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含冤而死的英雄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位都称得上死的悲壮!

一、拒交兵权的李牧

武安君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

前期李牧在赵国北部对抗匈奴,他用十年时间养精蓄锐,仅用一战就灭了十万匈奴主力,然后又灭襜褴,败东胡,收林胡,使北方游牧民族十多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在廉颇被排挤出赵国后,又是李牧临危受命,回邯郸率军抗击暴秦。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1)

公元前233年,李牧率赵军八万大破二十万秦军于宜安,秦国大将桓齮兵败潜逃,二十万秦军被杀的只剩下八万,赵国得以喘息。

同年,秦国再度大举出兵攻赵之番吾,李牧出击,秦军又败逃。这次李牧以五万不到兵力,击溃杨端和十万秦军。

公元前 232年,嬴政再征兵卒二十万,分别增援杨端和及王翦,四十万秦军被李牧用骑兵游击战拖住长达一年,秦军见难以速胜便撤军而走。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2)

公元前 229年,王翦与杨瑞和再次率秦军四十万攻赵,李牧率八万赵军抵御,两军又形成了相持局面。

此时,王翦已经意识到李牧不除,难以灭赵,遂再行反间故计,他派奸细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赵王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说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赵王迁不加证实,便派宗室赵葱和齐人颜聚去取李牧的兵权。

但李牧并不是一个迂腐之人,他知道自己一身系赵国存亡,于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交出兵权,但如此一来,昏庸的赵王迁更加害怕,他密令郭开除掉李牧。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3)

公元前229年11月,外出查探敌情的李牧在归途中惨遭颜聚伏击,李牧及其亲随100多人全被射杀,临死前李牧大呼“天要亡我大赵啊!”李牧死后,颜聚斩其头,封存后送往邯郸。

三个月后,王翦乘势急攻,大破赵军,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颜聚,赵国灭亡。

二、项羽与虞姬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的悲壮不仅在于不肯独活,还在于他与虞姬的千古爱情。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4)

当楚汉之争来到第4年,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陷于一筹莫展的境地。为了瓦解楚军的斗志,韩信还编出一曲楚歌,教军士在楚营外四面唱和。楚军一时间斗志全无,一个个在夜色掩护下陆续逃散。

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烦闷地在帐中饮酒。当时,面对自己挚爱的虞姬,楚霸王抚今追昔,心潮难平。他禁不住慷慨悲歌:“力拔山分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词苍凉悲壮,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5)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不可避免,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但他唯一忧虑的是一直陪伴他东征西讨的挚爱。

这时,营中更鼓敲了五下,项羽回头对虞姬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突围。”这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姬一起突围的话。为了不使项羽为难,虞姬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6)

虞姬决然自刎,想的是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他突围东山再起。但不想天意如此,项羽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汉兵的追击,自刎于乌江边,这年项羽才31岁。

据说,项羽死后,汉兵一拥而上,疯狂地争抢他的尸体,抢到项羽一条腿的小兵杨喜还被刘邦封为赤泉候,食1900户。

幸运的杨喜,悲壮的虞姬。

三、数万将士为之鸣冤的高仙芝

有人说,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李林甫,没有他的“蕃将久任边帅”政策,安禄山也不会成为三镇节度使,镇守幽州长达十多年。这其实还真是冤枉了李林甫,不说如果没有他,其他人能不能镇住安禄山,就说李林甫虽然贵为宰相,话事的却是唐玄宗李隆基,安史之乱就怨不到他头上。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7)

况且如果没有后来李隆基的那一番自毁长城的骚操作,安史之乱根本不用打八年。

安禄山造反以后,李隆基便派高仙芝和封常清率军平叛,两人都是当时名将,军事才能很高,被称为帝国双璧。

当时两人很清楚叛军的实力,因此采用的办法是死守潼关,然后再趁机袭击后方。

从战略上来说,这是最正确的选择,河北各地郡县纷纷起兵对抗叛军,郭子仪,李光弼分别出井陉,太原,准备抄叛军老家,只要高、封守住潼关,就守住了长安,叛军不日将进攻无门,后退无路,土崩瓦解指日可待。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8)

然而李隆基却犯了“用人疑,疑人用”的大忌。由于安禄山造反,他开始不信任这些统兵的将军,于是派了一个叫边令诚的宦官做监军。

据载,边令诚向高仙芝和封常清索贿,被二人严词拒绝,于是边太监就向李隆基告起了黑状,说这俩人故意放弃了大片土地,还克扣了士兵的口粮和军饷。老迈昏庸的李隆基当即大怒,下旨诛杀高仙芝、封常清。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9)

