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今天的故事,要从雍正十三年(1735)阴历八月二十二日这一天说起。这一天夜间,漏将二鼓的时候,睡梦中的大学士张廷玉忽然听到有人“咚咚”砸门的声音,其声急促。张廷玉披好衣服出来,只见是宫中内侍神色匆忙,前来急召自己入宫。张廷玉一见内侍匆忙至此,心中立刻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雍正刚上位的时候有哪些皇子(从九子夺嫡成功上位的雍正)(1)

电视剧《甄嬛传》中雍正剧照

雍正暴毙,密诏迷踪

张廷玉不敢耽搁,慌忙随太监飞奔至圆明园西南门,早已在门口等候的三个太监,来不及说话,就将张廷玉引往雍正寝宫。一路上,张廷玉只见到处灯火通明,太医内侍们在寝殿内进进出出。庄亲王、果亲王、大学士鄂尔泰以及诸位皇室大臣,都像热锅上的蚂蚁般站在殿前。因为他们和张廷玉一样都没有想到,深夜受召,竟然是因为“上疾大渐”。

张廷玉诸人在烟雾缭绕、帷幔重重的寝殿之中,见到了令他们“惊骇欲绝”的一幕:白天还勤政如常的雍正,此时却双目紧闭、奄奄一息,眼看已到了弥留之际。见此情景, 一时间人心惶惶。张廷玉在他的《自订年谱》中,还心有余悸地回忆道:时交子时,忽然宫门大开,哀乐四起,内侍高声宣布:大行皇帝龙驭宾天。在听到这个噩耗的那一刻,所有人失声痛哭,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混乱中,张廷玉忽然想起一件极其重要的事,那就是大行皇帝生前的立君密诏。国不可一日无君,若此时不将密诏请出昭告天下,将来未免会再生枝节。

雍正刚上位的时候有哪些皇子(从九子夺嫡成功上位的雍正)(2)

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

然而,就在张廷玉责问大内总管为何不马上将密诏请出时,总管却说匆忙之间,大行皇帝并未提及密诏之事。张廷玉等人知道兹事体大,不敢有丝毫耽搁,急令内侍四处寻找,这才终于在雍正身边,找到了密诏副本。又火速令人赶往乾清宫,请出藏于“正大光明”牌匾之后的密诏正本,两相对照确认无误,这才宣布大行皇帝立储密诏。四皇子弘历受命登基,也就是后来的清高宗乾隆。

看到这里也许就有同学产生了一个疑问,立嗣这么重大的事情,为啥雍正偏要搞得这么神秘,以至于众人在这个节骨眼上,差点出了大乱子?其实,秘密立储这项规定,并不像你想得那么简单,这里头实在是大有名堂。

而这件事,这还要从康熙朝的“九子夺嫡”事件开始说起。

雍正刚上位的时候有哪些皇子(从九子夺嫡成功上位的雍正)(3)

“九子夺嫡”关系图

太子被废,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事件,指的是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继承人的事件。九子夺嫡事件和著名的玄武门事件本质相同,都是兄弟手足为了争夺皇位而爆发的经典内斗。这场重大的政治事件中,先后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参与其中。其波及人数之多,过程之残酷,权术阴谋之精彩,都值得后人为之玩味。

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康熙一生,共有二十四个儿子,因为长子胤禔是妃嫔所生,所以按自古立嫡长子为皇太子的惯例,康熙将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的二阿哥胤礽立为太子。然而随着胤礽渐长,渐渐恃宠而骄,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在许多事情上丝毫不顾兄弟父子的情分,这自然也引起了其他皇子的极大不满。

康熙四十七年,大阿哥胤禔首先发难,举告太子暴戾不仁,其他皇子纷纷附和。起初康熙并不以为意,偏巧这时候十八阿哥突染疾病,救治不善而死。这时候太子胤礽却表现得和一个没事人一样。这不禁让康熙皇帝想起十几年前,自己身患重病时,太子也像今天一样,毫无嘘寒问暖之举。康熙每念至此,都无比寒心,于是渐渐起了废黜之意。

雍正刚上位的时候有哪些皇子(从九子夺嫡成功上位的雍正)(4)

电视剧《步步惊心》剧照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颁下一道谕旨,宣布废太子之位,并将之幽禁于咸安宫内。太子被废后,其余诸子无不摩拳擦掌,更有甚者,开始结党营私、拉帮结派,为以后的争储做准备。可是,康熙是一个念及旧情和痛恨结党的皇帝,他一方面顾念着已逝的赫舍里皇后,一面又对跃跃欲试的八阿哥等人深恶痛绝。

