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剪子来,戗菜刀”,那拖着长音,韵律十足的纯正济南腔吆喝声时常进入我的梦乡,让我恍惚间回到童年,回到济南上新街的老房子里。就如当初,刚从午睡中醒来,身边坐着笑眯眯的奶奶,拿着蒲扇为我轻轻摇动。

老房子所在的这片民居位于趵突泉,饮虎池和清真南大寺以南,山东剧院以北,广智院和齐鲁医院以西。清末时,横在齐鲁大学医学院校区和医院之间的南圩子墙处开辟了方便通行的新建门,也成就了两条平行相邻的街道南新街和上新街。上新街主街北起劝业场,正如其名,缓坡向南,步步向上,符合“有场益增新”的寓意。南端是高处的南圩子墙,墙脊处早已变成了现在的文化西路。这片街区大多是典型的北方民居,有很多四合跨院的那种。街道中段的一处院落 - 景园,曾是清末两淮节度使王占元的旧居。门楣上有<<景园>>二子,门侧石墙上有雕工漂亮的拴马石环。这一片与南新街有分支胡同相连,民国时期曾经有很多如老舍,舒同等名人墨客居住期间,解放后很多大院成了省直机关宿舍院。

梦回长街(梦回上新街)(1)

从我家老屋窗户看文光阁

01

街南段西侧有一片璧瓦红柱的宫殿式建筑群,它的东外墙有二百多米长,几乎占据了上新街的一半。走在又高又长的墙外,能够看到里面的碧瓦宫殿的飞檐。这是著名慈善机构 -万字会旧址,我小时候这里是省博物馆,买票就能进入参观,但我们小孩子总有很多办法溜进去。里面的三进院落整齐轩敞,建筑和景致非常漂亮,小时的我认为皇帝的宫殿也不过如此啊。特别是后面的文光阁(晨光阁),地基比墙外街面高出几米,使它显得格外高大,据说在二楼可以远眺大明湖的北极阁。红柱碧瓦重阁,画栋雕梁,气势宏大,整个上新街,南新街西段和徐家花园,都能感受到它古色古香的氛围。

梦回长街(梦回上新街)(2)

方荣翔先生旧居

这片街区至今保留完整,未被拆迁。我每次回国,都会去上新街老房子看看。现在,从泺源大街上就可看到恢宏的文光阁,仍然觉得它的壮美不逊北京故宫。可惜的是,现在那里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即使想买门票进入也不容易了。

我从出生直到13 岁就住在景园隔壁,文光阁下一个胡同口的小院里,胡同深处为山东省京剧团的宿舍院。记得6岁左右时,在胡同里与小伙伴绕着乘凉拉呱儿的奶奶耍闹,不小心撞到一位微胖白面,眉目俊朗的老伯身上。奶奶呵斥了我之后,起身恭敬地与对方攀谈,后来才知道这位伯伯是大名鼎鼎的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次子 - 尚长麟,他也是工旦角,就在省京剧团工作,算是我们的邻居。他似乎认识奶奶,客气地打招呼,还几次送过奶奶演出票。还有那位京剧花脸方荣翔,住在与南新街相连的小巷中,他经常路过我们大门口前往里面京剧团宿舍。我还好奇地问过大人,为什么方伯伯的脸不大,个不高,却能在舞台上演那么霸气的大花脸呢。八十年代初的山东省京剧团可是声明显赫,跟着大人去山东剧院看过几次表演,座无虚席,喝彩声不断。当然我最喜欢的,却是与街坊小伙伴们一起钻到后台,看演员化妆。有次,我被一位姐姐拉着画了一半眼妆,才被小邻居的父亲赶了出来。

梦回长街(梦回上新街)(3)

我小时候在趵突泉公园

说到表演,记得文光阁墙外路东,我就学的上新街小学的六一儿童节演出,真的是明星荟萃。除了省京剧团宿舍,附近还有省歌舞团宿舍。每当学校组织演出,很多同学的父母会在老师的邀请下登台。仍然记得场面轻松热烈,观众席里的家长中间有人互相起哄响应,“谁谁来一段”,“谁谁又新排了节目,请上台阿”。一些家长自带着乐器来开会,主动登台闹气氛。那心存侥幸的,也难不住推荐者,派人回他家取来家伙,将他的节目排后面就是了。

舞台设在校园外院,朝南带厦檐的一排平房前面。没有高台子,幕布和音响,舞蹈节目也在这片砖地上进行。学生们坐在前面自带的小马扎儿上,后面是家长们坐在课堂用的长条木凳上。现在还清晰记得的听过清唱“苏三离了洪洞县”“驸马爷近前看端详”等,也听过只用一把二胡伴奏的唱段,当然也少不了独舞,独奏合奏等。还有那个年代流行的样板戏,红色歌曲,小学毕业前有了新鲜的祝酒歌,泉水叮咚,军港之夜。这可是两个省级艺术团的演员在表演啊,虽然他们不是在正式舞台上,但那扎实的功底在轻松的气氛中,应该更加出彩。现在想想,在当时娱乐节目那么贫乏的年代,我们真的是身在福中啊。

梦回长街(梦回上新街)(4)

景园在主街上的老门

七十年代,晚上街道办事处偶尔放个电影,八零年后才有了电视,大家自带小凳儿去办事处大院里,那么多人守在一个12寸黑白电视机前看科幻片<<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英俊的麦克和会甩匕首的酋长,至今难忘。很快除了周二,每天晚上都有电视可看了,虽然只有一个频道,赵忠祥的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大家也爱。然后开始有邻居自己家买了电视机,但他们都房门大开着,附近邻居和孩子们都可以登堂入室去看电视,连续剧<<从大西洋底来的人>>就是在邻居家看完的,大人们还是喜欢看戏剧类节目,直看到<<再见>>字幕后出现闪眼的“雪花”才和主人家寒暄着散去。八二年家里也有了一个小黑白电视,我在自家电视上看到的第一个节目是<<动物世界>>里的非洲白蚁。电视和电视节目似乎就是在那三四年间蓬勃发展起来,几个频道,各种综艺和专题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而且如<<话说长江>> ,<<Follow me跟我学英语>>至今都脍炙人口。连续剧还多是引进的港剧外国剧,八三年有了首次春节联欢晚会。记得是在<<霍元甲>>热播之中,我们家搬离了上新街。

梦回长街(梦回上新街)(5)

也许是跟奶奶看多了戏,听多了仙女下凡的故事,小时经常梦见自己穿着京剧里那样的漂亮衣服,腾云驾雾地飞到从自家院子和窗户里就能看到的文光阁上。有时上课走神,也是想象着有个仙女正在阁上朱廊间漫步眺望。那时,觉得从家里走到趵突泉是那么遥远,长大后特别是泺源大街开通以后,发现二者距离竟那么近。便觉得记忆中那条从家门出去,过劝业场,通向趵突泉西门的长长的街道似乎是在梦境中一般。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在梦里飞来飞去的经历,可笑身在异乡已知天命的我,仍然会做这样的梦。梦里,上新街老宅,文光阁和奶奶的影子还是那么清晰,那磨剪子的吆喝声依然悦耳,还会飞到那高高的阁上,多么希望上面真的有仙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