边令诚奉旨带领刀斧手来到军中,先诛杀封常清,又抓来高仙芝,宣读了圣旨,高仙芝说:“我放弃洛阳,陕郡,确实是死罪,但要说我克扣士兵口粮,军饷,是污蔑,将士们都在这里,你可以去问。”

高仙芝回头又对兵将们说:“我把你们招来,是为了打叛军,叛军强大,我们才退守潼关,如果我有罪,克扣过军饷,你们就说,如果没罪,你们就替我喊冤枉。”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10)

于是数万将士一起跪下大喊“冤枉”,喊声惊天动地。

但被吓坏的边太监还是色厉内荏地说,“你这是煽动,是想造反吗?”无奈的高仙芝不再看边令诚,而是对着封常清的尸体说:“你是我提拔的,今天能和你死在一起,也不算寂寞。”于是慷慨就死,将士无不泪下。

然而这只是李隆基自毁长城的开始。

高、封死后,朝廷又派来另一员名将哥舒翰镇守潼关,在李隆基的严令下,哥舒翰大哭一场,出关与叛军野战,结果大败,潼关失守,不久长安也沦陷,李隆基狼狈出逃成都,天下糜烂至不可收拾。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11)

四、铁血郡王——郭昕

公元755年,安史叛军自幽州南下,席卷大唐江山。刚刚登基的唐肃宗调驻守西北的唐军回师平叛。吐蕃趁机出兵,攻下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的沦陷,使西域和李唐中央失去了联系,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飞地”。

尽管西域唐军早已被吐蕃围困成为孤军,可在失去了朝廷支援的情况下,西域守军仍然奉李唐正朔坚守西域。而率领这支西域孤军,固守抗敌的就是唐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铁血郡王郭昕。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12)

郭昕是汾阳王郭子仪的侄子,他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前往西域任职,担任“安西四镇留后”。

郭昕到任时,原本有两万余人的安西守军,因为精兵内调的缘故,只剩下万余人。可即便如此,郭昕仍然激励士卒,与时任北庭大都护的曹令忠一起,为大唐王朝坚守着天山南北。两人这一守,便是整整二十一年,期间因战火阻隔,二人与朝廷断绝联络。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13)

唐德宗建中二年,郭昕与曹令忠一起派使者借道回鹘赶赴朝廷,上奏西域故土情形。当时的唐德宗,本以为西域早已无唐朝寸土,闻报,与群臣喜极而泣,哭声响彻于殿上。

随后,唐德宗对郭昕与曹令忠进行了嘉奖,任命曹令忠为北庭大都护,赐名李元忠;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并诏令四镇将士均破格提拔七级。

两年后的贞元二年,李元忠去世于任上,由杨袭古接任其职。当时沙陀、回鹘二部连年被吐蕃侵扰,已无力救援唐军,远在长安的大唐朝廷,也放弃了对西域的经营,除了口头升职嘉奖,也无力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支援,至此,西域唐军彻底孤悬在外。但郭昕与杨袭古二部唐军,固守如故,唐军在伤亡日重,且得不到补充的情况下,仍与吐蕃反复拉锯,逐地争夺。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14)

贞元七年,北庭都护府被吐蕃攻陷,北庭节度使杨袭古血战身亡。北庭都护府自李元忠被围,至杨袭古殉国,前后共固守国土三十五年。

其后数年,吐蕃又接连攻陷安西数镇,至唐宪宗元和三年,吐蕃攻陷龟兹。此战,已然两鬓斑白的大唐武威郡王、安西大都护、安西节度使郭昕率所部数千唐军死战不退,最终,郭昕与麾下将士一同埋骨沙场,无一投降者。这时,距郭昕最初临任安西,已有四十二年了。后人钦佩称郭昕的忠贞劲节,赞他为“铁血郡王”。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15)

五、宁肯站着死的曹髦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族彻底控制了曹魏的政权。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掉曹芳,立曹髦为帝。虽然曹髦此时年仅13岁,但已经是一位被称赞为“文似曹植、武类曹操”的俊秀少年。

曹髦知道,自己已经犹如砧板上的肉随时都有下锅的可能,唯一的希望就是不要让司马氏抓到把柄,再寻求那万中无一的机会。所以曹髦小心伺候着郭太后,乖乖地给司马师盖章,小心翼翼地过着那好似永远也结束不了的傀儡生活。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16)

一晃十几年过去,曹髦19岁的时候,司马昭已经一如当年的曹操,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而且正在谋划进封晋公,司马昭之心已是路人皆知。

