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臊子肉

文/郭方正

汤汁臊子(一盆臊子肉)(1)

我们是生活在关中西府,周原大地上的原著土民,对于吃臊子面非常钟情喜爱,它已成为我们日常饮食的标配,以能咥碗正宗臊子面就成仙的成就感为荣,这种仪式感成全了父老乡亲的饮食观念,恒久珍贵。

臊子面是生活的精髓,它蕴藏着生活宝藏,这个宝藏就是这片土地上的魄魂。“民以食为天”,而臊子面就是天,它涵盖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照观秦人每日的吃食而涵养的精神风貌。

昨天从渭南回家,母亲就张罗着做臊子面。我内心好激动,好久都没吃到家中的臊子面了,今天好好美餐一顿,难得享受享受平凡生活的情趣。

今年猪肉涨价,关系国计民生,常在视频上,抖音上能看到大家对猪的诙谐调侃,猪显贵,猪肉水涨船高,人们对猪肉爱恨交织,这也真实体现了普通老百姓的心声。猪肉大涨,而对于吃素的人来说不打紧,有没有,没那么重要。

母亲喜吃素,对油腻的东西不感冒,对于臊子面最主要的一环,“爛臊子”有畏难情绪。今天我很好奇,母亲从老家刚到县上,没有爛臊子,该怎么做臊子面呢?看母亲这么执着,我说妈呀“有臊子吗?”我妈坚定的说“有呢,一盆呢。”

汤汁臊子(一盆臊子肉)(2)

一盆臊子就放在冰箱哩,我打开冰箱,看着香喷喷的臊子我咽下了口水。接着我妈对我说“这是你碎姑和你碎姑父,来咱家看我和你爸,你碎姑从宝鸡买的肉,到咱家亲自切肉,精心爛的一锅臊子。”噢,原来如此,我碎姑回娘家啦。

吃着碎姑爛的臊子的臊子面,我吃了好几大碗,面劲道,汤香肉美,连汤都喝的一滴不剩,nian、nian……面瘾过美了。感谢妈妈的手擀面,姑姑爛的臊子,人间真情,就在臊子面里。

说到碎姑,她出身农村,我爸是他的大哥,他们兄妹情深,尊重大哥是在还未出嫁前就形成的情感,这是岁月了见证了的真情。父亲是家中长子,在过去生产队干活时养家,是家里的主要劳力,这是时间抹杀不掉的真情。

最近碎姑和碎姑父是从四川儿子的家回到宝鸡自己的家来的,碎姑父是凤翔人,和姑母相处很好,而且他们对我爸我妈,对我们侄儿辈,对我们的子女,孙子(女)辈都照顾有加,满满的关心爱护。

我记得羽绒服流行的时候,碎姑就给我父亲买了最贵最好的南极羽绒服,父亲穿过一年就给了我,我穿了都好几年了,还很崭新暖和,只是在一次劳动时,袖子被荆刺戳破了,现在被母亲给缝好了,我还穿着,走在异乡的寒冬里,我依旧能感到温暖一直随我远行。

碎姑和父亲相差十五岁呢,姊妹五个,现剩下三个,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温暖,做为后辈儿孙,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这臊子面,不,是“蛟汤面”或者“”涎水面”的真实来历,大家都知道,这是周王犒劳将士和百姓的厚礼。让王公贵族,战士百姓都吃这“哈水”臊子面。

臊子面,现在被人们改良了,“哈水面”成了净汤面,这是社会进步,也是发扬了周礼文化。臊子面很神奇,臊子面里有亲情和友情。

昨天是我吃的平生最好的臊子面。在猪价最昂贵的时候,姑父姑母的真情流露。一盆臊子面里含有浓的化不开的亲情。

来源:扶风百姓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