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追逐娱乐的镜子。

周星驰带着《新喜剧之王》再次闯荡春节档,目前豆瓣5.8分,票房不到6亿,极大可能被《熊出没·原始时代》反超。

《新喜剧之王》是直接扑街了吗?周星驰还是那个周星驰吗?我看了很多关于这电影的评价,看遍了微博微信所有的赞美和吐槽,差评占的比例较多。

新喜剧之王为什么被称为烂片(新喜剧之王成为悲剧之王)(1)

周星驰这名字是金漆招牌还是票房毒药?

2013年,《西游降魔篇》横空出世,将内地春节档票房带上了10亿量级,稳坐票房冠军的宝座。而周星驰本人,也凭借《西游降魔篇》、《美人鱼》、《西游伏妖篇》成为春节档的常客,每次都斩获颇丰。然而,今次却是个例外。《新喜剧之王》的票房,对比其成本来说应该是绝对盈利的,但对于“周星驰”三个字来说,却是黯然失色。

对于票房,周星驰一向平淡对待,当年他上《锵锵三人行》,提到口碑和票房,他这样说:“现在大家知道一部电影的渠道是很多的,第一天第一场出来,假如你是好的,这个(票房和口碑)就会非常好,在最短时间,大家都会知道。假如你这个电影是不好看的,那也是最短时间(被人知道)。” 如今回头看这段话,简直一语成谶。从大年初一第一场开始,《新喜剧之王》就背负了太多的骂名。口碑的不振,直接导致了票房的下跌。

口碑崩盘还是成为下一部《大话西游》

说到口碑和票房,猫眼、豆瓣、淘票票三大平台的评分,越来越能反映出一部商业电影的票房实力。但一部电影的真实水准,要看尘埃落定之后的豆瓣评分,也要看专业电影人的打分。

曾经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我们都欠星爷的一张电影票。”

然而,从2016年开始,这句话逐渐变成了“星爷又用情怀来圈钱了"。对于欠票这一说,星爷早就在之前作出过回应。

新喜剧之王为什么被称为烂片(新喜剧之王成为悲剧之王)(2)

新喜剧之王为什么被称为烂片(新喜剧之王成为悲剧之王)(3)

尽管周星驰澄清过很多次,观众不欠他的电影票。

周星驰的电影,从来都需要时间去验证。比如当年的《大话西游》,票房口碑并不好,甚至被合作方西安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目为“文化垃圾”。而《功夫》从上映时的7分左右到如今的8.6分,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居高临下地指责观众的短视,从结果倒推原因也是一种耍赖。对于商业片这种快速消费品来说,我们不能用十年之后的评分去衡量当下的评分。

从西游篇开始,周星驰的电影始终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就是”卖情怀,炒冷饭”。

新喜剧之王为什么被称为烂片(新喜剧之王成为悲剧之王)(4)

对于这一代从小看周星驰电影长大的人,周星驰的各种老梗都熟烂于心。“老梗”这东西,是把双刃剑,用好了是加分项,用得不好是减分项。比如同样的踩脚梗,在《功夫》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而田启文的表情在《少林足球》中同样出现,这跳戏感来得非常的猛烈呀。但《喜剧之王》踩了田启文的脚,《新喜剧之王》同样踩了田启文的脚。然而,周星驰在这基础上进行了翻新,在新版里面,田启文变成了一名导演,下一秒,鄂靖文就因为重伤了导演而被丢出门去。《新喜剧之王》的所谓“老梗”,是对《喜剧之王》的呼应。在续集中使用第一集的梗,不正是一种延续和传承?

新喜剧之王为什么被称为烂片(新喜剧之王成为悲剧之王)(5)

这种旧梗翻新在电影世界里比比皆是。然而,可惜的是,周星驰的这种巧思,并没有引起观众的共鸣。他们看到的是周星驰再次讲起了老段子。现在的观影人群主力军是80,90和00,这一批都是受网络影响最快最深的人群,新事物的不断来袭,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个问题:

是新喜剧之王,还是“炒冷饭”?

网友反裤衩阵地在他的公号里这样写:“比起《长江七号》的做作、《美人鱼》的幼稚,《新喜剧之王》简直是无聊到尴尬。”

而在豆瓣,也有网友这样评价:“社会不同了,语境不同了,喜剧的模式是一样的,仍是艺海浮沉录,引发共鸣。但内容和深度与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而站在周星驰这样的网友,也会发出这样的慨叹:

新喜剧之王为什么被称为烂片(新喜剧之王成为悲剧之王)(6)