“(四十七年) 冬十月甲辰,削胤禩爵。……十一月癸酉朔,削直郡王胤禔爵,幽之。……丙戌,召集廷臣议建储贰。阿灵阿、伦岱、揆叙、王鸿绪及诸大臣以皇八子胤禩请。上不可。……庚子,复胤禩贝勒。”

康熙将结党的大阿哥、八阿哥和九阿哥等人彻底剔除出争储方阵之后,又开始想起胤礽的好:“(四十八年) 三月辛巳,复立胤礽为皇太 子,昭告宗庙,颁诏天下。”康熙给出复立太子的理由是:“(胤礽)之前所为,皆因大阿哥以魇镇之法害之。”这个看似有点荒唐的理由,表明了康熙并没有放下和胤礽之间的父子之情。但是好景不长,到了康熙五十一年,被复立的太子再次被废。

雍正刚上位的时候有哪些皇子(从九子夺嫡成功上位的雍正)(5)

电视剧《步步惊心》剧照

二废太子,无心插柳

这一次,康熙废黜太子的理由却是:第一、性格乖戾;第二、恃宠而狂;第三、不辨是非;第四、亲近小人。而这四条大罪之中,恐怕只有第四条才是重点。因为就在不久之前,步兵统领托合齐因为贪污被判以凌迟。而这个托合齐,正是太子党中最重要的一员猛将,在他的定罪书中,就有这样一条罪名:太子曾求托合齐等人,助他早登帝位。而这恰恰触犯了康熙的大忌。

二废太子之后,也许是因为心有余悸,康熙不再立储。《清史稿》指出,“(五十一年)九月庚戌…… 皇太子胤礽复以罪废,锢於咸安宫。(五十一年) 十一月……丁未,以复废皇太子胤礽告庙,宣示天下。康熙二废太子的第二年,有大臣奏议再次复立太子,被拒绝。《清实录》记载云 “(五十二年庚戌) ……皇太子为国本,应行册立。 朕自幼读书,凡事留意,纤悉无遗。况建储大事, 朕岂忘怀。但关系甚重,有未可轻立者。”

雍正刚上位的时候有哪些皇子(从九子夺嫡成功上位的雍正)(6)

电视剧《步步惊心》剧照

但是,九子夺嫡的“闹剧”并没有因此结束。在争储前期早早失去了圣心的八阿哥等人,转而开始支持十四阿哥胤禵,而他们的新对手,则是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而晚年的康熙,心中虽然较为中意四阿哥、三阿哥和十四阿哥等几位皇子,然而对于储君的人选始终秘而不宣。

直到康熙五十六年,重病缠身的康熙皇帝才开始召集大臣,重新商讨建储事宜。最后确定了对储君人选以及建储事宜的保密原则,这就是后来的秘密建储制度。秘密建储制度,与其说是康熙晚年,为了顺应复杂的政治形势,而做出的无奈之举。倒不如说康熙这一无心之举,虽然并没有得到真正实施,但充分吸收了以前的经验教训,为以后清朝最高统治者之间的顺利交接,给出了一套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案。


雍正刚上位的时候有哪些皇子(从九子夺嫡成功上位的雍正)(7)

电视剧《步步惊心》剧照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雍正即位后,为了避免康熙末年的皇位之争再次重演,又对秘密建储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并开始正式实施。雍正登基后一年,就将立储密诏装在金鐍宝匣内,高高放置在乾清宫正殿“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以备不虞“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待老皇帝故世,由王公大臣开匣宣诏。

到了雍正暴毙,继位的乾隆皇帝却对秘密立储有所抵制。乾隆认为,秘密立储制度不过是“酌权剂之道,非谓后世子孙皆当奉此以为法则也。将来皇子年齿渐长,日就月将,识见扩充。志气坚定,万无骄贵引诱之习,朕仍应布告天下,明正储贰之位。”乾隆帝还自信地宣称: “若夫以建储为嫌忌而不肯举行者,此庸主卑陋之见,朕所深鄙者也。”可见这时的乾隆帝,仍然对传统的嫡长子制度情有独钟。


雍正刚上位的时候有哪些皇子(从九子夺嫡成功上位的雍正)(8)

电视剧《延禧攻略》剧照

尽管后来乾隆也曾秘立富察皇后所生嫡子永琏为太子,但永琏早夭,乾隆随即公布密诏。后乾隆又想立皇七子永琮,可惜永琮也早夭了。从这两事上可以看出,乾隆初期对秘密立储制度采取了阳奉阴违的态度,仍想恢复嫡长子立储。但是富察皇后病死,继后辉发那拉氏和乾隆感情淡薄,后来更是因自剪头发而被乾隆“不废而废”。其所生的两个皇子都没有被立为太子。辉发那拉氏死后,乾隆就再也没有立过皇后,对嫡子的指望落空,这时候才开始真正接受雍正的秘密立储。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正式将秘密立储制度作为传国之本确立下来。经过康、雍、乾三代君主的政治实践,建储方式由明立到秘立,加之嫡长制度的废除,清代的建储制度趋于成熟与完善。

