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防骗大数据

传销历史纠缠着复杂的社会心理,镶嵌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中,记录着物质文明爆发过程中精神文明的现实滞后,和面对浮躁的无力。

(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揭秘传销的神秘面纱(科普深度)(1)

题图:网络配图

在改开初期这个来自于西方的新生事物,暗藏个人自由意志至上价值观,以启蒙者面目出现在中国,我们用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接纳了它,而它却不断制造新的骗局和悲剧,给我们带了无尽的痛苦。

随着我们进入的社会主义新常态,在价值观多元化、信息多元化、消费多元化、投资理财多元化的时代,嫁接新经济新技术外衣的新传销种类,短短的五年里制造出顶峰一亿、年均数千万参与人次的增量,让社会谈传色变。大量的传销新名目游离在模糊地带,至今没有详细分类方法,以至很多新生事物都被传销污染过,左有越俎代庖的虚拟币,右有被污染致死的微商,中间是被忘却的僵尸直销。

这里提炼出传销群体的社会心理的,便于我们在飞速变化的社会中保持自省,顺便记录历史。

破窗效应

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这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传销江湖的破窗

传销的被动治理方式只解决了表面问题,传销罪的实践运用制约颇多,导致大批传销人不能被法律惩处,老百姓经常发现身边很多活蹦乱跳的传销头目,锦衣玉食招摇过市,上媒体出新闻家常便饭一样;更有涉案资金上亿,上当群众数万数十万的传销案例,其头目被法律的惩处是五年上下甚至一两年,自然而然有人会幻想,用一两年的牢狱换取千万身家。

这正反两面“榜样的力量”,让法律红线逐渐就变成虚线了,二三十年漫长过程里,在传销信息受众里形成一种共识逐渐浮出水面,“做传销不赚钱,但传销塔尖很赚钱”,慢慢慢慢就变成“做传销很难被法律惩处,顶多我名下不保留资产就可以了”,这两年发现有些传销人群里,转移资产规避法律风险,都变成日常管理的内容了。

群体的共识形成群体意识,

第一个破窗就产生了。

线性扩散

看到这个破窗的人多了,“广西传销辣么多,根本就没人管啊”,问来问去没有一个简单正义的结果,于是广西既然没人管,贵阳、成都、西安也可以;然后合肥、南京、长沙、武汉也可以,福州厦门惠州、苏州无锡昆山都有了,1040传销在诸多城市攻城略地之后,最后干脆在北京旁边的三河燕郊镇,也大摇大摆活动着上十万传销大军了。

这是局限于传销江湖内部的“线性状态扩散”的破窗效应,也是传统传销扩散的主干部分,赤裸裸的现实就放在老百姓面前,你认为老百姓会怎么想呢?(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所以不管怎么说,广西这第一个破窗的责任,是躲不掉的绝不可以推卸的,这些事实易铁说了十年,已无力重复不再赘述了。

多维扩散

线性传播客观上拉长战线,扩大了传销自身生存基础,而多维状态则以裂变方式辐射到传统行业,利用浮躁和冲动把小麦地改造成了韭菜田,让浮躁的空气开始裂变。

从捡韭菜的李笑来,到呓语不断的徐小平,再到坐庄的杜均,一个完整产业链变成破窗链,都因为有大量小白韭菜、传销韭菜进了币圈链圈,不割白不割啊,几十个亿现金面前节操当然不值钱了。其当下心态就是,韭菜去别地方被连根拔起,不如我这里只割一刀,一没有风险、二来这些人天生韭菜活该,于是手起刀落时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当割韭菜变成常态主流,自身发展的公信力丧失殆尽,监管就自然而然到来,可即便如此现在还有人捧着这些人渣的臭脚,在半夜三点钟。

这个破窗之外是几千万人数的韭菜地,几万亿的民间资本去向,这一步就跨出了IT,踏在了安全警戒线,“大交易所大庄家都没死,我割点小韭菜凭什么会死”,这些面对面调查中才能听到的话,对赌法律和监管的心态呼之欲出。

为了维持返利的高息,市面流通十块钱的东西一定要卖一百,这种弄虚作假侮辱了每一个人的智商,而我们的法律却无计可施,这是整个传销江湖最灰色的灰色幽默。(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云联惠这样的公司存在三四年,就能号召一大片消费返利公司前仆后继生生不息,间接有两千万人次卷入其中,不管云联惠是不是破窗,反正他身后是一大堆破窗,一片狼藉不堪入目。

茅台有个分公司做定制酒,2014年开始大批的消费返利传销去定制茅台,然后掉头用茅台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地位甚至合法性,我无从下嘴。