这似乎形成了一个共识:《新喜剧之王》真的很尬笑。

事实上无论从星仔变成了周爷,他还是那个周星驰,不是《新喜剧之王》不好笑,而是这个时代变得不好笑。

在《长江七号》、《西游降魔》、《美人鱼》和现在的《新喜剧之王》,实际上都保有星爷早年作品里体现的,无尽的真善美,打不死,不畏强权,对爱情的尊重。

但这些平淡的鸡汤已经无法再击中我们。

当年受过星爷滋润的年轻人,基本都开始还房贷了,步入中年。能够刺激我们肾上腺素的,是沈腾必须要一个月内花光的 10 个亿,是穿越回到过去改变命运。开心麻花常常让观众在电影里一夜暴富,过一把瘾;徐峥让城市人群的中年焦虑和中年危机找到一个出口,是普通人贫穷,看病难导致铤而走险,贴实大众;宁浩能把一部电影,拍给两类人看,家庭观众看到的是一部合家欢喜剧的电影,文艺观众看到的是具有强烈的政治表达、刺激到压抑的反讽喜剧。

这样既压抑又浮躁的年代,快餐文化的盛行,让人越来越难很沉浸地观赏一部电影,很多时候,人们的所谓“笑点高了”,不过是注意力不集中而已。于是,人们会更喜欢一些短平快的笑料,一些狂轰滥炸的大场面,而周星驰式的笑料,越难越击中观众。

是励志,还是烂大街?

周星驰作为一个香港文化浓郁的演员和导演,所有的戏路都透着早期浓浓的港风味,从剧本来说港式励志是非常明显的,很多话用国语是无办法表达港式幽默的,同一句话,用粤语说出来就让人捧腹大笑,但是一旦用国语就大大削弱了台词的魅力。就例如内地的一些电影,如果用粤语拍,完全是不伦不类。早期周星驰电影的成功是完全离不开周星驰本人的出彩演技,如果《新喜剧之王》换成是周星驰主演,会不会就有不一样的风景。

新喜剧之王为什么被称为烂片(新喜剧之王成为悲剧之王)(7)

而也有人会认为,周星驰的电影,从来就不是简单的励志。

是喜剧还是悲剧?

人生如梦,其实从另一个角度反倒证明了如梦成功的虚幻感……与其说因为努力奋斗成为了女主角,毋宁说是因为某种偶然性成为了女主角。从这个角度解读《新喜剧之王》,深入解释了这部电影是披着“喜剧”外衣的电影,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

我们大胆推测一下,女主“如梦”名字一样,其实她早就死了,死在那个被车撞的雨夜里。

理由网友给出的也非常有意思。

第一次点题,是如梦演死尸在车上吃盒饭的时候,耳机里放的是《天鹅湖》原版的《天鹅湖》是悲剧,这也就注定如梦悲剧结尾,而且,在被车撞的夜里,她耳机里放的,也是《天鹅湖》,最后颁奖背影音乐同样是《天鹅湖》,贯穿整部的悲剧。

第二次点题,是如梦和父亲吃饭的时候,死尸模样装扮的她,听到父亲说希望她成为律师而不是死尸,而如梦,对死尸并不是很恐惧,也许死亡对如梦来说,并不是那么不可接受。

第三次是在浴室那个拍摄,浴室里的如梦被骂皮肤松弛,这段是致敬《惊魂夜》,在原剧,浴室里的人是死了的。

最后,就是如梦打开那个光亮的大门之后,像不像从现实走到天堂梦境?

转眼就是突兀的一年后,没有任何解释,就是颁奖晚会,是不是莫名其妙?

作为得奖演员,大屏幕并没有播放她获奖作品,而是放的平生龙套画面。

最后也没有提到作品名字,也许,根本就没有作品,和最后观众欢呼的一样,一切,如梦。

以上就是那群资深影评人深度解读之后的结果,小人物依旧是小人物,相比二十年前的《喜剧之王》一口一个“死跑龙套的”,这次《新喜剧之王》没有一句跑龙套带着“死”字,但正是这样,可能死一直存在。

这一次是有些诡异了。你可以相信马可所言“人生如梦”,你也可以相信那就是真的。你还可以相信如梦在雨夜之时就已告别了她不知该不该钟爱的事业。全片最核心的台词是“去他妈的,感动吧”。周星驰没有一部电影,是想廉价地抚慰我们的。这次也不会。

新喜剧之王为什么被称为烂片(新喜剧之王成为悲剧之王)(8)

是周郎才尽,还是电影大师?

对于自己的电影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周星驰曾经这样说:“悲跟喜是相通的,卓别林的《淘金记》,没有东西吃的时候,只能吃皮鞋,对卓别林来说,这是多惨的一件事?但我们却会大爆笑。

在悲剧和喜剧的切换方面,《新喜剧之王》做得相当到位。

新喜剧之王为什么被称为烂片(新喜剧之王成为悲剧之王)(9)

是我们作为凡夫俗子读不懂星爷的《新喜剧之王》,还是星爷只是纯粹想唤醒我们心中的梦想呢?就如当年不懂《大话西游》,最后的对白。紫霞看着茫然若失逐渐远去的齐天大圣,心中似有疑惑,问:

“那个人样子好怪啊。”

武士,玩世不恭的笑了笑,说:

“我也看到了,他好像条狗啊。”

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新喜剧之王》的这些妙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周星驰的用心。

也许正因为是周星驰,所以大家才如此苛刻。

或者未来的某个时代,《新喜剧之王》就是下一个《大话西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