明白过来,吴大娘昨晚是给老虎接生啊,这是老虎的谢礼---“谁谓禽兽无人心哉!”

武二郎,请借我一点小宇宙!

如何面对老虎吃肉(向古代普通人学习)(4)

载入史书的“感动大元朝道德模范女”共187人,其中161人为“重义轻生、有节操”的列女。“列女”们主要事迹是“乱世殉节”、“自杀殉夫”、“誓死不(再)嫁”、“割肉尽孝”等几类。而唯有她,在《元史·列女传》里被称作“烈妇”。

她做了一件事,就是不让自己的爱人被老虎吃掉.

这女子姓胡,是渤海刘平的妻子,我们就叫她小胡吧。至元七年(1270年,南宋咸淳六年),刘平要去枣阳服兵役。乱世烽烟,关山万里,谁知道跟丈夫分别还能不能相聚?小胡把全部家当收拾好,在稚气未脱的儿子帮忙下,把他们的家安置在了一辆简陋的车里,她带着儿子跟丈夫一起上路,日夜兼程风餐露宿。这一路十分艰苦,小胡很难想象多年以后会有群人,学习她还整出一路的诗情画意来洗净灵魂。

这一日,他们来到了一条名叫沙河的小河边,小胡和刘平跟平常一样,依水扎棚然后做饭安歇...夜深了,劳累奔波的这一家人进入了梦乡。

一只从山里出来觅食的老虎,它很饿。它来到小胡一家的茅棚前...小胡一下子就惊起,夜色朦胧里只见一片狼藉,有老虎的腥味和足印,有丈夫散落的衣物和点点血迹.这一切都在告诉小胡,丈夫被老虎叼走了!哪怕是李逵那种智商,都明白接下来的会发生什么事.

她大叫着奋力追赶上去。就在快要接近老虎时,踊身一跃,双手刚好抓住了老虎的一条后腿。老虎叼着刘平不放,也不回头,被小胡拖着跑不动,就用尾巴猛抽她---这是老虎拿人三大招之“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连武松都只能闪开,小胡却死死的拖着老虎不放手...如果她听说过她那位著名的山东同乡打虎的故事,她一定会希望武二郎能够借她一点小宇宙,能让她坚持下去.这时,小胡的儿子被吵醒,拿了刘平的武器跑上来,用力杀死了老虎。小胡与儿子抬着刘平去城里求医治伤.

如何面对老虎吃肉(向古代普通人学习)(5)

弱妻幼子虎口夺夫杀死猛虎!”这一爆炸性事件很快传开,官员们情绪稳定速度赶来拨专款抚恤他们母子,各大V以多角度视点撰文来分析评论这一事件,最后不遗余力赞小胡把所有的人感动得眼泪哗哗...

小胡什么都不想说---其实她早就被老虎吃掉了,各位不知道吗?

(欢迎分享盆友圈,未经授权,任何形式抄袭转载图文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参考资料:

(《新元史》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六十二)(《南村辍耕录》陶宗仪.元)

(《涑水记闻》司马光.宋)《元史》卷二百《烈女传·胡烈妇》

<从“列女”到“烈女”——兼论正史《列女传》取材标准的变化>《唐都学刊》2012年5期 作者陈桂权

<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及相关问题>《古今农业》2003(1)

关注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

时拾史事是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读者群号 535858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