曹髦再也没有时间去谋划,是选择继续当傀儡,乖乖地把帝位让出,换来像刘禅一样的乐不思蜀,还是选择抗争,英勇的死去。

曹髦最终选择了抗争,他决定拼死一击,率领仅有几百人的队伍杀向司马昭的大将军府,企图击杀司马昭。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17)

可是,这支队伍不但人数少得可怜,而且大半还都是没有战斗经验的仆人,太监。他们还没出宫,就碰上了司马昭派来迎战的千余名禁军。这群禁军以司马昭的爪牙贾充为首,叫喊着朝曹髦扑了过来。曹髦仗剑大喝道:“吾乃天子也!你们突入宫廷,难道是想弑君吗?”

贾充根本不屑回答,他指使手下成济向曹髦冲去,可怜只有一腔血勇的曹髦连一句“匹夫安敢无礼?”都未说完就被成济一戟刺中前胸,跌出皇辇……

不过,最后成济也被司马昭当做“弑君之人”斩首示众,成为可笑的“背锅侠”!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18)

曹髦的一生虽然短暂,在历史上也未留下多少痕迹,但他血性的决心、悲壮的气势、宁肯站着死的勇气还是让我们无比感叹——无愧曹操的子孙。

北魏孝庄帝评价曹髦:“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

六、死士豫让

豫让,春秋末期晋国人,著名侠士。豫让的祖父毕阳,是晋国有名的侠客。豫让先后跟随过晋国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始终默默无闻,后成为晋国智伯的家臣,得到尊重和信任。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19)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和韩、魏合谋将智伯灭掉。后赵襄子把智伯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知道后,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发誓要为智伯报仇。

不久后,豫让就进行了第一次刺杀。他改姓换名,伪装成受过刑的人,然后怀揣匕首进入赵府修整茅厕。但是被人发现后被捕,赵襄子有感于他的忠诚,就把豫让放了。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20)

虽然第一次刺杀失败,但豫让并没有放弃,他深知自已还有最后一次机会,为避免被认出以致功亏一篑,他下决心改变容貌,他先是在身上涂上生漆,使肌肤肿烂,然后剃去眉毛胡须,割破脸皮。

为以防万一,他还装扮成乞丐去妻子面前行乞,测试一下妻子能否认出他。

结果,妻子一眼就道破了豫让的行藏,原来豫让的样貌虽然大变,但声音却没有瞒过朝夕相处的妻子。于是豫让再次放出大招,他吞咽滚烫的木炭,使自己的声音变得嘶哑,这次他的妻子再也认不出他了。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21)

他的朋友劝他:“以你的才能,假如肯假装投靠赵襄子,赵襄子一定会重用你,那你不就有机会报仇了吗?何必这样虐待自己呢?”

豫让说:“如果我这么做,那赵襄子也算我的知己了,我要再刺杀他就太不仗义了,也对不起自己的本心。”

不久后,豫让潜藏在赵襄子必经的桥下,趁机刺杀他。赵襄子来到桥上,坐骑受惊,他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抓住了豫让。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22)

赵襄子对豫让说:“你对智伯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我赦免过你,这一次,我不会再放过你了。”

豫让知道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的刺杀。赵襄子答应他的要求,脱下衣服给他。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含笑伏剑而亡。

七、瓷片割腐肉的杨继盛

杨继盛是明朝嘉靖时期的刑部员外郎,以直言敢谏著称。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23)

嘉靖三十二年,杨继盛以《请诛贼臣疏》上书弹劾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结果反遭后者诬告,被廷杖一百,然后投入死囚牢。

因家人所送的药物都被狱吏截下。杨继盛“两腿肿粗,不能前后;肿硬若木,不能屈伸。”入狱后,创伤发作,杨继盛遂摔碎瓷碗,用手拿碎片割腐肉。肉被割尽,筋挂膜,他又用手截去。为他持灯的狱卒看得心胆俱裂,杨继盛却安然处之。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24)

有一位同僚实在看不下去了,托人送给杨继盛一副蛇胆,告诉他:用此物可以止痛。但杨继盛拒绝,曰:“椒山自有胆,何必蚺蛇哉!”

严嵩本想将杨继盛杀死,但杨继盛在陆炳等人的保护下,在监狱之中艰难存活了三年之久。不过“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嘉靖三十四年,严嵩趁陆炳不在京师的机会,授意刑部尚书何鳌,将杨继盛处决,弃尸于市。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25)

杨继盛被害前留下名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他面对不平事的浩然正气、面对死亡时的谈笑自若令人敬仰!