纵观有清一代,乾隆、道光、咸丰乃至咸丰的独生子同治诸帝,都是以密诏确定。而到了同治之后,皇帝或独子,或无子,所以他们在世的时候,也就没有实行秘密立储制度,这项制度直到到此时才算是真正的形同虚设。

雍正刚上位的时候有哪些皇子(从九子夺嫡成功上位的雍正)(9)

木工皇帝朱由校剧照

千年沉疴,完美解决

众做周知,从周朝一直流传到明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虽然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的封建历史,但是,嫡长子继承制以"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为基本指导思想,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主要有以下三点:

1、这这种制度下,无论是"立嫡"还是"立长",都公开放弃了才德方面的要求。一些身份尊贵、但是昏庸无能的人因此就不可避免地登上皇位。比如明熹宗朱由校,因是光宗朱常洛的长子而继位,但是其胸无大志,并无帝王之才,每日沉迷于木工。这才导致魏忠贤专权,为明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笔。而康熙皇帝首创的秘密立储制度,冲破了嫡长子继承制的束缚。就连起初抵制秘密立储的乾隆皇帝,历经了几十年的政治历练后也说:“以长不以贤、以贵不以长之说 , 实甚谬! ”如“均贵则择贤弃不肖 ,有何不可? ……拘于以长以贵之小节,而不为天下万民择贤君而立之,是直以祖宗社稷为轻 ,而以己妻媵娣为重。千金之家,有所不可,而况天下万民之大乎。”

乾隆对秘密立储态度的巨大转变,也足以说明秘密立储是充分吸收了历代建储的失败经验,充分体现了“立贤不立长”的原则,从今天的角度来看,秘密建储制度的确有它的过人之处,这也是它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雍正刚上位的时候有哪些皇子(从九子夺嫡成功上位的雍正)(10)

大唐太子李建成剧照

2、在清代以前,因为公开立储而导致的争权事件层出不穷,众所周知的玄武门之变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一方面,为了夺权,兄弟相残,父子反目。另一方面,大臣们纷纷选择自己靠山,党派林立,互相倾轧。这种乱象的形成,虽然从某方面来说有利于帝王统治,但是对于国家和朝政却有着极大的危害。而秘密立储制度的出现,则有效地避免了这种现象。

3、皇权与储权之间的矛盾。历史上,大多数太子被立为储君之后,都会为自己培植势力,这就是所谓的“太子党”。太子党一方面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皇子产生摩擦矛盾,另一方面,也会直接威胁皇权统治,甚至造成皇权与储权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西汉巫蛊之祸中,汉武帝和太子刘据之间的惨剧,便是一个极好的明证。另外,因为公开立储,势必会引起其他集团的不满,而老皇帝驾崩到新君继位这段时间,也很有可能为其他觊觎皇位的人积蓄力量提供了时间上的准备。例如明太祖朱元璋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将皇位传给了故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引起了燕王朱棣的极大不满,开始秘密地为谋反做起了准备。对此毫无觉察的朱元璋死后,就出现了燕王扫北这样的谋逆大事。

而秘密立储制度确立以后,诸皇子为了取悦圣心,必然努力表现自己。而诸位大臣无法预知以后的靠山是谁,只能死心塌地的效忠于皇上。这样一来,储君之位空悬,皇权和储权之间的矛盾,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雍正刚上位的时候有哪些皇子(从九子夺嫡成功上位的雍正)(11)

秘密立储所用金鐍宝匣及密诏

评价

清代的秘密露出制度,突破了传统以来的嫡长子继承制,其形式上不拘于某个特定人选,不仅扩大了未来储君的选择面,使得未来皇帝人选有了更多选择,更可以解决太子和朝臣结党乱政的千年沉疴。这一制度出现后,也有效避免了皇子之间因为争储而手祖相残的现象发生。另外,因为秘密立储主要是由皇帝一人秘密进行,所以这就给未来的太子人选提供了相当长的考察期限,在这个期限内,如果储君人选表现不好,或者出现了才德方面的重大缺陷,皇帝可以随时对其进行更换,而又不必担心引起任何后果。

总的来说,秘密立储制度即考察了未来储君的德行人品,又防止了朝中结党,最后还避免了太子与皇权之间的矛盾。秘密立储的种种优点,都有利于朝廷的安定与清明,从今天评价历史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对其给与高度评价。

,