另一个意外的破窗是,朋友圈微商的垃圾信息跨出微信,占领了几乎所有互联网信息发布平台,这时候你才能体会信息真的会爆炸,把所有的自媒体平台及读者都恶心了一遍后,每个自媒体平台开始增加审核人手。

这个破窗之后,就是效仿者出口转内销的新传销模式迅速爆炸发展,国内开盘=>国外注册空壳=>国内拉下线,以规避跨境执法,其配套工具流及黑色产业链都已经完全打通,效率之高和配合之默契已经接近黑产巅峰了。

1、很多教练技术这样培训里,动则就是原生家庭、弑父情节如何如何,强调放飞自我和成功路径的时候,传统伦理中最坚固的“家观念”就自然而然和成功对立;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传统核心价值观念,被“自我”、“自由意志”的旗号冲垮,狂妄的只有自己没别人,仁义礼智信早就在九霄云外;

诸多国学流、哲学流、心理流的传销种类,这些披着心理学、宗教、哲学、灵修、慈善、爱国、国学的外衣培训,提高了传销洗脑的段位,也扩大了传销基础受众,而这些片面的唯心主义,往往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错觉,让当事人沉迷在小环境氛围中,忘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传统的伦理基础。

我们经常看见社会新闻里,有传统行业销售部门采取激烈的传销式管理,公然在公众场合践踏员工人格尊严,无法可依的时候,这就是一个赤裸裸的破窗,恶狠狠的强奸了我们对人性的善意。

洗脑是手段,

全面升级的号角已经吹响!

传销江湖“辉煌无比”的虚拟时代已然过去,代表依靠组织形式已经发展到极致;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学院时代,依赖洗脑的深度化极力控制思想和行为,已经全线开启了升级模式:

1、来自币圈、链圈的技术流升级;

2、来自邪教、伪宗教的哲学流升级;

3、来自灵修、非主流心理学的心理流升级;

4、来自各类伪大师专家学者的国学流升级;

5、以五行币、善心汇、东望集体为代表的上访流升级。

(九大流派其余四类为传统传销类型,产品流,暴力流,诈骗流,概念流)

传统人格的人,

为什么容易被传销洗脑?

就像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里的苏州河一样,传统人格里只看私利不顾公德的顽疾,与传销发展下线即产生收益的核心特征高度重合。

即:“不管真假我拿到钱就好,在三十个下线之前回本走人我就安全了,别人赔钱与我无关”。差序格局的核心是当下真实的既得利益,骗局崩盘戳穿前后也还是私利在最核心,只有在拉下线时才短暂客串一下团体格局。

在调查中常见一个现象,具备一定陌生人社会现代意识的人,传销洗脑很难洗出信任感,即便进传销了也不一定是被洗脑,理性和常识一直存在;多数消费返利和虚拟币传销以逻辑欺骗为诱惑手段,其本身并无信任与否的判断失误。

传销的“传”字是传播的意思,传播的核心是信息,而信息的核心需要信任度来做背书以确保到达率。中国熟人社会的基本架构本身包含信任,让这个信息天然无障碍传播,传销就是天生适合中国传统人格。那么我们当下社会处于从熟人跨向陌生人社会的节点时期,会出现什么问题?

反过来看,这个信息的起点若有偏差虚假,固然一切皆空;而过程中的利益取舍,必然让传统人格极力维护既得利益,信息传递中就必然有了主观的水分误差,这和谣言是一个原理,无法躲避的人性恶之花。

所以人际网络不论你是多善意的初衷(尤其是消费返利传销),在转型期浮躁台风眼的当下中国无法善终,层次越多链条越长死的越惨,人性偏向取决于私利,说人性本善除了傻子就是骗子。

在过程中的必然负面化,让我们对起点要慎之又慎,控制上就需要精细化。但是,很多人不在乎结果,而社会的这条苏州河,就承受了这个污染。

这就是传销存在的最底层的社会心态,扩散出去的涟漪,在浮躁空气中、法制建设的缝隙里、民间资本狭窄的内壁上,来回反射共振加强了信号。终于从社会边缘,被推进了浮躁的台风眼,从被动传播形态变成主动制造内容的形态,各行各业或深或浅的涉传涉洗,都证明了这个巨大的社会性破窗效应的起源所在。(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传”,这个字的本质,此时此刻,已经从金钱的蛊惑,变成了传染浮躁的针刺,伪装以针灸的名义穿透皮肤,直刺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信任基因。熟人社会跨向陌生人社会,个体精神层面的安全感,越来越依靠法律。法治中国梦,任重,道远,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