八、自献人头的樊於期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都知道荆轲刺秦的故事,在秦国大殿上,荆轲追着秦王绕柱三匝,差一点就杀死秦王。但荆轲能够接近秦王,除了有燕太子丹提供的燕国地图外,还有荆轲向樊於期所借人头。

樊於期,原为秦国将军,因参与嫪毐谋反,被秦王嬴政通缉追杀,于是叛逃至燕国,被太子丹收留,并封为大将军。但樊於期留在秦国的族人却被诛杀殆尽。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26)

秦王政二十年,秦国灭赵后伐燕,太子丹决定兵行险着,派荆轲去刺杀秦王。荆轲欣然同意,但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需要秦国地图和樊於期的人头,太子丹说:“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用私事相害。愿你再作考虑!”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杀害樊於期,便自已去见樊於期,向他提出要借其项上人头一用,樊於期并未顾忌自己的性命,而是大称:“妙计也!”遂自刎。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27)

后人言“燕赵之地重节义之风,多慷慨悲歌之士”,说的不仅是荆轲还有自献人头的樊於期。

九、孙承宗

孙承宗,明末军事统帅,在大明王朝抗击后金入侵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辽东三杰”之一。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28)

孙承宗曾为蓟辽督师,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使后金不得存进。后来遭魏忠贤所忌,辞官归乡。皇太极包围北京时,朱由检召回孙承宗,孙承宗运筹帷幄将清军击退。但不久之后孙承宗又遭弹劾,再次辞官回乡。

崇祯十一年,清兵深入内地,十一月九日围攻高阳。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全城军民与之血战。三天后,城破,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皆战死,孙承宗被俘。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29)

被俘后清军对于这位老敌人十分崇敬,劝降不成后,遂令其自尽,以示对他的尊敬之意。孙承宗接受了清军的尊敬,整理衣冠,面朝北面叩头,自缢而死。死后谥号文正。

十、周遇吉

周遇吉,明朝抗清名将,《明史》说他“秉骁猛之资,所向摧败,皆所称万人敌也!”

崇祯九年,满清进攻北京,周遇吉血战有功,连进二秩,为前锋营副将。崇祯十年,跟随孙应元讨贼河南,战光山、固始,皆大捷。崇祯十二年,周遇吉扼守槐树关,张献忠“遂不敢犯”。崇祯十五年,周遇吉在杨柳青与清军大战三天三夜,清军死伤数千,创造了明清交战史上罕见的明军以少胜多的战例。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30)

周遇吉最出名的一战当属宁武关之战,力抗闯军,举家战死。

当时,李自成率领大顺军东征,一路招降纳叛,直至宁武关城下,周遇吉时任山西总兵官,他先是在代州与闯军激战,后退入宁武关据守。李自成先是以屠城相要挟,又许以高官厚禄,周遇吉均不为所动,并发炮轰击义军,击毙万人。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31)

当有人劝说他投降时,周遇吉大怒道:“吾世受皇恩,怎能叛逆?尔等不思杀贼,反而要做说客!当斩!”于是周遇吉怒斩此人,并将首级送往北京。

李自成见招降无用便发力攻城,官军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渐渐不支,周遇吉便亲率健兵百人埋伏于城门后巷内,然后开门诱贼,闯军见状蜂拥至城门口,就在这时,城门闸下,伏兵四起,周遇吉一人连杀数十人,伤四骁将,李自成大恨,连攻四昼夜,城破。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32)

破城后周遇吉继续巷战,他所骑战马仆倒在地,又徒步跳荡,格杀数十人,战斗中,周遇吉身中数箭,最终体力不支被俘。被俘后周遇吉仍大骂不止,被李自成命人悬于高竿之上,用乱箭射死,再用刀脔割其体。“公伤重被执,骂不绝口,贼缚之教场旗竿上,乱箭射之,共脔其肉。”

城中士民被周遇吉的忠义感动,也都参与到巷战,周遇吉的儿子们和他并肩战斗,全部战死,家中的女眷数十人在夫人刘氏率领下占据山顶公廨,登上屋顶射杀敌军,最后放火自焚,周遇吉一家人全部殉难。

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名人(盘点历史上死得最悲壮的十大人物)(33)

战后,李自成曾言:“如果明军将领都像宁武的周遇吉这样,我们不如回陕西休息,将来再作打算!”周遇吉一人就使闯王产生了放弃的打算,可惜的是这个念头刚产生,就被宣府总兵王承胤的降表给冲淡了。李自成也重拾信心,不进北京誓不罢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