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妈

前几天的家长会,在校门口听到几个家长在议论老师,总之,有夸奖的,有有点小抱怨的……我不想对这些做任何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个人觉得孩子的教育,需要家校合力,家长和老师互相沟通、配合,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就算对老师有一点小小的不满,也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说出来,觉得这样不好,也会影响孩子对老师的态度,而这个态度又影响他对这位老师的喜爱程度,进而影响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的喜欢程度,“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相信这句话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

就算有的时候,孩子因为不熟悉、不了解,或是其它原因而对老师有些负面情绪,家长也要适时的引导,尽量不要破坏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说不定哪天这位老师就是他崇拜对象。

平时,我跟孩子的聊天中,比较关心的是孩子喜不喜欢他的任课老师。我会用心和他聊天,时刻了解他对老师的态度,及时的给予老师赞扬。如果孩子对老师有那么一丢丢的负面情绪,我会及时的化解或是和老师沟通。

记得六年级下的后半学期,他的英语老师张老师,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快的融入初中生活,便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每周五放学后稍微延时,给他们上20分钟的复习并拓展的课。孩子有些抵触,说不少同学都讨厌延时课,他也不喜欢,好不容易放学了,还要上课,都没心思听。我说,是的, 要是我的话也不喜欢,也是盼着快点放学的。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张老师不给你们上课的话,她是不是也可以早点下班回家?是不是可以先批改作业,不用晚上熬夜批作业?又或是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呢?可她为什么非要给你们上课呢?又没人逼着她做。孩子想了一会,说他知道了,其实张老师都是为了他们好才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他会用心听课的,要不然张老师的辛苦就白费了。进入七年级不久,有 一天孩子回来兴奋的告诉我,张老师太厉害了!以前教的拓展对现在学的知识大有帮助,所以英语翟老师讲的课,他很轻松的就听懂了。这些年,我从没在孩子面前抱怨过一句他的老师,有的只是赞美,所以“老师”这个称谓,在孩子的心里一直都是美好的,神圣的,值得尊敬的!

正衡中学,是孩子在小学时的奋斗目标。真正进入 这所学校后,孩子对他的每一位任课老师都是喜欢的,每天放学回来滔滔不绝,说他的同学多么的优秀,他的老师如何的好,课堂上的点点滴滴,说各科老师的课都很精彩,听不够。还有他们的班主任江老师特别的厉害,他很佩服,还有教语文的蒋老师,不光课好,人也有气质。她上课时, 经常一手拿书,一手很随意的斜插在裤子口袋里,那样子很酷,很美,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来形容蒋老师再合适不过了。但可惜的是蒋老师只教了他们两个月,就换成了孟老师,孩子一开始很不适应, 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拿他们俩作对比。我问他孟老师怎样?肯定也很喜欢的吧?他说:“喜欢呀,其实孟老师也挺好的,可我就是忍不住,老是想起蒋老师。”我说你这样想正常啊,经常听你说起蒋老师,我也有点舍不得的,更何况是你。因为蒋老师先入为主了, 教了你们两个月,有感情了,想她是正常的,等过段时间就好了,你肯定也会更加的喜欢孟老师的。之后的聊天中,我会多问一些孟老师的信息,并适时给子赞扬。渐渐地,聊起孟老师时,他不再拿蒋老师作比较。他告诉我,孟老师上课很有趣,也很幽默,别看孟老师人高马大的,但孟老师平时可细心了……另外,孟老师是学心理学的,很厉害,是二级心理咨询师,最高等级的(具体的原话我记不太清了,反正是很崇拜的口气)。他还告诉 我,孟老师年轻的时候很瘦,比现在更帅气,他看到过孟老师年轻时候的照片,总之,他对孟老师是崇拜的。

他还经常向我描述孟老师的样子,说是以后我看到了就会认得出来。有一次去正衡听公开课,现场的一位主持的老师姓孟,突然感觉他很像孩子口中描述的孟老师,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感觉,便偷拍一张照片回来给孩子看,孩子竟然洋洋自得地说:“我们孟老师厉害吧,一眼就被你给认出来了!”我都无语了,难道不应该是我厉害,一眼就把孟老师给认出来了吗?

进入高中后,孩子依然喜欢他的每一位老师,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郭爷爷”,幽默风趣的教物理的冀老师,知心大姐姐一样的教英语的姜老师等等,可惜的是高二分班全部换老师了。刚开始分班的时候,孩子们特别舍不得和他们打成一片的姜老师,好在时间会冲淡一切,孩子已经慢慢适应了,开始喜欢上现在的每一位任课老师。

总之,从幼儿园到现在,孩子没有他不喜欢的老师,孩子曾感叹过,他怎么这么幸运,遇到的每一个老师都是他喜欢的。确实是的,一路走来,孩子遇到的每一个老师都很好,尽心尽责,在此,真诚地感谢孩子所遇见的每一位老师,感恩你们对孩子的辛勤付出!

(2022.11.14晚。以前随手记录的一些碎片文字,这次排上用场了,省出不少时间,哈哈,这是不是就叫懒人有懒福[呲牙])

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对老师的建议:家长对老师的态度(1)

图片随便配的,喜欢这满眼的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